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七堇年:变成“猴子”,在人生的岩壁上攀爬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如何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寻自我?

七堇年的答案是:变成“猴子”,挂在岩壁上。

她曾穿梭3万公里,在横断山脉的磅礴腹地欣赏云水翻腾、大江奔流;又因为一次偶然的山居生活迷上岩壁,开始反复体验攀爬与失败,在一次次失联中找寻生命的“顿悟”。

她说,这是一项始终在面对失败的运动,也是一项非常哲学的运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边缘突破,所以一再失败,一再重来,就像一个游戏玩家,永远在打‘下一关’,这很特别。”

一次偶然的机会,七堇年看到法国导演萨菲·奈布执导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和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达摩流浪者》。这些作品就像她的“开门人”,指引她踏上一条鲜有人至的写作路,用笔尖与世界“交锋”,描摹眼前无限广阔的世界,也记录下生命中无数痛并快乐的“巧克力瞬间”。

这些直击人心的瞬间,也化作一个个自由又深刻的故事,被收入她最新的小说集《巧克力与佛》中。

对跖点、火草、黑刃、三途川、火空海……八个故事、两种人生对照、带有某种美感的人生隐喻,一半是问题、一半是答案,如山川般把日常的溪流汇成人生的江海,带我们体验真实和隐喻意义上的人生冒险。

【1】

彼此渗透的艺术

带着对山的向往,七堇年踏上了通向户外的旅途,成为一名攀岩爱好者。

她告诉记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攀岩这件事情本身,“之所以说攀岩救了我,一方面是因为这项运动的魅力,它所包含的哲学意义——纯粹的西西弗斯式行为,上去、下来,一再如此,什么也不为,只为那个过程——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切肤体验,让我真正化解了“虚无”危机,也化解了不走大路的焦虑感。原来一个人可以通过如此简单和纯粹的方式获得存在价值感,满足和快乐。”

寻找这种纯粹的价值感,或许也是她创作《巧克力与佛》的初衷。

潮新闻:为什么在《巧克力与佛》小说集中选入这8篇作品?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您最喜欢哪篇?

七堇年:选择的标准大概会是按照户外和非户外题材分成两部分,然后也会挑选创作时间的远近,内容是否特别。本来书的草稿篇目是12篇,现在减少到8篇。我最喜欢《火草》这一篇,它算是非常真实、平淡,但是生动,像散文一样的一个记录,虽然它短小,但是我觉得它承载了我很多情感,然后我很喜欢那个结尾。

潮新闻:这8篇小说您采用了不同叙事视角,有的采用了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的用到了第二人称“你”,还有的采用第三人称。不同叙事视角有何区别?您更愿意以旁观者的视角参与人物的故事,还是将自己代入他们的生活?

七堇年:人称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创作者直觉。有的故事想用“我”,有的故事想用“你”,它就像绘画的笔触,带来不同的“质感”。但创作本质而言,都是一种,既代入,又抽离的过程,人物源自自身,但又不仅仅是作者在书写自身。它是一种彼此渗透的艺术。

七堇年《巧克力与佛》新书分享会

潮新闻:《火草》这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与母亲之间的相处点滴,那位母亲对主人公有一句告诫——“不要偷渡,不要吸毒”,这正是您之前在播客中提到的您母亲对您说过,让您很介意的一句话。主人公身上是不是投射了您的影子?

七堇年:我不介意这句话,我只是觉得很好笑,很荒谬,是一个文学时刻,是一种灰色幽默。年少的时候她对我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要科科优秀,要懂事听话,最好北大清华,读上哈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然而那一刻她说,只要“不要偷渡,不要吸毒”……就很好笑:早说呢是吧?黑人问号脸。而且充分透露了彼此的代沟差异:这年代,谁还去偷渡呢对吧现在。《火草》就是一篇真实的记录,大概也说明了创作源自真情实感,这才是最朴素的道理吧。

潮新闻:小说《火草》其实描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父母生活经验的差异很容易在旅行中被放大,导致交流中的代沟,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理解了母亲,和母亲在荒岛般的无聊中度过了28天。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吗?您觉得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处理旅行中与父母的关系?或者说,应该怎样更好地带父母旅行?

