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清扬
编辑|清扬
影帝巫刚与影后陈瑾,这对娱乐圈的传奇知己,23年形影不离,亲密到被曝医院“抱团”体检,甚至如今又“抱团”养老,却坚决不踏入婚姻殿堂。
有网友认为,这对年过半百的娱乐圈挚友,活生生打破了“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的魔咒,但也有人说,他们是在享受暧昧,两人不愿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罢了!

巫刚和陈瑾23年的相伴,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他们为何选择不婚?
在纷繁复杂的演艺圈,人们总爱念叨那句老话:“男女之间,哪有什么纯粹的友谊。”
可偏偏有两个人,用长达23年的相伴,硬生生地把这句论断,变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号,他们就是老戏骨巫刚,和那位拿遍了百花奖的大满贯影后,陈瑾。

他们俩几乎是形影不离的代名词,无论是公开场合的亮相,还是私底下的聚会,总能看到彼此的身影。
甚至有护士网友爆料,说在医院撞见巫刚体检,陪在身边的正是陈瑾,两位年过半百的影帝影后,像普通老街坊一样“抱团”去医院,这画面温馨得让人感动,也好奇得让人心痒。

外界看他们,总觉得外貌上差了至少十岁,实际上巫刚只比陈瑾大四岁而已。
这份“视觉差”加上他们无间的亲密,让无数人觉得,这俩人要是真在一起,那该有多合适啊,可23年过去了,他们始终是朋友,那层窗户纸谁也没想过去捅破。

陈瑾和巫刚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根子在于他们骨子里是同一类人,都活得特别“拧巴”,跟主流的活法格格不入。
先说陈瑾,她是个彻头彻尾的“不婚主义者”。

这份决绝,并非来自什么童年阴影或者失败的感情经历,恰恰相反,她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恩爱,家庭环境优渥。
但她和哥哥从小就像部队大院里的“边缘人物”,不喜欢扎堆玩闹,就爱俩人一起读书、看戏。

兄妹俩性格里都带着点艺术家的敏感与孤独,早早地就约定好了一辈子都不结婚,这不是儿戏,他们真的做到了。
多年后,哥哥成了摄影艺术家,陈瑾则走上了演艺之路。即便成名后身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她也从未动心,因为她觉得,与自己相处,比与另一个人捆绑在一起重要得多。

这份坚持,让她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但她从未妥协,也从不觉得孤单。
为了保持演员的最佳状态,她可以二十年不吃主食碳水,平时除了钻研剧本,就是练瑜伽、学游泳,生活纯粹且自律,令人佩服不已。

巫刚呢,他恰恰是体验过婚姻,所以才选择不再踏入。
他年轻时有过一段婚姻,对象是他的师姐赵英,两人当时是圈内公认的郎才女貌,可巫刚自己心里清楚,那会儿他根本没做好结婚的准备,想等感情再稳定些。

可架不住家里人催啊,家人觉得他工作还不稳定,不如先成家,有个伴儿,于是,巫刚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和师姐结了婚。
婚后的生活,几乎被“聚少离多”四个字占满,那个年代,交通和通讯远不如现在发达,遥远的距离一点点磨掉了本就不够坚固的感情。

这段不幸福的婚姻,让巫刚身心受到了重创,决心不再轻易踏入婚姻。
他总在想,如果当初能多些时间相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他对婚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他决定把重心彻底放在拍戏上。
一个是从未想过踏入婚姻,一个是走出围城后不再回头,两个在人生重大选择上殊途同归的人,自然能读懂对方内心深处的坚持与孤独。

除了人生观的契合,他们在事业上的追求也如出一辙,这俩人,身上有股老派艺人的“匠气”,跟如今的流量玩法完全是两个世界。
他们公开露面,从不追求华丽的包装,身边连个保镖助理都没有,觉得拍戏就是一份工作,犯不着搞得高高在上。

他们赚钱的模式也和同行大相径庭,都默契地拒绝广告代言和综艺节目。
巫刚曾公开表示,曾有高达百万的代言邀约摆在面前,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原因十分纯粹——担心分散精力,影响自己专注于演艺事业。”

正是这份对表演心无旁骛的执着与认真,让他成功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早在1986年,他便凭借《雷场相思树》中塑造的军人形象,斩获了第一届凤凰奖学会奖。
在演艺生涯早期,巫刚饰演的角色多以军人等正面形象为主。这一戏路的选择,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硬朗的外形条件加持,但更重要的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扎实过硬的演技功底。

即便后来参演了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四》,他有好消息也总是第一个分享给陈瑾。
而陈瑾的演艺之路也非一帆风顺,她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接不到戏,甚至动了转行做服装设计的念头。

幸好,她最终还是等来了赏识她的导演,32岁那年,一部《校园先锋》让她捧回了飞天奖,从此戏约不断,身价飞涨,事业更上一层楼。
两个人都经历过事业的蛰伏与攀登,都懂得成功的来之不易,也都坚守着演员的本分。这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认同感,是他们友谊最坚实的基石。

2002年,一部名为《生死17天》的电视剧,成了两人友谊的起点。
当时,42岁的巫刚正处在离婚后的情绪低谷,对感情和人生都充满了困惑,而38岁的陈瑾,带着她那套特立独行的生活哲学,闯进了他的世界。

在巫刚眼里,陈瑾活得太不一样了,她不被世俗的眼光绑架,活得通透又自由,和她在一起,巫刚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受陈瑾的感染,巫刚渐渐走出了感情受挫的低谷,甚至在一部戏尚未拍摄完成时,两人就已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挚友。

他们会一同外出旅行,曾结伴游览澳大利亚,旅途中巫刚还放心地将钱包交给陈瑾保管,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显然早已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畴。
他们一起参加聚会,巫刚比陈瑾大四岁,总会像个大哥哥一样,自然而然地帮她递水、提包、开车门,照顾得无微不至。

有一次陈瑾接受采访,被问到巫刚在她心里是什么地位,她笑着回答:“他啊,是一个做红烧肉特别拿得出手的朋友。”
这句话说得巧妙极了,既亲昵地展示了他们生活中的熟稔,又清晰地划定了“朋友”这条界线。
这种相处模式,无关风月,却比很多爱情都来得踏实。他们成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一种近乎“血脉至亲”的羁绊。

二十三年的朝夕相伴,外界的猜测从未停止,很多人不理解,男女之间怎么可能存在如此纯粹的友谊?甚至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享受这种暧昧不清的关系。
可真正了解陈瑾的人,大概不会这么想,她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强大且自洽的女性,她与巫刚在一起,只因为四个字:志同道合。

而巫刚,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也比谁都清楚,他和陈瑾只适合做朋友,他们不在乎外界怎么看,怎么说,他们只在乎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
那层看似隔在两人之间的“窗户纸”,并非什么遗憾或胆怯,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尊重。
他们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知己情,不愿用世俗的爱情关系去冒险定义它,或者破坏它,希望未来的他们,事业顺心,生活如意,继续互相陪伴度过剩下的岁月。

一生中,遇见爱情不稀奇,稀奇的是遇见理解。
陈瑾和巫刚的幸运,就在于他们遇到了那个最能理解和读懂对方的人,他们的关系,是一种超越了传统亲情、爱情、友情的第四类情感,无需用任何标签去强行附会。
这份情谊,证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连接,可以不基于荷尔蒙的冲动,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共鸣。
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挚友的身份,守护着这份难得的情谊,在地久天长的岁月里,彼此陪伴,这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