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年,57岁的努尔哈赤,突然做出一个决定:处死接班人长子褚英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615年农历八月,努尔哈赤下了一道命令。

他要处死自己的长子褚英,那个跟着他从4岁开始打仗、立下赫赫战功、29岁被立为太子的儿子。

从立储到被废,只用了三个月,从被废到被杀,又过了两年。这场父杀子的惨剧,被清朝统治者刻意隐瞒了300年。

为什么一个战功卓著的太子,会死在亲生父亲手里?

刀光剑影里长大的战友父子

褚英4岁那年,努尔哈赤起兵了

1583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死在明军的误杀中,他带着十三副铠甲开始复仇。那时候他25岁,长子褚英才4岁。

你以为皇子都是在宫殿里长大的?错了。

褚英的童年是这样过的,母亲佟佳氏早早去世,他跟着父亲在各个部落之间逃命。努尔哈赤刚起兵时,面对的不是敌人,是自己族人的暗杀。有些族人怕被明朝怪罪,想杀了努尔哈赤去邀功。

每次有刺客摸进营帐,努尔哈赤就把褚英和弟弟代善塞进床底的柜子里。黑暗中,小孩子听着外面的刀剑声,一动不敢动,等父亲回来把柜子打开,才知道又活过了一天。

这种童年,能养出什么样的人?

1598年,19岁的褚英第一次独自领兵,努尔哈赤让他去打安楚拉库的东海女真部落。这个少年连夜急行军,趁对方毫无防备,一口气拿下二十多个寨子,俘虏人畜上万。

努尔哈赤封他"洪巴图鲁"——勇士的意思。

真正让褚英名声大噪的,是1607年的乌碣岩大战。

那次是去接蜚悠城归降的部众,行军路上,军旗突然在黑夜里发出诡异的白光。叔叔舒尔哈齐吓坏了,说这是不祥之兆,要退兵。

褚英和代善坚决反对,结果走到半路,遇上乌拉部一万多人的伏击。舒尔哈齐不敢打,缩在山前。

褚英站出来做战前动员:"乌拉首领布占泰以前是我们的俘虏,父汗放他回去的,我们能放他回去,今天就能再抓回来!"

他率先冲入敌阵,吼声震天,建州兵跟着他杀红了眼,乌拉兵溃散如山崩。这一仗歼敌三千,缴获战马五千匹、铠甲三千副。

努尔哈赤给他"阿尔哈图图门"的称号——足智多谋

父子俩更像战友,褚英从来没享受过皇子的优渥生活,他习惯的是战场上的直来直去。这种关系模式,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只当了三个月的太子

1611年,努尔哈赤53岁了。

在那个年代,女真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五十多岁已经算高寿,他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长子褚英,战功最显赫,嫡长子的身份,战将的威望,看起来是完美人选。

1612年六月,努尔哈赤正式立褚英为太子,让他执掌国政,褚英那年29岁。

可是三个月后,一切都变了

这里要说说当时后金的权力结构,努尔哈赤建立的不是传统王朝,更像是部落联盟。核心有两个圈子:五大臣和四大贝勒

五大臣是谁?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这五个人跟着努尔哈赤从零开始打天下。

努尔哈赤说过,他们是"一无所有时得到的铁",比金子还珍贵。

额亦都19岁就跟着努尔哈赤,攻巴尔达城时身中五十多处箭伤还在拼杀。费英东面对明军万余人,战马受惊后回头大喊:"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

这些人在努尔哈赤心里的分量,绝不比儿子轻

四大贝勒呢?老二代善、侄子阿敏、老五莽古尔泰、老八皇太极。代善是褚英同母弟弟,战功也不小。

褚英执政后做了什么?

他开始索取弟弟们的财物和马匹,他挑拨五大臣之间的关系。最致命的是,他威胁说等他即位,谁反对我就杀谁

五大臣和四大贝勒联手告状了。

努尔哈赤拿着那些告状的文书,找褚英谈话。他给儿子机会,只要承认自己狭隘、偏私,我可以原谅你。

褚英一个字都不认。

从被立为储君到失去所有权力,只有三个月

你可能会问褚英为什么这么做?他傻吗?