七堇年:当然不是圆满结局,但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法圆满。它就像人生中很多事情——问题无法被解决,但可以被控制。如何于父母相处,这种课题,实在太难,太复杂了,我没有资格谈论。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放弃和解,彼此尊重就很好了。带父母旅行会是很有趣的经历,荒谬烦躁好笑和温情会交织在一起,值得体验。

潮新闻:您如何看待作家和他们笔下虚构人物之间的关系,您是否介意读者通过小说去了解您的人生,为什么?

七堇年:我不介意,作品是作者的折射,几乎是老生常谈。如果读者有兴趣去了解一个作者的人生,那应该是作者的荣幸。当然,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悉达多》里面有句话说:“你眼中的自己,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这句话能应用到一个读者如何解读一个作者的过程。一个人如何谈论和看待他人,恰恰说明了他/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2】

生活的悖论

为什么想变成“猴子”?大抵是追逐某种“去人化”体验。

七堇年在《巧克力与佛》的自序中写到:“写作太‘人’了,源于人,关于人,可如今的我想活得不那么像人一点,动物一点——想想也很荒谬,哪怕我们好不容易进化了几万年,终于造出汽车飞机火箭卫星,但最开心的时候仍然是变回猴子的时候:奔跑、跳跃、攀爬……我把它形容为:返祖的快乐。”

翻开《巧克力与佛》,有的主人公追求同样的快乐,挣脱城市“两点一线”的束缚,在人烟稀少的山野挑战生理极限;有人震撼于冒险者抛弃一切、拥抱深山的尝试,心生向往却又对那种无所依傍的生活望而却步,最终选择回归社会架……无数细恶小善凝结成命运的禅,带来幽微人性与原始动物性之间的某种张力,让人忍不住反复阅读。

潮新闻:感觉您很喜欢在小说中设置对照组,比如《巧克力与佛》中,您刻画了康羽和徐开这两个人生追求截然相反的人物,一个对世俗的城市生活毫无兴趣,另一个担心养老和社保,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火空海》里的叶子和刘白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为何设置这样一种对照,并且把这两种人置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您如何看待康羽、叶子的选择?又如何看待徐开和刘白将女主人公拉回日常的执念?

七堇年:就是一种冲突吧,人活着,在俗世中,当然就不免要面对理想和现实,平庸与壮烈,种种参差。有人能做的很极致,有人不能。这很东亚,也很普遍,它可能就是一种难以平衡的东西。书写这个冲突就是一种文学本能吧,没有人想读一个快快乐乐丝滑到底的童话。有人的舒适区是日常,有人的舒适区是危险,这只能说明人和人的不同、丰富性。

七堇年第一次踏上祁连山脉岗什卡雪峰

潮新闻:我也比较好奇《火空海》,为什么一定要让叶子走向死亡?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叶子会死于攀岩,但没想到她最后被刘白撞死了,为何作这样的设定?结尾阿斗选择了无保护攀登,他活下来了吗?

七堇年:谢谢你这么仔细的阅读,是的,很多读者对《火空海》女主人公的结局都有类似的遗憾。但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本身的写照,对吧,阴沟里翻船,虎落平阳被犬欺,那种遗憾才是无可替代的。比如一个登山家死在山上,大家会觉得死得其所。但他如果是在超市门口踩到香蕉皮,摔了一跤然后挂了,大家一定会觉得,“太不值得了”。这就像一代摇滚巨星最后在医院死于慢性病折磨,大家会觉得“人设不配”。但这就是生活,不是吗?实现是偶然,幻灭是常态。至于《火空海》的结局,它就是开放式的,阿斗最后选择无保护突破最后那一段,最后的结果,读者可以自行创作,自留想象的余地。

潮新闻:您在《对跖点》中有一段话,“三十岁以来,你的生活分化为一道道垂直细分领域。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搭子就只是搭子,球友就是球友,对象就是对象。”这好像正成为一代人社交方式的真实写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我们对人际关系的这种拆分,是好事还是坏事?

