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初秋的一天,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一位相貌漂亮气质不凡的年轻女子,急急匆匆来到售票处。售票处窗口已被一块小黑板挡住,上面写着:
即日起十日内,去上海已无票。
顿时,年轻女子粉红的脸色罩上了阴云,迅速转身来到车站广场,不时找人询问:有去上海的火车票吗?
“当然有,不过价钱……”
“只要有票,价钱随你。”年轻女子说着,掏出比车票售出价高五倍的钱,接过车票,她步履轻盈地走进候车室。
年轻女子名叫胡瑞华,是广州城里的名门之女,为什么如此心急火燎赶往上海呢?
原来,1923年秋,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上海电影学校,面向全国招考男女演员。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涌向上海投考。自小就喜爱电影表演的胡瑞华自然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只身赶往上海。
胡瑞华乘坐的列车,冒着瓢泼大雨驶出广州,车过韶关后,铁路被洪水冲毁,列车瘫倒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里。
胡瑞华心急如焚,但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苦苦等候。
五天后,列车重新启动。可是当胡瑞华赶到上海时,报考期早就过去了,校方已发出录取通知书,胡瑞华不死心,设法找到戏剧大师洪深、张正德老师,两位老师见胡瑞华气质非凡,极具表演天赋,就带着她去见校长,希望能破格录取胡瑞华,但校长以考期已过名额已满为由,不肯破例。
洪深老师婉惜地说:“小胡,等明年吧。”
胡瑞华心坚如石,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天天到学校,希望有转机出现。可明天就要举行开学典礼了,校方仍然没有接纳她的意思。
离上海电影学校首届学员开学典礼还有三个小时,满脸光辉灿烂的学员们已经三人一行五人一群来到学校。
孤零零的胡瑞华伫立在一旁,美慕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幸运的人。
“滴,滴滴⋯⋯”随着几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胡瑞华看见一辆乌黑锃亮的奥斯汀轿车驶进校园,车上走出一位西洋打扮的美女,她的出现犹如万绿丛中蓦然开出一朵红花,胡瑞华顿时产生一种“我不如她”的感觉。
这位全式西洋打扮的美女名叫胡蝶,是上海外滩豪门阔少的少奶奶,是一位有才有气的绝色女子。此番经过面试、口试、笔试等形式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的。
洪深等老师私下里议论时认为:以胡蝶现有的才华,一定能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但是,胡蝶要想成为电影明星的愿望是丈夫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她是瞒着丈夫来报考的。
真所谓“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胡蝶报考电影学校的事还是被丈夫知道了。
他绝对是一个绝情绝义心狠手辣的恶棍。
胡蝶前脚刚进校门,他带着几个打手后脚就赶到了,他一把抱牢胡蝶,狠狠地说:“跟我回去。”胡蝶挣扎着说:“不!”
“啪、啪”他扇了胡蝶两记耳光,说:“什么电影学校,尽是一些不干不净的狗男女,干的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刹时,他的恶言恶行引起在场师生的极大愤怒,大家蜂拥而上,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和他辩论是非。众怒难犯,他不敢和大家顶嘴,逼着胡蝶离校回家。
但是胡蝶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不回去,不回去,就是不回去!”
恼羞成怒,他从打手手里要过一支点燃了的香烟,朝胡蝶粉嫩的脸上戳去,“啊——”胡蝶发出的惨叫使师生们更加愤怒,几个强壮的青年扭住他,要他去警察局评理,打手们掏出手枪,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洪深老师一边劝说大家放开他,一边劝说胡蝶:
“胡蝶,跟你丈夫回家吧,只要你丈夫同意,电影学校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着。”
见洪深老师给了他面子,他便趾高气扬地说:“老子就是要气气你们,有本事再找一个胡蝶给我看看。”说完,喝令打手拖着胡蝶扬长而去。
阔少的话刺伤了洪深老师的自尊心,他忿忿地说:“让胡蝶的名字永远留在电影学校的花名册上。胡瑞华,我包你免试人学了。但是从今以后你胡瑞华改名为胡蝶。”
人们不会想到,胡瑞华极具表演天赋,又因有名师指点,不久就在上海滩大红大紫了。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她接连主演了《战功》、《秋扇怒》、《夫妻秘密》、《难开的石榴花》、《歌女红牡丹》等著名电影,不但轰动全国,而且风靡东南亚,成空前绝后的“电影皇后”。只是人们不知道此胡蝶乃是冒名顶替的胡瑞华。
成名后的胡瑞华始终没有忘记那位被丈夫毒打后拖回家的真胡蝶,曾多方打听,但没有真胡蝶的任何音讯。
也许是缘分吧。
一日,因大雪不停,剧组没有开机,胡瑞华闲着无事,撑着一把杭州产的红纸伞,独自一人到街上欣赏雪景。在经过一个弄堂口时,她看见过街楼下躺着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子,她的身旁蹲着一位年过半百的乡下老伯,一边解着棉袄钮扣一边喃喃自语:“作孽啊作孽。”
见此,胡瑞华萌生恻隐之心,问道:“老伯,她是你何人?”
