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的4000点,上上下下,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再失,其间掺杂着无数投资者的期盼、焦虑与无所适从,而远比点位本身更重要的,是抓住有故事的题眼,进行有策略的应对。
无论如何,十年等一回,我们站在了A股的4000点位线,这不是预测,而是描述。它是一个结果,凝结了过去一段时间的所有博弈;它也是一个起点,开启了关于未来的全部可能。
过去来看,一个像样的牛市背后,往往酝酿着一场时代的变革。或者说,时代的变迁催化了行情。在事业奋斗的道路上躬身入局,在投资者赛道上看清洪流涌向顺势而为。
回看过去三段阶段性上涨行情:
2007年同等点位区间,领涨的是纺织服装、综合、建材。对应的是,内需扩张、并购重组、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爆发。
2015年同等点位区间,领涨的是建筑、计算机、非银行金融。对应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成交放量、“互联网+”与并购浪潮。
“924”至今,领涨方向则是以通信、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赛道,它们的涨幅均超100%。背后的风口是科技自主、全球AI浪潮、以及DeepSeek催化下的中国资产重估的多重叙事叠加。
上证同等点位区间各行业的不同涨跌幅表现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5年10月29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投资是为了分享时代发展的红利,如果看不清短期的行情走势,不如把眼光放长远,格局放大,看看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时代、所身处国家未来的发展蓝图。每一个五年规划,资本市场都将围绕规划的精神内核展开定价。
而今,十五五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因当前中美之间的技术博弈已经不是关键卡脖子领域,而是进入到新一轮技术的主导权抢夺。这意味着未来中美之间的科技竞赛将是中美博弈的真正重点所在,尤其是前沿的AI产业投入比拼也将更加激烈。
《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布局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无疑,科技,而且是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十五五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布局的题眼,作为主线,到了明年,大概率仍然有反复活跃的机会,也需要我们前瞻布局,保有仓位。
然而,如果仅仅只有科技,过程体验或许没那么舒适。
从理论上看,如果未来主线判断正确,这确实是能获得高收益的策略。但在实际的投资中,大多数人的持有体验却往往很差。原因在于,市场是波动的,而人的情绪是会变化的。
回顾历史,即使是主线板块,典型的回调幅度也可能接近20%。试想,如果您的买点恰好在相对高位,那么在经历20%回调的过程中,难免会反复自我怀疑:“我的决策对吗?为什么一买就跌?是不是我的运气太差?我是否应该止损离场?”
相信这种心路历程很多人都经历过。不少人可能在深度回调中因恐惧而卖出,甚至当指数刚刚反弹至成本线时就急忙离场,从而错过了后续绝大部分涨幅。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承受了20%的剧烈波动,却只收获了5%的微薄收益。
那么,如何规避这种“看对方向却赚不到钱”的风险呢?这并非要求我们像铁石心肠一样无视波动,而是需要运用系统性的方法去管理极端风险。利用不同资产之间波动的不相关性,来有效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率。
我们来具体探讨三种经过市场检验的"科技+X"配置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投资者群体。
方案一:科技+底部反转型资产
这个组合适合对市场有较深理解、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以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底部反转型资产,例如光伏、军工等,指的是那些经历长期下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的行业。
以当前市场为例,光伏板块在经历深度调整后,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而政策面的"反内卷"措施正在逐步推进。配置这类资产,既能在科技股调整时提供对冲,又能在其自身行业复苏时提供额外的收益来源。
方案二:科技+黄金/商品
黄金和商品资产具有天然的抗通胀属性,同时在风险事件爆发时往往有出色表现。传统股债对冲在AI时代效果减弱,而黄金作为“货币对立面”,既能对冲科技资产波动,例如美股跌时黄金涨,又能受益于GDP增长与货币增发。
方案三:科技+红利
作为“策略性资产”,红利类资产凭借其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较高的防御属性,是不少机构、长期资金以及个人投资者的重要底仓选择,适用于对回撤敏感、追求低波动的客户需求。
不少红利资产能够提供持续的现金流,在科技股调整期间,这部分分红还可以用于低位补仓。从历史表现看,科技+红利的“哑铃”策略组合2023年以来超额表现良好,在科技牛市中能捕捉大部分上涨收益,在调整期中的回撤幅度比纯科技组合低。
在市场情绪亢奋、部分板块交易拥挤度较高的阶段,尤为需要重视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通过科学的组合构建和严格的纪律执行,实现"拿得住、赚得到"的投资目标。
而归根结底, 直入人心,“何时买,何时卖”,或许便是时至今日,最令科技投资者辗转难眠的问题。
复盘历史上的主线行情,往往会经历“趋势-横盘-趋势延续”的过程。复盘11个主线、33段陷入横盘后的调整情况:
①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 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②若仅考虑泛科技、高端制造类的主线,则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1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9.2%。

也就是说,如果是主线,一般下跌15%-20%是比较好的中途进入时点。如果不想预测,分批买入、网格法是比较好的应对型策略,用纪律的确定性,去管理预测的不确定性。
比如可采用分步建仓策略:将权益仓位资金分为五份,选择量价趋势良好的主线科技类ETF逢跌投一份建底仓,之后每周观察,回调加仓2份,震荡加仓1份,直至达到合理仓位。(以上仅供示例引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那么如何卖出呢?从大的周期看,产业渗透率经过快速拔升后,短期估值透支过高、需求增速边际走弱等产业景气度信号,是基本面变化的重要观测点,这需要长期的跟踪与深度的研究。
而如果无暇研究,预期止盈便是一个思路。考虑到资本市场具有显著的情绪周期性,容易出现超跌和超涨,且时间成本不低,对于科技指数而言,一般来说绝对收益15%是可以考虑的止盈预期。(以上仅供示例引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止盈不代表对行情的看空,而是对波动的尊重、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回归。投资的本质,不是在最高点退出,而是在管理风险与寻找获得感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懂得收手与懂得出手,来自同一种智慧。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