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2025年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胜利日80周年,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举行了纪念活动。80年前,美英法苏接受德国投降书,宣告二战欧洲战场胜利。
这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战争,打开地狱之门,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卷入其中。1939年到1945年6年间,欧洲无数城市沦为废墟、民众流离失所、生命沦为草芥,军民伤亡超数千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丑陋黑暗的印记。亚洲战场的中国抗战14年,军民伤亡3500万人。那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胜利天平每向同盟国倾斜一分,都浸透着无数人的血和泪。
法国作家雨果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言外之意,纪念日旨在告诉人们该坚守什么,该珍惜什么。80年后,欧洲纪念这一天,无关延续仇恨,无关纠结过去,既是缅怀致敬那些牺牲的人们,也旨在警示和平来之不易,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80年前,欧洲与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粉碎了德日意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国际社会期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渴望踏上和平与发展新赛道。国际舞台上,陆续诞生联合国、世贸组织(WTO)等国际组织,重塑了世界秩序底层逻辑,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守护者。欧洲大陆上,欧盟横空出世,为各国间互信充值、消除冲突隐患,也为欧洲发展致富搭建了舞台。
不过,今天和平与发展的根基并不牢固。纵然今天的人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物质文明,登月探火、征服大海,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互联网更将地球浓缩为“地球村”,但一些国家处世之道和思维格局显得与时代“违和”。
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看,过去的80年只是沧海一粟。战后80年的人类成就如此亮眼,得益于二战的血腥让避战思维一度成为民意主流,也得益于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理念成为广泛的政治正确,被很多国家奉之为圭杲,为世界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
人们相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多边主义、自由贸易蔚然成风,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如火如荼。1975年,欧盟与中国建交,双方开启“双向奔赴”的共赢故事;2001年美国放行中国加入WTO,中国在开放中加速融入世界;9·11后全球联合反恐,堪称人类精诚合作的新典范。即便在欧美国家内部,政党间立场也整体趋近,公开互撕画面并不多见。
如今,包容、开放、合作、互信成为稀缺品,丛林法则、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的幽灵在全球游荡。尽管当下世界整体保持和平,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但死神的脚步从未远去,战争大门也没彻底关上。
延宕多年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尚未鸣金收兵,各自拥有核武器的印巴近日又爆发了20年来最严重冲突。特朗普“夺取格陵兰岛”“变加拿大为美国第51个州”等言论,让世界嗅到了人类重回弱肉强食时代的味道。近几届美国政府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遏华“包围圈”,经贸科技上对华“脱钩筑墙”,一步步让中美踏上“新冷战”边缘。华盛顿接连“退群”加剧“金德尔伯格陷阱”风险,无视贸易规则挑起关税战又在全球制造分裂和混乱。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投票中,中美英法俄近年来也经常“楚河汉界”,越来越难找到“交集”。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期望,也是解决一切麻烦问题的总钥匙。可是,和平显而易见正四面受敌。2025年以来,有不少人把今年与100年前相联系。彼时,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并间接“点燃”二战。欧洲胜利日80周年之际,一份民调显示,美法德等国约有50%民众认为5至10年内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拥有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今天,一场世界大战可能让地球陷入毁灭。爱因斯坦曾说,他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一定是用石块和木棒。
世界再次站到了和与战、稳与乱的十字路口,值得全球警惕。人类要避战,并非没有答案。过去80年来的经验表明,对战争冲突有敬畏之心,同时尊重多元文化,追求正和博弈,秉持“互利共赢”的商业思维与别国打交道,参与全球治理,各国便有望和谐相处。纵然有矛盾分歧,也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下,已是人类与危机“赛跑”的时候。在欧洲胜利日以及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应认真反思,吸取教训,在止战促和、以和为贵上多做加法,在变乱交织、险象环生上多做减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代价,人类真的承受不起。
(编辑:冬雨)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