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国"争议到真相浮现,港口协议细节曝光,李嘉诚是否被冤枉?

2025年3月,长和集团宣布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成为舆论焦点。这一交易被质疑为"资敌",因其涉及全球贸易咽喉要道——中国商船年过境货物价值超千亿美元,而贝莱德与美国政府的密切关联引发地缘政治联想。

然而,随着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反垄断审查,交易在4月2日前夕突然暂停。更引人注目的是,港媒《星岛头条》披露"真正买家"疑云:贝莱德可能仅为前台操盘手,其背后或涉及美国政府主导的资本联盟。这一反转使李嘉诚是否被"污名化"成为争议核心。

美国智库直言,贝莱德收购港口"等于掐住中国海上生命线"。事实上,交易框架早在特朗普就职初期便已搭建,贝莱德CEO芬克更与白宫达成"保障运河安全"的承诺。这种政商联动模式暗示,贝莱德实质上是美国政府延伸资本触角的工具,其收购行为本质服务于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战略需求。根据彭博社披露,贝莱德需取得12个司法管辖区的反垄断批准,而长和集团股权穿透显示,加拿大养老基金CPPIB、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均可能通过贝莱德资管渠道间接持股。这意味着最终受益方可能涉及多方地缘势力,远非表面上的"纯商业交易"。

交易作价190亿美元明显低于市场估值(200-220亿美元),这种"折价出售"或暗含政治对价。例如,美方可能承诺对李家海外资产提供保护,或通过税务优惠补偿差价,此类隐性条款使贝莱德的"买家"身份更具迷惑性。

从商业角度看,港口业务近年受逆全球化冲击,长和净负债率从23.6%降至18%的财务优化目标成立。且李家三代持有加拿大护照、90%资产转移海外的现实,使其天然倾向于规避地缘风险。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收回巴拿马运河"政策,而贝莱德作为管理7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对长和施压的能力远超普通企业。李泽楷赴京参会后仍推进交易,侧面反映李家在政治博弈中的被动处境。

李嘉诚的"低买高卖"策略曾缔造商业帝国,但全球化退潮使其惯常的资产腾挪面临道德审视。正如港澳办批评,依托中国红利崛起的企业家,需在跨国资本与国家忠诚间重新定位。

中国反垄断部门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介入,实质上是对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通过分析股权结构、资金流向等,可能已发现贝莱德背后的真实控制方,从而阻截潜在威胁。

《大公报》三次发文痛批交易,商务部专家"在商不言商"的定性,均将矛头指向资本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这种舆论施压迫使贝莱德公开宣称交易为"地标式协议",反而暴露其战略意图。

此次事件表明,关键基础设施交易将面临更严格的主权审查。中国可能借鉴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建立"负面清单"限制战略资产外流。

若贝莱德交易最终流产,美国可能转向联合地中海航运、马士基等组建"航运联盟",而中国或加速吉布提、瓜达尔港的军事部署,形成硬实力制衡。

当前证据链尚无法完全洗脱李嘉诚的"污名",但贝莱德背后的资本网络已揭示交易远超商业范畴。这一事件本质是全球化退潮期,跨国资本与国家主权的激烈碰撞。对于中国而言,完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构建"持剑经商"能力,远比追究个体责任更具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巴拿马运河   美国政府   污名   地缘   美国   中国   港口   真相   细节   资本   资产   协议   美元   商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