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中的“四胞胎”,四个县称呼一模一样,全国仅此一例

我国县中的“四胞胎”,四个县称呼一模一样,全国仅此一例

“县”作为我国行政区划之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县建制的开始。

设郡县制以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数不清的县诞生又消亡,合并或改名,经过漫长历史,造就了为数众多的重名县。


古时人们的生活闭塞,人口流动有限,大多数人被禁锢的户籍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出生地。所以即使当时有很多重名县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其有限。



到了清末民初,全国重名县数量已经相当庞大。1913年,民国政府进行一次统计,全国重名县共有221个,其中两县重名的多达148个,三县重名的36个,四县重名的16个,五县重名的有15个,最夸张的是还存在一组六县重名的现象。


民国时期全国人口流动性陡然加剧,全国这么多同名县给行政管理和人民出行都带来了很大麻烦和困扰。


1914年民国政府下令,对各省重名的县进行大改革,全国各省同名之县,只保留最先设立的那个,其余全部改名。



比如六县重名的新城县,当时全国六个新城县分别位于直隶、山东、吉林、江西、浙江和贵州。


直隶的新城县设于唐太和六年(832年),存续时间最早,所以保留了下来。

山东的新城县设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因境内有耏水,故改名为耏水县,后又改称桓台县。

吉林的新城县设于民国二年(1913),因位于古扶余国故地,遂改名扶余县。


江西的新城县设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境内有黎滩水,别称黎川,故改名为黎川县。

贵州的新城是民国元年新设的,它是从普安县划出兴仁等四“里”设立,所以取名兴仁县。


浙江的新城县设于孙吴黄武五年(226),不过后期经过多次废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又复称新城县,最后改名为新登县。



经过不断的调整之后,到1935年的时候,全国同名县数量已经所剩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民国时期的地名政策,继续规范了地名命名,发现有重必改。


至此,全国已经没有名字完全相同的两个县了,但还有另一种重名现象,就是“同音不同字”的重名县,这种情况还有不少。


例如山西祁县与河南淇县,河北的涉县与安徽的歙县,河南延津县与云南盐津县等等,仔细找找还有很多。


这其中还有有4个读音完全相同,但字不同的同名县。它们是河北蠡县、湖南澧县、四川理县和甘肃礼县。



这4个“同名县”(lǐ)县,如同县域区划中的“四胞胎”,分别分布于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4个不同省份。


蠡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保定市的东南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总面积650平方千米,人口约48.4万。

蠡县是座千年古郡,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商贾名士范蠡曾在此地经商,留下些历史谈资。

西汉时设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唐朝时期设置蠡州,明朝洪武年间蠡州降级为蠡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澧县位于湖南北部,隶属于常德市,全县总面积2107平方公里,人口约72.2万。

澧县位于澧阳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


澧县的名字源自于流经境内的澧水,澧水流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澧县曾经是古澧州的所在地,南朝梁始置澧州。民国时期废州为县,始称澧县。

这里是通往鄂、川、黔的要道,有着"九澧门户"的美誉。见证了漫长的湖湘文明发展历程,也是岳阳楼作者范仲淹的故乡。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县城海拔1888米,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


理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而闻名遐迩,被誉为"藏羌走廊,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清朝之前,理县地界为杂谷土司所统治,乾隆剿灭杂谷土司之后,便在这里设置了理番直隶厅。

民国时期改名为理番县,为了缓解民族矛盾,便将番字去掉,理县由此得名。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隶属于陇南市,总面积4300平方公里,人口约42万。


礼县历史悠久厚重,是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的美誉。1993年,在当地大堡子山发现秦公大墓,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是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秦西垂陵园;是秦四大陵园中的第一大陵园。


礼县名字的由来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


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礼县”。



这四个县读音虽完全相同,但距离遥远相互并无关联,其各自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而各具魅力。

最后大家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类似同名县?欢迎一起讨论!

以上信息来自暴走地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9

标签:历史   我国   全国   澧县   礼县   蠡县   新城   理县   陵园   人口   总面积   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