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美国计划对停靠在美国的中国船只增加额外的收费,
消息一出,世界各国也将目光投向了造船业,中日韩三国的造船业位居全球前三,
据悉,去年韩国的新船订单有291艘,日本的新船订单则是186艘,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2024年新船订单直接突破了1796艘,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
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突破、市场布局和政策推动,才让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如此迅猛?
先来看看韩国,2024年,韩国新船订单达到291艘,
表面上看这个数字还算可观,细一分析,你会发现它已经掉进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低谷”。
在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曾一度占据全球市场的40%。
如今这个比例的减少17%的市场份额,背后是一系列因素的交织
劳动力成本的飙升,技术优势的被中国追赶,
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在绿色船舶领域的滞后。
日本呢?曾经引以为傲的全球造船领袖,如今在全球造船订单中占比已接近“微不足道”的3%。
2024年,日本的186艘新船订单几乎是韩国的三分之一。
一度主宰全球船舶市场的日本,现在已经深陷困境。
日本公司想通过甲醇双燃料VLCC等新型高端船舶重振造船业,
但这一系列高附加值船舶的高成本和长交付周期,让国际客户望而却步。
4年的交付期,市场能等吗?
此时的中国,正如一个横空出世的超级巨星,
带着全球震惊的目光,勇敢地踏上了全球造船业的顶峰。
2024年,中国新船订单量高达1796艘,占全球新船订单的70%。
这一数据让日韩两国的订单相形见绌,令人咋舌。
在十几年前,中国的造船业仍然以低端船舶为主,主要依赖从韩国和日本引进技术。
随着技术的逐步积累和自主研发的加速,中国的造船业迎来了质的飞跃。
从集装箱船、散货船到高端船型,中国不仅能够自主设计,还能迅速交付,
速度和质量上的突破,远超日本和韩国的现状。
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的绿色船舶技术突破,早在2024年就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0%。
液氨燃料船、LNG动力船等环保船型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全球推动绿色航运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船厂几乎包揽了所有的环保船舶订单。
过去十年里,中国完成了绿色船舶的研发,还掌握了关键技术,
近期美国针对中国船只发布的“国家安全附加费”政策,成为了一个全球焦点。
美国企图通过这一举措限制中国船只在美国港口的自由通行,
借此削弱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份额。
这一政策反而让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日韩船企并未完全从中获利,日韩船企,尤其是韩国,虽然订单量略有增加,
面对中国如此强劲的崛起,它们的“分蛋糕”空间越来越小。
全球市场的需求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三大船企的生产能力,
就连日本和韩国的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也在中国的技术突破面前逐渐失去效力。
那么,是什么让中国在全球造船业中崛起,并迅速超越日韩?
答案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的产业链优势让它具备了快速交付的能力。
像上海的几大船厂,平均只需要五天时间就能够交付一艘新船,
这一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无可匹敌。
更重要的是,中国造船业的产业链几乎是完整的,从钢材到核心发动机,
80%的零部件都能自主生产,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产业集群。
其次,中国的政策支持也为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推动造船业向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
例如,对环保船舶的需求巨大,在绿色航运的推动下,中国船厂抢占了环保船舶市场的先机。
可以说,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布局,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对于日韩来说,面临的挑战已经不仅仅是订单量的下滑。
目前日韩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
特别是在高端船型和绿色船舶领域,中国已经站稳脚跟,
日韩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方面的优势逐渐被超越。
对于中国来说,造船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已经遥不可及,
但在技术创新、绿色航运等方面如何继续领先,
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竞争与政治压力,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结语:
中日韩三国在造船业的竞争,是一场技术、资本、政策、市场需求的复杂博弈,
未来,中日韩的造船业如何发展?
会是中国继续领先,还是日韩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逆袭?
全球航运行业的未来,正等待着更多的变化与挑战。
文编辑:X
“下水就像下饺子”!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央视新闻2025-01-16
【评论】美国对华船舶制裁,日韩船企难快速填补中国船舶市场空缺——航运评论2025年04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