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悬崖下的仰望者
1996年,南京东南大学,一场关于“官位”争论爆发。
时任校长顾冠群试图任命33岁的年轻教授为无线电系主任,但尤肖虎当时只留下一句话:“校长,饶了我吧,我不想做官儿。我只想安静地搞科研……”
三十年后,这位曾拒绝“官位”的学者,一路给中国通信领域填坑、筑路、戳破天,如今是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通信班长。
2025年4月10日~12日,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将在南京盛大启幕。
尤肖虎在这一天,将作为大会主席发言。
1980年代,那时尤肖虎正在东南大学攻读学位,而彼时的中国移动通信技术,正如同他后来常说的,“像悬崖下的人仰望山巅”。
从2G时的一片空白、被动模仿,到3G时的苦苦追赶、缩小差距,再到4G时的齐头并进,5G时局部领先,再到未来6G时代扩大领先优势,尤肖虎用四十年时间,带领中国跨越技术与代际的巨大鸿沟。
他的故事,比任何爽剧都精彩。
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通信产业的缩影。
这一历程中,全球通信产业格局也经历了剧烈变迁。
在这背后,也是东南大学、清华、电子科大、北邮南邮等与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南安普顿、悉尼大学等的“科研暗战”。
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为争夺科技高峰而全力竞争,共同勾勒出一幅世界上尖端技术与市场交织的史诗级画卷。
从2G到5G:通信荒原中的中国觉醒
1994年,中国首个GSM(2G)商用网络在广州开通,但设备依赖国外厂商。
彼时,中国通信市场基本是“七国八制”进口设备(美国的朗讯/贝尔实验室、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公司以及法国的阿尔卡特)。
一句话,“国内通信被西方拿捏”,以至于有中国工程师一度感慨,连基站调试都需要外方手把手教。
那时,“大哥大”是身份象征,一部售价高达2万元。高收入家庭用不起大哥大,更多是固定电话和BP机,一条讯息需要先转寻呼台,通信效率低下,充满时代烙印。
当通信技术被西方主导,通信成本就极高,普通中国人根本没有财力实现“通信自由”,各行各业发展受制于此。
北京地铁1号线,乘客用诺基亚手机发送短信需要等待数秒。
这时,尤肖虎正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实验室通宵达旦工作,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的就是打破垄断,让中国人享受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国网络”。
从零开始研究移动通信,刚刚起步时,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1996年我们实验室组装的手机比手提电脑还大,尾巴上还拖着一捆线,样子很难看。”尤肖虎回忆。
八年前,26岁的他博士毕业在美国开会,面临人生一次重大抉择,到底是留在美国“山高人为峰”,还是回到“一无所有”的中国?
这时,导师程时昕一句话点醒了他:“中国需要人填坑。”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很美好的精神。但落在尤肖虎身上,什么工作都是最原始的,与“高科技”无关,电路板自己画,烧焊自己动手。
1996年夏天,南京实验室里闷热如蒸笼,34岁的尤肖虎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手里烙铁在发烫……
庆幸的是,尤肖虎团队研发出第一代GSM系统,用的是手工焊接的电路板,天线像晾衣架一样架在楼顶。
但正是这些“烂板子”,在1997年打通了中国首个自主GSM电话——当听筒里传来“喂”的瞬间,实验室爆发出欢呼,有人偷偷抹了眼泪。
时间来到1999年,尤肖虎担任国家“863计划”3G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面对国外技术垄断,他坚定提出“必须有自己的标准”。
团队在东南大学实验室里日夜鏖战,甚至创下“连续72小时调试基站”纪录。
“你们第二代还做得磕磕绊绊,就想做三代了,可能吗?”很多人质疑。
为了查找一个技术“拦路虎”,他泡在北京信息产业部一个研究所里,一个多月没有走出大门,每天夜里都要工作到两点钟,最后一两天做测验的时候,三四点钟才睡觉,早上八点就得起来接着做。
▲ 东南大学
2001年,中国首个3G试验系统通过验收,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电信联盟认可的三大3G标准之一。
然而,TD-SCDMA的产业化之路充满坎坷。
由于产业链不成熟,初期终端设备笨重、信号不稳,用户抱怨“打电话像抽奖”,这些都是重重压力,甚至有媒体曾质疑为什么一定要走“通信自主路线”,市场化的买买国外设备和产品不也挺好的?
