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曲沃县是一座有着近三千年建城史的古城,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因境内有沃水回曲盘旋而得名,西周时,曲沃是 “桐叶封唐” 之地,后晋国曾在此建都,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
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太原、临汾相继沦陷,侵华日军沿同蒲铁路南下,于1938年4月1日占领了曲沃县城。
曲沃远望
1939年,从曲沃城南郊眺望曲沃城。曲沃古城墙始建于隋开皇十年(590 年),初为土城。明清时期曾数次重修扩建,形成了“十门九关,七十二胡同,一百零八庙”的格局。
曲沃南关
日本摄影师向前走一段距离后拍摄的第二张照片,照片命名为:曲沃南关。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坐落在城墙上的高大建筑,那是曲沃的大南门。
大南门
曲沃古城的大南门“遗薰门”,城上有一口大钟,可惜没有查阅到关于这口钟的详细资料。大南门城楼为双层重檐结构,气势恢宏,其名叫“望绛楼”,意为站在城门楼上可以南望绛地。城墙上刷着大幅的“明朗曲沃”的标语。
北门
曲沃的北门叫“星共门”,形制与大南门相似,两者遥相呼应。曲沃城最初只有四座城门,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城墙扩建,共开辟八座城门,分别是大东门“来青门”,小东门“迎旭门”,上西门“上升门”,中西门“中兴门”,下西门“德润门”。大南门“遗薰门”,小南门“德晖门”和北门“星共门”。
大东门
曲沃城的大东门,拱门上镶嵌的石头匾额。 有“来青”二字。下方张贴着“中日亲善、东亚和平”的汉奸标语,门头上交叉摆着五色旗和膏药旗。
东门侧影
日本摄影师站在城墙上看东门的城门楼,并发出“梦见故乡”的感慨,大概在其家乡有和这个城门楼差不多的风景。原来强盗也有想家的时候。
望母楼
曲沃县城十字街头的望母楼,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关于这座高楼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有一种说法是此楼为当时的曲沃知县刘如仑主持修建,刘知县在任职期间经常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便决定修建了这座高楼。每逢思母心切之时,他都会登高远眺故乡方向,遥寄思念之情。
牌楼
望母楼附近的过街牌楼。现在人们把望母楼叫做四牌楼,小编推测很可能是以讹传讹。旧时候望母楼附近有不少的木牌楼,可能每个街道口都有一座。在本图中,除了画面正中这座三门四柱的牌楼外,在画面的左侧,还露出一小截木头,那是另一座牌楼的柱脚。
侧影
刚才露出的柱脚属于这座牌楼的, 同样为三门四柱结构,却比刚才的那一座要精美许多。为了和望母楼同框出现,摄影师只好留下牌楼的侧影。
街道
曲沃城内的一条街道,街道是很窄的土路,坑洼的路面让人能够想象出下雨之后的泥泞。街道两边的商铺前,都插着血红的膏药旗,特别的扎眼。
商号门前
站在曲沃城内的一个商号的大门前的日本军官,身后大门上方挂着“输财固圉”的 牌匾,字面的大致意思是“仗义疏财,巩固边防”。这是1926 年,阎锡山以山西省长的名义奖给 “永盛生” 商号的。
感应寺塔
从远处看坐落在曲沃旧城西门外的感应寺塔。这座砖塔始建于宋乾道元年( 1165 年),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曲沃县的标志性建筑。
触目惊心
感应寺塔是一座残塔。据史料记载:元大德七年(1303 年),曲沃曾发生过大地震,这座石塔的上半部分被震倒,塔基以上残留的部也被震裂,成为了一个奇观,当地人习惯称之为 “裂破塔” 。
碑亭
两个日本军官站在一座碑亭前,正在向当地百姓询问有关碑亭的历史。从碑亭破败的屋顶看,已经有一些年头了。
鬼子吃饭
日军占领曲沃后,修建了炮楼据点以控制交通,并对当地百姓强行征粮征税,搜刮民脂民膏。图为两个鬼子光着膀子坐在炮楼下的空地上吃饭,两个抱着婴儿的当地妇女站在旁边观看,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把蒲扇。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