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最可惜的将才,18当师长,20岁升军长,21岁升军团长,他是谁

这几天正值国庆佳节,当我们看着五星红旗在风中烈烈飘扬的时候,难免想起76年的风雨兼程,从开国大典的礼炮,到如今的盛世华章,每一步都少不了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贡献。

正是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如今这样的太平生活,哪怕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作为后来人,我们还是应该铭记他们的姓名。今天,咱们就一同走进那段民族的血泪史,了解这位少年将才:寻淮洲。



1912年的浏阳,黄狮塘村的寻家添了个男孩,父母给他取名“淮洲”。

家里穷,寻淮洲从小就身体不好,4岁才学会走路,瘦小的身子总裹着打补丁的粗布衫。13岁那年,他好不容易考上莲溪乡立高等小学,成了村里少见的“读书人”。课堂上,先生让写《现在的我》,他握着笔写道:

“要是像寄生虫那样,一辈子只知道吃穿,从生到死空空一场,多没意思?我要学真本事,将来给国家做大事。”

那时候的湖南,农民运动正闹得火热。寻淮洲跟着村里的农会干部跑前跑后,帮着写标语、喊口号。15岁那年,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更是有人到处抓共产党人,寻淮洲的名字也被列进了黑名单。

一天夜里,他摸黑跟母亲告别,揣着几块干粮就往山里跑,想去找浏阳工农义勇队。可刚走没多远,就被逮了个正着。万幸的是,看押他的农民听过他演讲,趁夜悄悄打开了牢门,对他说:“娃,快逃,去寻条正路!”

逃出虎口的寻淮洲,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平江长寿街的义勇队驻地。队长苏先骏瞅着这个比步枪高不了多少的少年,直摇头:“你还没枪高,留下来也是白白送命,还是回去吧。”寻淮洲急得涨红了脸:“我不怕死!反动派杀了那么多人,我要跟着队伍报仇!”

党代表潘心源被这股冲劲打动,破例把他留下,成了队伍里年纪最小的“豆丁兵”。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寻淮洲跟着部队往井冈山走。路上遭了地主武装袭击,队伍被打散,他跟着营长张子清误打误撞闯进了湘南,竟遇上了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这段日子,他跟着老兵学射击、学侦察,夜里就靠着篝火记笔记,把战斗要点一条一条写下来。



第2年春天,队伍回到井冈山,三湾改编后,寻淮洲成了红四军31团3营9连的副班长。那时候红军缺枪少弹,有的战士只能扛着梭镖打仗。

1929年,部队驻扎在闽西,团长张子清愁得睡不着,附近卢土豪家里藏着十几条枪,可他家旁边就有国民党驻军,大部队一动就会暴露。寻淮洲听说后,主动找上门:“团长,让我去!人多目标大,我一个人够了。”

当天夜里,寻淮洲换上破棉袄,腰里别着两支驳壳枪,跟着在土豪家帮工的老乡摸进了院子。他瞅准机会,趁着佣人送菜的间隙,猛地冲进正房,枪口顶住卢土豪的脑袋:“别出声!我带了三个排的人,敢喊就崩了你!”土豪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让家丁把枪扛出来。

寻淮洲让人把枪捆成两捆,自己挑着扁担,故意大声喊:“一二三排跟我撤!”随后就从正门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回到驻地,战友们围着这十几条枪欢呼,朱德听说后都忍不住称赞:“这娃有勇有谋,是个好苗子!”没过多久,寻淮洲就升了排长,还入了党。介绍人张子清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红军就需要你这样的硬骨头。”

1930年,18岁的寻淮洲成了红12军34师100团的团长。这年11月,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张辉瓒带着18师直扑龙冈。

寻淮洲接到命令,率团担任左翼主攻。他带着战士们在山坳里挖战壕,故意让出正面空壕诱敌深入,等敌人钻进来,机枪、手榴弹一起上,硬是把敌军冲得溃不成军。这一仗,红军活捉了张辉瓒,寻淮洲也因功升为红12军35师师长,成了红军里最年轻的“娃娃师长”。