老伯说:“小姐,她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我认识她罢了,但她不认识我。早几年我挑着馄饨担卖馄饨,常在她家门口转悠,知道她叫胡蝶,她的丈夫就是豪门的阔少,因为胡蝶报考电影学校,遭到丈夫凌辱殴打,直至逼疯,并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老汉我见她可怜,常给她一点吃的⋯⋯
不想今日见到她,已是将死之人了。”
胡瑞华一边听老伯诉说一边细细辨认那女子,果真是自己毕生难忘的胡蝶,不由说道:“大伯,请你帮我把她送医院如何?”
老伯说:“好!好!胡蝶有救了。不过,不知小姐与这位小姐是何关系?”
胡瑞华说:“她是我幼时伙伴。”
当下,胡瑞华叫了一辆汽车,和老伯一起把胡蝶送到医院,经过诊治,医生说:“并无大病,只是又饿又冻罢了。”
于是,胡瑞华到旅社租了一个房间,给了这位名叫鲁根的山东老伯三百块大洋,请他在胡蝶清醒后,带她去青岛疗养,还说自己不时会寄钱去的。
临别,胡瑞华告诉鲁大伯,说:“待胡小姐病愈后,请她来上海找我。”
鲁大伯接过胡瑞华的通讯地址,不由对眼前这位大慈大悲的阔小姐肃然起敬,抬头细瞧,不由脱口而出:
“您,您就是大明星胡蝶小姐啊!”
两年后,胡蝶病愈了,她告别鲁大爷,改名马铁英回到上海,虽然她很想和救命恩人胡蝶见面,但是这个要面子的女人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太低下,无颜和大明星见面,决心在自己事业有成之时才去见胡蝶。
不久,马铁英嫁给浦东一家小酒店老板为妻。
当了老板娘的马铁英,仍对电影痴心不改,尤其是胡蝶主演的影片更是百看不厌,真是看了上午场看下午
场,看了下午场再看夜场,直至深夜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而且每看完一场电影,总要痛哭一番。
那位小酒店老板本想以马铁英的姿色吸引更多食客,哪知马铁英因为看电影而从未在酒店营业时出现过,且购买电影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由得对马铁英由怨生恨了,先是苦苦劝说,尔后是殴打辱骂,可马铁英说:“你就是打死我,我变了鬼也要去看胡蝶的电影。”
彻底失望的小老板拿出三十块银洋,说:“看在你我夫妻一场的情义上,你拿了这些钱走吧,我再也不愿看见你了。”
于是,马铁英重又流落街头。不久,三十块银洋花完了,她就在电影院的门厅里听电影,听毕又要大哭一场。
久而久之,各家电影院的收票员都知道胡蝶有这样一位痴心的影迷,就是她不买票也放她进场了。
胡蝶知道这位影迷后,估计她是真胡蝶,想要见她一面,就在多家电影院打了招呼,要是这位影迷来看戏就放她进场,票款由她支付。
一日傍晚,胡蝶谢绝了一切应酬,刻意将自己化妆成年龄在四十左右的家庭妇女,来到一家电影院看电影,因为这家电影院正在首映她主演的一部新片。
散场了,果然有一个观众在空荡荡的场子里大哭,此人就是马铁英,胡蝶走到她身边,轻声说:“这位大姐,胡蝶小姐非常感谢你对她的支持,她要和你见一面,请跟我去吧。
马铁英一听心头大喜,但她不愿去,说:“我这种人哪有脸面见她呢!”
胡蝶说:“大姐,正因为你遭受了
磨难,才有她今天的荣耀。”马铁英说:“这都是命。”
胡蝶说:“胡蝶小姐,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就是当初顶替你人学的胡瑞华,现在的电影明星胡蝶,我可是一直牵挂着你呀。”
马铁英刹时感激万分,真假胡蝶紧紧拥抱在一起痛哭不止。
三个月后,胡蝶资助两万大洋的“胡蝶酒店”正式开张。开张那天,风韵犹存的老板马铁英站在大门口,恭候胡蝶等社会名流前来庆贺开张。从此,由于胡蝶的不断光临,“胡蝶酒店”的生意日见兴隆,马铁英由此发家成了富翁。从而引出“真假胡蝶情同手足”的一番佳话。
当年,上海《申报》上,曾发表过《真假胡蝶,亲如手足》的花边新闻,从而使“真假胡蝶”一说流传至今。
此事当真否?
1993年4月,好莱坞的几位电影记者,去采访定居在美国的胡蝶,这位年迈的老明星不愿再提起真假胡蝶的起因,说:“我本来就姓胡,从小就喜欢蝴蝶,如果早年也有叫胡蝶的女人,一定是难解难离难讲难尽的特缘分。”
作者:邬盛林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