不是,他是战场上长大的,习惯了命令和服从,不懂政治平衡。在他眼里,太子就该有绝对权威,那些老臣凭什么跟父汗平起平坐?那些弟弟凭什么分他的权力?

战场思维和朝堂政治,是两回事。

高墙里的诅咒

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褚英被关进高墙,这一关就是两年

努尔哈赤没有立刻杀他,或许父亲还在等,等这个儿子想明白,低个头,认个错。

褚英在等什么呢?他在等机会翻盘。

1615年,努尔哈赤带着五大臣和诸位贝勒出征乌拉部。褚英在家里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他请萨满巫师做法,焚香诅咒

他祈祷出征的军队打败仗,还放出话来:"要是他们打败了回来,我不让他们进城!"

这话传到努尔哈赤耳朵里。

一个父亲,听说儿子诅咒自己在战场上死掉,是什么感觉?

努尔哈赤盛怒,可他还是没有立刻动手,他又等了几个月。

你有没有想过,褚英为什么要做这么疯狂的事?

他真的想父亲死吗?未必,他更可能是在用极端方式表达不服。一个战功卓著的人,被剥夺了所有权力,关在高墙里两年。他的骄傲不允许他低头,既然回不去了,那就鱼死网破。

这是绝望者的最后反击。

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下了最后的命令。

褚英被处死,36岁。

努尔哈赤57岁。

被隐藏三百年的真相

褚英死后,清朝的史书怎么记载的?

《清太祖实录》说:"太祖长子,似此悖乱,置于国法。"

康熙说:"因诸贝勒大臣讦告一案,置阿尔哈图图门贝勒褚英于法。"

《清史稿》只写了八个字:"乙卯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

什么罪?怎么死的?一个字都不提

这段历史被刻意抹掉了,为什么?因为"父杀子"这件事,对清朝皇室来说太不光彩。乾隆皇帝在命人重新抄写《满文老档》时,专门下令把努尔哈赤处死褚英的详细记载全部删掉。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直到1962年,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地库里,有人发现了《无圈点老档》的原档。那上面完整记录了褚英之死的前因后果,历史学家才终于拼出了完整的故事。

原档里有一段话:"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

这不是父亲的残忍,是政治的残酷

努尔哈赤面对的选择很简单,留着褚英,五大臣和四大贝勒都不服,后金政权会内部分裂。杀了褚英,所有人都安心了,各方势力重新平衡。

一个儿子的命,换整个政权的稳定。

值得吗?站在父亲的角度,这是人间惨剧,站在开国君主的角度,这是必然选择

有意思的是,褚英虽然被杀,他的儿子们并没有受到牵连。满清初期有个规矩:"父之罪不及子女。"

褚英的长子杜度,后来战功显赫。三子尼堪,成为入关前战死沙场的爵位最高的宗室。孙子穆尔祜的女儿,嫁给了董鄂氏,成了顺治帝宠妃董鄂妃的嫡母。另一个孙女,是雍正皇帝唯一亲封的孝敬宪皇后。

褚英的血脉,最终还是在清朝皇室中延续了下去

如果褚英当年低个头,承认错误呢?如果他懂得政治平衡,知道怎么安抚五大臣呢?如果努尔哈赤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呢?

可惜历史不会重来

1615年那个秋天,一个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战将死在了不属于他的战场上。战场上的勇猛和朝堂上的智慧,从来都是两回事。

很多人以为权力斗争里最重要的是野心和手段,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周围有什么力量,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褚英到死都没看清这一点。

参资料:

中国新闻网《努尔哈赤杀子之谜:是父亲残忍还是政治》(2010年12月)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后金建立400周年︱没有"五大臣",努尔哈赤何以得天下》(2016年)

百度百科词条《爱新觉罗·褚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努尔哈赤   长子   接班人   褚英   贝勒   父亲   乌拉   战功   儿子   太子   清朝   权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