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亲叔叔,曾和我国原子弹“大功臣”是好友,他都干了什么

约翰·乔治·特朗普,这位老兄可不是普通人,他是美国有名的物理学家,还跟中国的核物理大牛赵忠尧有过一段交情。不仅如此,他还实打实地帮了中国一把,尤其是在核事业起步那会儿。

约翰·乔治·特朗普,1907年8月21日生在美国纽约,1985年2月21日去世。他是特朗普家族的一员,跟那位总统侄子唐纳德·特朗普是一个爷爷生的。不过,约翰跟家族里那些做生意的可不一样,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科学家。

小时候就对电器和物理感兴趣,长大后考进了布鲁克林理工学院,拿了个电气工程的学士学位。后来又跑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个物理学硕士,最后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搞了个电气工程博士。

博士毕业后,他没走远,直接留在MIT干起了研究,主攻高压电和粒子加速器。那会儿正赶上二战,他被拉去帮美国军方搞雷达技术,还参与了核武器的研究,跟曼哈顿计划那帮人有来往。他跟一个叫范德格拉夫的家伙一块儿弄出了个百万伏特的X射线发生器,这玩意儿后来还被用在癌症治疗上,挺牛的。战后,他继续在MIT混,1946年当上了高压研究实验室的头儿。

约翰这人吧,学术上很厉害,但不摆架子。他觉得科学不分国界,愿意帮各国的同行解决问题。这一点在他跟赵忠尧的交往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生在浙江诸暨,1998年5月28日去世。他是咱们中国核物理的顶梁柱,被很多人叫作“中国原子能之父”。他家境不好,小时候是个穷小子,全靠自己努力考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又在东南大学学物理。1927年,他攒了点钱,自己跑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跟着诺贝尔奖得主密立根干活儿。

1930年,他在加州理工搞了个大发现——正负电子湮灭辐射。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但简单说就是他证明了正电子的存在,虽然当时没拿诺贝尔奖,可后来物理学界都认他是最早干这事儿的人之一。学成之后,他没留在美国享福,而是回国到清华大学教书,想把学到的东西带回来。

抗战那几年,他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条件再苦也没放弃研究。到了1946年,他又跑去美国,这回是想学加速器技术,顺便搞点设备回来。那时候中国穷得叮当响,他兜里就5万美元,想买加速器可太难了。正是在这趟美国行里,他跟约翰·乔治·特朗普碰上了。

1946年,赵忠尧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进了约翰管的高压研究实验室。那会儿赵忠尧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干劲儿一点不比年轻人差。他去美国的任务很明确:学加速器技术,弄点设备回去。可现实很骨感,国民政府给的那点钱连加速器的零头都不够。他就琢磨着自己造,买点零件回去组装。

约翰一看这个中国来的学者,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特别认真,心里挺佩服。他就主动跟赵忠尧聊起来,俩人聊着聊着就熟了。赵忠尧跟约翰讲了自己的计划,说中国太落后了,得赶紧把核物理搞起来。约翰听完挺感动,觉得这人不是为了自己,是真心想帮国家。

俩人都是搞加速器的专家,话题一聊就停不下来。约翰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大大方方拿出来跟赵忠尧分享,还带他去看实验室里的设备。赵忠尧呢,也不是光占便宜的人,他把自己早年在加州理工的经验讲给约翰听,俩人互相学习,关系越来越好。

那时候冷战刚开始,美国对中国不怎么友好,能这么敞开心扉交流挺不容易的。约翰对赵忠尧的态度特别真诚,完全没把国籍当回事儿。这份信任和支持,后来成了赵忠尧能带东西回国的关键。

赵忠尧在美国那会儿,真是急得抓耳挠腮。一台加速器要40万美元,他手里就5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他想了个办法,买不起新的,就弄点旧零件回去自己组装。可就算这样,零件也不好搞,美国那边管得严,不随便卖给外国人。

这时候,约翰·乔治·特朗普站出来了。他知道赵忠尧的难处,也明白这设备对中国多重要。他灵机一动,跟MIT说实验室有台旧加速器“不好使了”,得处理掉。其实这设备还能用,就是在美国人眼里有点过时。约翰就趁这个机会,把这台“废旧”加速器给了赵忠尧,一分钱没要。

这台加速器是个静电加速器,能达到70万电子伏的能量。在美国可能不算啥,但在1946年的中国,简直是宝贝。赵忠尧拿到这东西,激动得不得了。他知道,有了这玩意儿,回去就能干大事儿。

约翰还不光是给设备。他还让赵忠尧随便用实验室里的东西,学最先进的技术。赵忠尧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记笔记,把能学的都学到手。约翰还帮他联系了几个工厂,搞定了加速器上的一些零件和技术问题。这些帮助,都是实打实的,没一点水分。

有人可能会问,约翰为啥这么帮赵忠尧?其实很简单,他觉得科学是全人类的,帮一个国家的科学家就是在帮人类进步。再加上他欣赏赵忠尧不高,赵忠尧那会儿也不是啥大人物,约翰没啥政治目的,就是单纯想帮个朋友。

1948年,赵忠尧带着约翰给的设备和一肚子知识回了国。他一落地就忙活开了,找了个破旧的实验室,开始鼓捣那台加速器。1955年,他带着一帮人,把那台“废旧”加速器修好组装成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到了1958年,他又弄了个250万电子伏的加速器。这俩设备成了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命根子。

后来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炸了。赵忠尧的名字被写进了历史。要是没有约翰那台加速器,中国原子弹可能得晚好几年才能搞出来。专家估算,约翰的帮助至少让中国核事业提前了十年。这十年可不是小数目,那会儿国际形势多紧张,早一天有核武器就多一分底气。

再说深一点,约翰的贡献不光是给了个机器。他那种科学无国界的精神,在冷战那会儿特别难得。美国那时候对中国各种封锁,约翰却反其道行之,帮了中国一把。这事儿说明,科学家之间的情谊有时候能突破政治的框框,给人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段历史还告诉咱们,科技发展不能光靠自己闷头干,得跟世界接轨。赵忠尧出去学技术,约翰愿意帮忙,这才有了后来的突破。这对今天的中国也有启发,开放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约翰·乔治·特朗普和赵忠尧的故事,是中美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约翰不是啥大英雄,也没啥惊天动地的壮举,可他实实在在帮了中国一把,让咱们的原子弹早点上了天。这事儿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科学家之间友谊的象征。

咱们今天回看这段历史,既得感激约翰当年的仗义,也得记住赵忠尧那股子为国争光的劲头。科学无国界,合作出成果,这话听起来老套,可真挺有道理。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故事,让中国科技再上一层楼,也让世界因为科学变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历史   原子弹   功臣   叔叔   好友   我国   约翰   中国   加速器   美国   乔治   核物理   设备   麻省理工学院   东西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