尤肖虎却坚信:“自主标准是必由之路,哪怕暂时落后。”
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iPhone,颠覆了诺基亚主导的功能机市场。摩托罗拉因未能抓住智能手机转型机遇,逐渐退出主流阵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基于TD-SCDMA的3G服务首次大规模亮相,标志着中国通信技术从“能用”向“可用”跨越。
中国的华为、中兴加快布局3G,迅速攻占市场份额。
从3G时代,手机真正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新一代的APP生态与网上冲浪替代了传统的“贪吃蛇”游戏、彩信和移动QQ。
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迅速崛起,组成BAT。
事实证明,每一次通信底层逻辑上的技术革命,都会诞生出全新机会,并开始新旧巨头的转换,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与风险——如果中国没有及时跟上趟,就会被边缘化,互联网经济和产业变革也就无从谈起。
2012年2月,尤肖虎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
尤肖虎及其团队承担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因成功解决了世界性难题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也是我国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的第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项。
这项突破让中国首次在通信基础理论层面站上世界之巅。
2013年,中国主导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4G标准之一。
众所周知, “一流厂商做标准,二流厂商做方案,三流厂商做产品”,中国终于成为国际通信标准的参与者。
尤肖虎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时感慨:“十年前我们只能照搬欧洲技术,今天我们可以参与制定规则。”
此时,华为、中兴已跻身全球通信设备商前五,中国基站数量占全球60%。
4G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人们用手机刷剧、扫码付款,移动互联网上的微信红包替代纸质红包,短视频日均播放量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会议变成“视频会议”。
国内流量资费大幅下降,普通人数据使用量激增,越来越多中国公司用信息化助力发展。
这些现代便利生活背后是南京实验室里无数个通宵调试。
▲ 江宁紫金山科技城
当然,真正的通信决战从5G开始,这成为大国博弈的前哨。
早在2012年,尤肖虎便提出“5G需支撑千倍流量增长”。他主导的863计划5G重大项目,聚焦毫米波、超低时延等核心技术。
如果说4G解决了移动通信的宽带化,5G则是扩张移动通信应用范围,从“人的互联”向“物的互联”飞跃,尤肖虎用8个字概括:增强宽带,万物互联。
这时,华为遭遇到全面制裁,更让尤肖虎坚定“自主可控”路线。
他带领团队突破了CMOS器件固有瓶颈,成功研制出Ka频段毫米波CMOS相控阵芯片,并探索出大规模集成相控阵解决方案。
2022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由东南大学提供的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全球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为神十三成功着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有国外网友甚至惊呼“中国可以卡别人脖子了。”
其实,中国人做的是“科技平权”,用高科技为全人类的发展与文明奠定基石,而不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国与国、人和人的鸿沟”。
以神舟十三号返航提供通信保障的设备为例,此前此套设备的造价高达两三千万元。而现在,这个价格只有几十万元。
中国先进的生产方式与便捷的现代生活,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之同时发生,“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东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正式超过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南洋理工、南安普顿等大学,跃居世界第1。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任正非谈到中国通信科技面临的问题。
面对美国NextG、欧盟Hexa-X等计划,中国的6G科研突入无人区,慢一步就是失一局。
2018年,紫金山实验室在南京江宁紫金山科技城建立。
目前,尤肖虎担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在6G技术研发领域勇挑国家重担。实验室在6G空口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新型网络演进以及无蜂窝通信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紫金山实验室已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初步建成了6G端到端实验平台。
而尤肖虎,正式成为“山巅持剑人”。
当年,他29岁当教授。如今团队里,人才济济。
有放弃比利时顶级实验室归国的赵涤燹博士,他曾对记者慷慨激昂“报国需趁早!”
有天才张川,他朋友圈曾有一张中国与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比较表格,很多个0%,“差距还很大,我辈当自强!”
他俩一个1983,一个1984。
有在元宇宙中探索通信边界的陶震宇,他大三时来实验室,目标是“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知识迁移到通信领域,干前无古人的事儿。”
……
是他们这一群人,持剑为中国,为我们。
尤肖虎激动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移动通信人才队伍,有最为完善的工程开发能力,以及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只要我们找准其中的核心关键,用7-8年时间潜心攻关,中国6G必定能够赢得未来。”
6G光子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速率从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5G时代,一部电影,几秒钟下载完毕;6G时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会更快,下载一部电影连1秒钟都不需要,真正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当然,6G生态的复杂性远超以往,需通信、计算、人工智能、航天等多领域深度协同。
毫不夸张,6G将融合AI与感知,构建“空天地一体”网络,对全世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6G第一次被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方向。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晨透露,他的团队眼下正向6G信道模型相关标准的制定发起冲锋,要将“南京成果”写进6G标准。
6G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扎根城市“通感”“天地”“数实”深度融合的“具象化图景”。
▲ 南京马拉松现场(来源南京发布)
南京马拉松赛事上,紫金山实验室利用6G无蜂窝通信技术提供视频实时回传服务,显著降低干扰,大幅提升通信质量。
让城市成为科创的试验场,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工厂,这是尤肖虎的念想。
南京这个地方,山水城林,古今交融,能让人真正静下心来长期做为国为民的大事。
从2G到6G,尤肖虎见证了整个世界因通信而不断巨变,从贝尔实验室的辉煌、诺基亚的“功能机之王”到华为中兴“5G领跑者”,从摩托罗拉的陨落到华为小米的逆袭。
这个历程,他带领团队从“悬崖仰望”到“山巅执剑”的蜕变。
很多人知道华为中兴,知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知道小米OPPO和vivo,但知道尤肖虎、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与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并不多。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2G的天线,3G的电路板,4G的集成芯片,5G的毫米波天线,6G的太赫兹发射器,每一块硬件,都标记着一个科技时代的转身。
在紫金山实验室展厅显眼位置,有一面编号为2023-0150号的国旗。这面国旗曾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后被授予给紫金山实验室。
这就是大国荣誉。
如今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一群“00后”研究员正在调试太赫兹设备,他们的身影与1988年那个焊接电路板的青年尤肖虎重叠。
当6G的星光点亮世界,这位中国通信班长的使命,将是带领团队在紫金山之巅,与全球通信精英煮酒论剑。
让中国人的6G超越通信本身,成为世界数字文明的基石。
“跟上国运,才能成为国运的一部分。”尤肖虎的这句话,既是对自己和团队的激励,也是对国家的承诺。
尤肖虎的故事远未结束。
那条由他亲手筑就的信息之路,终将通向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