它的故事曾如神话,从山城“棒棒”到百亿“水果第一股”,阿里等资本争相押注,虚假的订单终将命运齿轮逆转,2025年这颗港股惊雷炸响,创始人被捕资本巨鳄集体栽倒,其从巅峰急速陨落的过程,留下巨大疑问。

曾经凭借榴莲生意年入几十亿,被誉为“水果第一股”的洪九果品,最终在港交所走向退市结局。
公司创始人邓洪九与妻子江宗英等多位高管被司法机关带走,市值从巅峰时期的670多亿港元跌至不足28亿港元。

这家曾获阿里巴巴、CMC资本等知名机构看好的水果供应链企业,为何短短数年内就从神坛跌落?
邓洪九的起点并不高,17岁那年他离开重庆山村,到城市里做“棒棒工”谋生,一次偶然他发现家乡的红橘在城里价格更高,便拿出全部积蓄囤了两吨货,转手赚了上千元。

这笔收入让他意识到做生意的可能性,从此踏上了水果经营之路,真正让洪九果品实现跨越的,是邓洪九对进口水果市场的准确预判。
2005年左右他注意到榴莲、山竹等高端水果的市场潜力,果断在泰国建立工厂,并与当地农户达成长期包销协议。

这一布局让公司快速成长,到2020年仅榴莲一个品类就贡献了超过21亿元营收, 资本的关注也随之而来。
从2018年开始深创投招商局资本等机构陆续投资,2020年阿里巴巴看好其供应链优势,注资5.9亿元成为重要股东。

在资本推动下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20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50亿元,并于同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隐患早已存在,水果行业有一个典型特点,采购时常需提前支付大笔预付款给果农,而销售端回款周期却偏长。

这种模式导致洪九果品长期承受现金流压力,为了维持运转公司不断依赖贷款和融资填补缺口,后来更被曝光存在伪造订单、虚增交易对象等行为。
2024年审计机构毕马威发现,公司有34亿元预付款流向了多家资质存疑的空壳公司,该消息曝光后,洪九果品股价持续下跌,最终因未能按时提交财务报告并长期停牌。

2025年10月被强制退市, 洪九果品的崩塌不仅令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波及大量果农和公司员工。
事情一经发出,网友们对于此事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资本玩砸了,大佬们就算进去或者亏了钱,以前享受的也够了,最苦的是那些指着卖果子钱给孩子交学费、给老人看病的果农,还有等着工资还房贷的打工仔,他们招谁惹谁了?”

“不管公司高层怎么折腾,最基本的货款和工资绝对不能欠,这是底线。 ”
“什么庞氏骗局可能说重了,但这明显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水果这行当,看着热闹,其实现金流绷得特别紧,你这边要提前大半年给果农真金白银。”

“那边卖出去的钱却要好几个月才能回笼,中间全要靠自己垫,这就是个无底洞啊,它不光不想着解决这个核心痛点,反而为了面子为了融资,把摊子铺得更大,这不就是饮鸩止渴吗?”
“问题的根子出在商业模式有先天缺陷,加上盲目追求规模,忽略了最基本的财务健康。”

“原来大佬也会看走眼啊,还以为他们点石成金呢,看来再厉害的机构,面对精心打扮的财报和PPT,也难免上头。”
“资本想赚快钱,催着企业拼命跑,企业为了数据好看就只能‘想办法’,最后一起玩脱了,教训啊!”

“从扛包的到上市公老板,真是那个时代的励志典型,可惜创业容易守业难,公司做大了,管理没跟上,初心可能也丢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除了活该也有点可惜。”
“光有销售额和规模,没有健康的现金流和扎实的内控,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究竟是抓住机会不惜代价做大规模更重要,还是稳扎稳打确保财务健康和管理规范更重要?这两者之间真的无法平衡吗?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