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为认知障碍长者提供康复方案

制图:陈欣(豆包AI生成)

10月21日,2025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帷幕拉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个顶尖公益项目同台竞技,最终角逐出三星至五星项目,共享113万元梯度扶持资金。这些项目深度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用科技赋能、社区融入、非遗传承等创新模式,讲述现代慈善赋能民生福祉的温暖故事。

18个省市305个项目角逐15强

大赛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自2024年12月启动全国招募以来,共吸引18个省市、241家机构提交的305个有效项目。经过近10个月的严格筛选与陪伴式培育,最终15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本届大赛核心机制在于“选优”与“培优”深度融合。赛事不仅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专业培训、资源对接、政策优惠等全链条服务,系统性提升项目的可持续运营能力与社会服务效能,为深圳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注入扎实的公益力量。

儿童关爱类项目占比最高 达三分之一

纵观晋级决赛的15个项目,无一例外均精准锚定“老小弱困”群体最急迫的民生需求。其中,儿童关爱类项目占比最高,达三分之一(5个),关爱残障人士与老年人、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项目紧随其后。

在服务模式上,科技创新成为亮点。“老吾老,邻吾邻——社区嵌入式AI民生互助平台”依托“大脑健身房”等AI设备与数字化系统,构建“评估-干预-跟踪-反馈”服务闭环,为认知障碍长者及精神障碍人士提供智慧康复方案,目前已覆盖深圳、杭州等多地,累计服务超11万人次。

在残障关怀领域,科技同样成为打破壁垒的关键。“憨小孩爱心烘焙空间”借助AI与智能工具,为残障人士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岗位适配的全链条服务;“数字化3D打印——残障者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则通过技术培训与创业支持,为残障群体搭建全新的职业发展桥梁。

“根植社区的慈善商店”等三项目获评五星

大赛还展现出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开放公益平台的格局。来自北京的“深圳市罕见病综合保障服务项目”通过跨地区协作,整合医疗、政策与社会资源,落地深圳后已服务罕见病患者超1200人次。

来自上海的“根植社区的慈善商店”项目,则将慈善零售模式成功引入深圳社区。项目负责人坦言,深圳高度活跃的社区治理基础、公众捐赠意识与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为慈善商店的“社区化复制”提供了“肥沃土壤”。

决赛创新采用“主评委+大众评委”现场评分机制。经过路演与答辩环节,“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根植社区的慈善商店”及“特普融合亲子乐团”三个项目凭借其创新模式与社会效益,获评五星项目。

“新基石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等五个项目获评四星,“招商港口乡村教育公益”等七个项目获评三星。除总额113万元的梯度扶持资金外,所有获评项目还将获得资源对接、政策配套、孵化服务与持续跟踪督导等全方位支持。

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拥有慈善组织489家,近年年均捐赠额约94亿元,每十万人拥有慈善组织数量与社会捐赠额均位居全国前列。

采写:南都记者 陈荣梅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育儿   长者   认知   障碍   方案   三星   项目   慈善   深圳   残障   公益   深圳市   社区   民生   决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