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莹为什么能引众怒?
本质上,是因为这一现象又引发了人们的痛苦记忆与持久矛盾——有关“再分配”的问题。
再分配不仅仅只局限在财富层面,更涉及“机会”维度。若对机会的再分配难以公平,那么对财富的再分配就毫无意义。
因为总有那么一撮人会通过对机会的垄断,实现对财富的掌控。若前者的问题无法解决,财富无就算绞尽脑汁地分来分去,也会再回到垄断机会之人的手中。
这是个历史难题,也是个历史“智慧”。
例如曹魏期间赫赫有名的“九品中正制”,便是通过“合理”的理论、“完备”的论证、“公正”的监督、“科学”的选拔,进而让整个社会心服口服的接受世家大族对各种任职机会的垄断。
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可以接受“英雄不问出处”,也能认可“寒门出贵子”,更能允许“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无法同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机会垄断”。
董袭莹的事儿此时被捅出来可谓意味深长。
当下,一方面是许多人迫于压力不得不暂时选择就业抵就,另一方面却是某类人不明所以的长期高就。两相冲突,从情绪到事实,遂成社会热点。
当董袭莹们总是又“袭”又“赢”,自然会引发不平。
曾经有人说,任何问题改革到底,最终都将触及“再分配”的问题。以往,为了缓和这一矛盾,我们习惯将任何阻碍笼统的称之为“既得利益者者”。实际上,既得利益者的坚不可破,相当比例都是源自对“机会”的垄断。
也正是因为这份垄断,使得一些原本分散的力量,能够集中在一起对“机会”进行集团化、合规化、市场化的运营。
我曾说,现阶段会密集地发生一些具有巨大“信号意义”的社会事件。如果说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那么董袭莹所溅起的泼天水花,就是扔向某一水域的第一块石头。
这件事究竟会如何收尾?很遗憾,我想说当下的情况并没有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因为大变局才刚刚开始,这仅是漫长战争的第一枪,今日的怒不可遏,为的是涤荡未来的长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消息是此去百里依旧天寒地冻,好消息是每一步移动就迎一丝解冻。
END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