七堇年:谢谢你非常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是的,这是我最在《对跖点》中最想呈现的一个点:即,现代人的人际关系,被细分成无数“垂直领域”,每人的存在,都相应的“工具化”了,比如恋人就是拿来实现“恋人属性”的,吃饭的搭子就是吃饭的搭子,每个坑里面都有对应的萝卜。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它有好处,也有坏处,说好听点,人际关系垂直化,可以说成是“社会支持维度丰富”,一个人能获得很多维度的乐趣和人际关系层次,假如恋人不喜欢攀岩,我和岩友们照样可以玩得超级开心。但是往坏处说,也许这样的垂直细分化,让每种关系都相应的局限,变得“淡”,变得“稳固”,过于安全。那种爱的人既是朋友又是球友又是饭友还是旅行搭子……那种情感和依赖的“浓度”,不复存在。但谁能说,哪种体验更好呢?个人自己选择吧。

潮新闻:还有《黑刃》这个故事,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怎么想到去写驯鹰人的故事?如何把熬鹰的故事写得那么真实?怎么看待查尔斯和别列克之间的友谊?您是不是想用鹰的故事隐喻人的故事?

七堇年:就是突然觉得驯鹰的素材非常有趣,就去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然后创作了这么一篇故事。我想刻画的,也许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未走出过村庄的人,突然被世界最遥远的一道闪电劈中,看到了某些他甚至梦都不会梦到的世界,那种冲击和失落;以及,那么遥远的世界之间,人和人依然可以连接与懂得,这种状态吧。倒没有想隐喻人的故事,不过你这么一说仿佛也真是的,这就是读者的智慧,读到了作者也不曾想到的层面吧,没错,也许它已经是一种隐喻。

七堇年在攀岩馆练习

【3】

敬畏自然,接受渺小

从野外返回城市后,七堇年的日常生活极其简单。

按照她的话说,早睡、早起,上午七点半大概已经坐在了电脑前,写作、阅读或者处理事情;中午随便煮点菜,煮个饺子什么的,吃完午休一下,下午看看书,然后就去锻炼,健身房或者攀岩馆。晚上洗澡,看看电影、看看书,然后十点什么的就睡了。

谈起对城市和户外两种生活方式的看法,她说:“作为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我习惯于这种生活,甚至很感恩现代科技可以让人省出时间做点别的。只是说,我不会困在城市中,更不会把这里的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当作全世界,对城市外的世界我同样保有极大的好奇和尊重,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潮新闻:近年来,有很多在攀岩中死亡的人,作为攀岩爱好者,您有没有某个瞬间怕过、想要退缩?如果有,后来是什么让您克服恐惧的?其实很多人对这项运动跃跃欲试,只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退避三舍。

七堇年:攀岩中我有很可怕的冲坠经历,然后一度落下阴影,让我在先锋攀爬中非常紧张,莫名害怕,至今也没有克服。但是就是这种,对恐惧的琢磨,思考,体验,切肤感受,让我看到了很多哲学的东西——人是主观的奴隶,恐惧是主观的,快乐也是,这很接近佛家的哲学,比如,当你看不见独木桥两边是万丈悬崖,你能蒙着眼睛安然走过;当突然天光大亮,你发现两边是悬崖,你突然就止步不前了。那这条独木桥本身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人的反应会如此不同?这既是攀岩和恐惧带给我的思索。

潮新闻:您在小说中反复提及搭档的重要性,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搭档?您有没有遇见非常合拍的搭档?