后拉,杨得志调到师里当管理科长,刚开始他心里还挺不服气,听说师长年纪小,见面才发现,这人比自己还矮半头,背有点驼,正拿着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圈,看着像个文书。可打了几仗下来,杨得志彻底服了。

在兴国阻击战中,寻淮洲带着部队在山头守了几天几夜,粮食吃完了就嚼草根,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硬是把国民党19路军7个主力师拖在原地,给红军主力争取了时间。战后,杨得志被寻淮洲直接提拔为团长,他后来回忆:“寻师长看着斯文,打仗比谁都狠,跟着他干,心里踏实。”

20岁那年,寻淮洲当上了红21军军长。部队里有老兵不服气,说他“毛没长齐就当军长”。可打了几仗,没人再敢说闲话。在福建广信,他带着不足一万人的队伍,连夜绕山几十公里,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悄悄摸到敌军指挥部,一把火烧了电台,还缴获了满满一仓库弹药。

1933年10月,红七军团成立,21岁的寻淮洲被任命为军团长。那时候,他手下的部队有上万人,粟裕还在他身边当参谋长。粟裕比他大5岁,却常说:“别看寻军团长年纪轻,可打仗的点子比谁都多,我得跟他好好学。”



1934年,中央苏区形势危急,红七军团奉命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洲担任总指挥,带着队伍向国民党后方挺进。队伍里有很大一部分非战斗人员,还背着众多宣传品,武器却只有几百条旧步枪,有的人还拿着大刀长矛。

寻淮洲知道这一去九死一生,出发前,他把自己的笔记本交给通讯员:“要是我回不来,你把这个交给组织。”

先遣队从瑞金出发,一路攻城略地,打下大田县,逼近福州城郊,甚至一度冲进福州城里。蒋介石急了,调了十几个师围追堵截。可就在这时,中央派来的代表曾洪易却慌了神,整天喊着“打不下去了”,还想带着队伍往闽浙赣苏区躲。

寻淮洲跟他吵:“我们是抗日先遣队,就是要牵制敌人,怎么能当逃兵?”可曾洪易有“最后决定权”,硬是逼着队伍改变路线。

11月,红七军团和方志敏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寻淮洲被降为19师师长。有人替他抱不平,他却摆摆手:“只要能抗日,当什么官都行。”他带着19师在浙皖边打游击,攻克旌德县城,离芜湖只有几十里地,吓得南京政府赶紧调兵防守。

12月14日,红十军团在谭家桥设伏,准备打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这支部队虽然番号是“补充旅”,却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装备着迫击炮和重机枪。

战斗一开始很顺利,敌人被打懵了,可没多久,负责防守的20师、21师阵地被冲垮,乌泥关制高点也被敌军占领。眼看形势危急,寻淮洲提着枪就往上冲:“跟我上!把阵地夺回来!”战士们跟着他往上冲,子弹像雨点一样打过来。

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鲜血瞬间浸透了军装。他倒在地上,还想挣扎着起来,却被战友按住:“师长,我们抬你下去!”寻淮洲摇摇头,从怀里掏出药包递给身边的战士:“别浪费,给受伤的同志用……”

战友们抬着寻淮洲往茂林转移,山路颠簸,他的伤口一次次撕裂,血顺着担架往下滴。12月16日清晨,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寻淮洲永远闭上了眼睛,临终前,他还在念叨:“北上抗日……要打胜仗……”

因为战事紧急,战士们只能把他草草埋在附近的山坡上,连块墓碑都没来得及立。后来,粟裕每次路过谭家桥,都会去山上找找当年的埋骨地,可每次都失望而归。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才在茂林镇为寻淮洲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红军杰出指挥员寻淮洲烈士之墓”。

这个15岁参军、22岁牺牲的少年将军,用短暂却热烈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年少时的誓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历史   军长   师长   红军   军团长   可惜   队伍   部队   土豪   军团   先遣队   义勇   团长   井冈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