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实习生 胡思佳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30日15时,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含预售)超7亿元,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领跑2025年暑期档票房榜。
《南京照相馆》里,日军随行摄影师伊藤秀夫参与了“中日亲善”虚假宣传照片的拍摄。而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一件三级文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同盟通信社发行的《大东亚战争史——精选联盟新闻锦集》(以下简称《新闻锦集》)。
这本长51cm、宽36cm的刊物是日本军国主义为美化侵华战争而出版的一本新闻资料集,书中详细记载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作战情况,其中就包括侵华日军在重庆制造的重庆大轰炸。
7月30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专家翻开了这本资料集,再现加害者视角下对重庆大轰炸的扭曲注脚。
两篇报道再现侵华日军眼中的重庆大轰炸
“重庆”这个城市,第一次出现在《新闻锦集》中的时间,被锁定在了1941年9月9日,内容——“六五”大隧道惨案,原文如下:
“重庆防空洞中窒息而死的惨案。6月5日晚至6日凌晨,在我国海军航空队海鹫部队的猛烈炮火下,重庆最大的长达1英里、可容纳5000人的防空洞内,有700余人因窒息而死。最近美国杂志表示当时窒息而亡的死者达到了4000人。照片为重庆防空团员搬出尸体的景象(出自美国杂志)。”
在文字所配的图片中,身着军装的人们,正用担架,将惨死的重庆民众尸体举在肩头抬出隧道。
而第二次出现,则仅仅是在两天之后的1941年9月11日,内容——重庆大轰炸,原文如下:
“死都重庆奄奄一息,化作一片废墟。在我国海陆军连续不断的炮火之下,坚持顽强抵抗的重庆彻底被摧毁,化为一片奄奄一息的废墟。在敌对第三国家的魔掌之下,重庆跳着虚幻妖冶的死亡之舞,即使飞蛾扑火仍在顽强抵抗。照片为化为废墟的重庆街道。”
在这段文字旁边,依然配有巨大的照片,照片上的重庆城,满眼皆是残垣断壁,被炸弹摧毁的房屋布满了照片近景的每一个角落。
6年零10个月制造灾民172786
到底重庆大轰炸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专家们从史料中给出了答案:在公开发行的《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中,公布了重庆在抗战时期的确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
虽然时隔80余年,但请你记住这三个数字——32829、172786、100亿,它们来自我市历史学家和历史工作者历时6年的搜寻和统计,它们确切地告诉了我们在长达6年多的重庆大轰炸中,重庆人民的直接伤亡数据、灾民人数和财产损失。
重庆市档案学会会长唐润明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
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空袭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机场,投炸弹12枚,炸伤4人,毁房2栋,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的日军飞机第一次对重庆的轰炸。
1944年12月19日,日机轰炸梁平、万州、开县,在开县南雅、灵通乡(今铁桥镇)二保邓氏、陈家两湾上空,先机枪扫射后投小型炸弹100余枚于山林田地,这是目前档案文献记载的日军飞机对重庆的最后一次轰炸。
在如此长时间的轰炸中,究竟有多少重庆市民伤亡?根据统计,全市直接人口伤亡共计32829人,间接人口伤亡6651人,灾民达到172786人。
6年多的大轰炸中,重庆中心城区成了全市人口伤亡最为集中的地区。
唐润明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仅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8月近3年时间里,就有3585架次日机分84次对重庆城区进行了空袭,共投下了各种炸弹9877枚。日机轰炸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为16376人,其中就有9300人来自城区。在受伤的16453人中,有7782人是城区的居民。这些数据让城区的伤亡人口占到了全市伤亡总人数的52.03%。
重庆真的“化为奄奄一息的废墟”了吗?
在日本出版的《新闻锦集》中,用“死都重庆”“彻底被摧毁”“化为一片奄奄一息的废墟”等词句描述着侵华日军大轰炸下的重庆城和重庆人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走进重庆图书馆,史料给出回答:
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后,《群众》杂志上发表署名于鸣的《敌机狂炸后的难民》一文,其中写道:“轰炸把他们锻炼得坚强刚毅。在六个难民收容所里,我没有看见一个人淌眼泪!相反的,我曾看见一位30余岁的家庭妇女,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气愤地说:‘我真不该是女人,要是男子汉,一定报仇去!’”
1940年“八一九”“八二〇”轰炸后,《新华日报》写道,重庆虽然遭到惨烈轰炸,“但市面秩序极安定,被灾居民亦均镇定逾恒,各携所有,自动向四郊疏散,毫无悲惨的气象……魔火给我们播下了愤怒和复仇的种子,没有看见人哭泣,只看见人咬牙切齿。一个亲眼看着火烧自己房子的父亲,张大了血红的眼睛,嘱咐他的孩子:‘去教娘勿哭,哭没有用,明天总有办法!’”
而在1941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为亚洲而战》一书中,也谈到日机对中国特别是重庆的轰炸:“日机几年来的轰炸,不仅没有毁灭重庆的民气,反而激起了反侵略的浪潮。轰炸所造成的死亡,激起了劫后余生者深深的狂怒和厌恶。他们对侵略者有一种特别切身的憎恨!你如果没有钻过地洞,没有伏在田野上躲过直插下来的轰炸机,没有见过母亲找寻她儿子的尸体和破碎头颅的悲哀,没有闻过被烧死的学童的气味,你决不能完全了解这种憎恨!轰炸所造成的破坏,在中国人的脑子里唤醒了一种重建中国的决心!”
唐润明说,事实证明,侵华日军制造的残酷空中屠杀与隧道惨剧没有打垮重庆的军民,轮番的“无差别”轰炸确实让重庆城变成了一片废墟,但就连侵华日军也不能否认的是,在他们看来已如飞蛾扑火般的城市却仍然没有放弃抵抗。“重庆,一座英雄之城,她在废墟中重建,她在烈火中重生,她愈炸愈强,让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斗志和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
(本文图片由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提供)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