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皮肤癌少?紫外线与防晒的科学真相

一、紫外线的分类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根据波长不同分为三类:

UVA(315–400nm):能穿透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生成;也是多数日常光照的主要紫外线。在阳光的紫外线中占比为95%。普通玻璃穿透率可能达到50%,因此必须是专门的防紫外线的玻璃才能有效防范这个波段的紫外线。

UVB(280–315nm):能损伤表皮细胞 DNA,引发晒伤、晒斑,并与皮肤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阳光的紫外线中占比为5%。较难穿透普通玻璃,因此普通玻璃即可较好的防范这个波段的紫外线。

UVC(100–280nm):几乎完全被臭氧层吸收,不会到达地表。

二、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特性:

有益方面:适量的 UVB 照射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有助于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调节。

有害方面:过量暴露会造成 DNA 损伤,导致皮肤过早老化、晒斑、皱纹,甚至增加皮肤癌(尤其是黑色素瘤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有流行病学调查估计:UVB 引发大部分皮肤癌(约 70–90%),UVA 引发的比例较小(约 10–30%),但在黑色素瘤中更重要。

皮肤癌主要两大类。

①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

包括: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特点:占全球皮肤癌的 90%以上。生长缓慢,绝大多数局限在皮肤,不会转移。只要及时发现、手术切除,治愈率接近 100%

致命性:极低。基底细胞癌几乎不致死,鳞状细胞癌少数病例会转移,死亡率约 1–2%

②黑色素瘤(Melanoma)

发病率:远低于非黑色素瘤,但危险性最高。

特点:生长快,容易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一旦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死亡率:全球平均每年约有 32.5 万新发病例,死亡 5.7 万例(约 17–20% 死亡率)。在发病率高的国家(如澳大利亚),黑色素瘤是主要致死性癌症之一。

皮肤癌总体上多数是低危的(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但黑色素瘤是少数但高度致命的类型,需要格外警惕。

中国皮肤癌发病率为十万分之0.37,世界平均水平为十万分之3.2。中国皮肤癌发病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

少量紫外线照射对健康有益,但过度暴露则会增加皮肤癌、白内障及免疫功能抑制等风险。

这也揭示了紫外线的“矛盾性”:人类既需要它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过多又有害。换句话说,人类的进化并没有让我们完美适应强烈紫外线环境。

四、中国人皮肤癌少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皮肤癌的高发区主要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高纬度、强紫外线地区。而中国人皮肤癌发病率远低于这些地区。
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打伞、防晒衣、防晒霜,但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防晒习惯。以下是一些局部调研情况:

上海社区调查

超过半数受访者意识到紫外线会引发皮肤癌和早衰;

但防晒行为普及率偏低:约 80% 不使用防晒霜,55% 不打伞,超过一半不穿遮阳衣帽 。

北京小学生调查

在 4–6 年级的小学生中,约 47.8% 使用防晒霜,类似比例使用遮阳伞与帽子;

少数学生完整理解阳光与皮肤癌、晒伤、衰老等关系。

这说明,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生活方式向防晒倾斜,实际行为的普及仍不及想象,特别是在不同地区与年龄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人皮肤癌患病率低的主要原因:

遗传与肤色:黄种人皮肤中黑色素较多,天然能吸收和抵御部分紫外线,保护 DNA 不受伤害。

地理环境:大多数中国地区的紫外线指数低于澳大利亚、地中海等高日照区域。

防晒习惯:中国文化中崇尚白皙皮肤,普遍避免暴晒,这确实起到了一定额外保护作用,但只是辅助因素。

五、防晒过度的补救措施

防晒时,不管是防晒霜、防晒玻璃、或者其他防晒物品,要同时了解其对UVA、UVB不同的防晒能力。

我们既要防晒,也不能够完全不照射阳光。如果长期避免阳光直射、防晒过度,人体可能会出现维生素 D 合成不足。

表现: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儿童佝偻病风险上升。

解决办法:通过饮食(如鱼类、蛋黄、强化乳制品)或补充剂摄入维生素 D,来弥补不足。

紫外线是一把双刃剑:少量有益,过量有害。中国人皮肤癌少的根本原因是肤色与环境因素,而不是单纯依赖防晒习惯。但防晒仍然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它能延缓皮肤老化,减少晒伤。与此同时,过度防晒的人群要记得适量补充维生素 D,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时尚   皮肤癌   紫外线   防晒   真相   中国人   科学   细胞   皮肤   黑色素瘤   基底   澳大利亚   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