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有边界,亲密也有光

文 / 吴钩随笔


年少时,我总觉得亲密是一种没有边界的融合,
是毫无保留地回应,是毫不设防地贴近。

后来,我慢慢发现:
那些关系中最温柔的爱,不是“我为你而活”,
而是——“我在我之中,也允许你做你自己。”

爱是有边界的,亲子之间,尤甚。


一|不敢“做自己”的父母,也养不出有界限的孩子

我曾有过一段“说话小心翼翼”的育儿时光。
当时刚上完一门心理课,吸收了不少“正确话术”,
总想着做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妈妈。

孩子拉着我非要陪玩,我正好有个工作会议要准备。
我蹲下来,温声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特别想我陪你,这种想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我懂。但妈妈现在要处理工作,这是妈妈自己的事。你先玩,等我做完就来找你,好吗?”

话音刚落,孩子大哭,说:“你不爱我了!”

我沉默良久,才意识到——
我说了那么多,其实没有一句是我真正想说的。

我只是把“拒绝”包装得体面、柔软,却不够真诚。
我真正想说的是:“我此刻不想陪你,我选择先完成自己的事。”


二|那些温柔的“正确话术”,真的是爱吗?

太多时候,我们误把“边界”变成“技巧”,
用情绪稳定来换取表面的平静,
却在心里一点点积压愤怒、内疚与压抑。

你有没有试过:

听起来很有“教养感”,对吗?

但它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你想稳住孩子的情绪,好让你不内疚。

你在共情,却没有表达真实意愿;
你在引导,却没有告诉孩子清晰的界限。
你看起来温柔,其实只是在努力成为“好妈妈”的样子。


三|边界清晰,是一种诚实的教养方式

我们对孩子说“妈妈现在不能陪你”,
其实是怕孩子伤心,怕自己愧疚,于是藏起真正的感受。

但清晰的边界不是“拒绝表达”,而是允许真实发生

这些话看似冷静疏离,却是情绪上的干净。

孩子听到的不是“我在稳住你”,
而是“我尊重你,也尊重我自己。”


四|父母要学会把“主语”还给自己

你有没有注意过?
我们太习惯用“妈妈没办法”来替代“我不想”;
用“我们可以这样做”来包裹“我决定这样”;
用“好吗?”来伪装“我要你照做”。

但孩子很敏锐。
你越绕弯子,他越不信;你越装懂,他越抓狂。

所以别再说:

“我懂你的感受。”
“我们之前约定好的规则不会变。”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说。”

而可以说:

“我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我看见你现在很难过。”
“我决定今天不买玩具。”
“你现在还很激动,我会先安静一会儿,不回应。”

当我们把“主语”从孩子那里拿回来,孩子也才会学会为自己负责。


五|真正成熟的亲子关系,不共生,不疏离

不共生,是我不是你,我不代替你感受、决定、承担;
不疏离,是我依然爱你、陪你、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

界限不是拒绝,而是告别“纠缠式亲密”。

你可以不陪,但仍愿意陪他哭一会儿;
你可以不满足,但愿意允许他表达失落;
你可以说“不”,但心是柔软的。

这,就是边界的力量。
它像一堵围墙,也像一盏灯。
既保护了自己,也照亮了孩子。


写在最后

我们总以为亲子关系是一条线,越近越好。
却忘了,真正好的关系,是两个圆,有交集,也各自完整。

愿你成为一个边界清晰的父母,
不再用“懂事”压抑自己,
也不再用“爱”吞没孩子。

亲密不是没有界限的融合,
而是在彼此尊重中,各自成长。

你完整了,孩子才能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育儿   边界   有光   万事   亲密   孩子   妈妈   温柔   界限   清晰   玩具   主语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