七堇年:户外大神《free solo》导演金国威说,他非常在意搭档,因为,有人在极限环境下,展示出了最好的一面;有人则在极限环境下,暴露出了最糟糕的一面。不到那个时刻,人不会被暴露到那么直接露骨。

好的搭档要是彼此信任,性格契合,一人冒进的时候一人冷静,一人害怕的时候一人勇敢,这样彼此弥补,依靠,才是最好的状态。我觉得我熟悉的岩友都是很好的搭档,但要说最好的,当然是《横断浪途》中彼此陪伴三年探索的小伊,她的人格非常棒,就是无论普通情形下还是极限情形下,都总能展现人性最好的那一面的人,是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搭档。

七堇年在宜宾巡场攀岩

潮新闻:期间有没有特别惊悚甚至命悬一线的时刻?您觉得应该如何保持整个过程的安全?如果“小白”想要加入这一运动,能不能给他们一句寄语?

七堇年:我的攀登历程并不多,而且整个都还是很谨慎的,基本上不太存在命悬一线。如果有要对小白说的话,那就是“敬畏自然,接纳你的渺小”。

潮新闻:其实小说集中每个故事主人公旅行的出发点都有所不同,有人想回避庸常的生活,有人追求生命的刺激,还有人想要让忘掉伤痛。就像吃一块巧克力,甜度只能维持一小会儿,他们真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吗?

七堇年:第一次攀登海拔5000米级的雪山,最主要的体验是肉体上的辛苦。一直高反,头疼,恶心,呕吐: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而我们那次攀登过程中,甚至眼睛也在地狱,因为一直下雨,什么都没看到,能见度不过五米,十米,整个就是在一团牛奶中行走,那种艰苦和荒谬感,对我产生巨大影响。我不由得会思考:为什么安逸的生活并不构成最终解药。为什么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喝快乐肥宅水,吃炸鸡的快乐,不能满足一个真正的人,至少不能“持续性”满足一个人。

攀登并不是为了风景,风景是一种偶然,是幸运的奖赏,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除了风景之外,攀登本身是一种人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而所做出的“验证”,也就是周云蓬写的那句,在壮美的风景和艰苦的身体感受面前:“神要对人说的话,都在其中了”。它是折磨人的,但人通过这种折磨和刺激,能获得“好吃懒做”所不能给予的深度——也就是那种,我活着,我在拼命呼吸——存在感。

潮新闻:您如何看待现在突然爆发的户外热潮?或者说,为什么大家突然这么喜欢旅行?旅行真正打动我们的,到底是从未触及过的风景,还是亲人好友的陪伴?怎样旅行才能找到真正的“诗与远方”?

七堇年:我现在已经完全无法满足于——甚至说——无法“忍受“普通的闲逛,比如去一个城市city walk,或者吃吃逛逛,甚至单纯的自驾游,这种“观光”对我来说已经变得难以难受。坐车坐太久的话,我都很想能下来跑一段。就连单纯的徒步都不够了:因为多巴胺的阈值被拔得太高。

我现在要出去的话,除非是去野攀,去登山,去洞穴探险,去飞滑翔伞,等等,一定是因为一项运动了。而且,确实是因为搭档的陪伴,增添了这些体验的乐趣,是彻底的人和人之间的连接。

其实这未见的是一个好事……我常觉得,这种“剂量”越来越高的活动,当然是快乐和刺激的,是“巧克力”;但是能从寻常和平淡的细节中依然得到无限快乐的,那才是“佛”。

我没有想说服谁去探索户外,就像刚才所说的,日常有日常的乐趣,极限在山川湖海,也在柴米油盐,我非常推崇和欣赏能从日常生活就得到满足的人,种花,编织,做饭,都是乐趣,能从平常之物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的“佛”:诗在远方,也在身边。

潮新闻:下一部小说您准备写什么,现在进度如何,能不能给我们剧透一下?

七堇年:说实话,还在汲取当中,井水什么时候能积满,还没有想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游戏   岩壁   猴子   专访   人生   新闻   故事   巧克力   空海   搭档   旅行   快乐   户外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