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家里最怕出事的总是老人。刚入冬那会儿,天气冷得还不太明显,但医院里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病突发住院的数量就开始悄悄上升。不是说温度低就一定有病发,而是天气一冷,对年纪大的人身体就是种考验。
血管收缩快、呼吸系统受刺激强、活动不便、免疫下降,一整套连锁反应让人很难完全防得住。有医生说过,冬天对老人来说,是一段“高风险时期”,不是说得耸人听闻,而是临床上真有大数据支持。

从流行病学统计来看,冬季是心梗、脑卒中、肺炎这类高发的季节,而高发人群就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冬季死亡率比夏季要高出17%到25%左右,和温度、生活习惯、免疫状态直接相关。
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迅速适应温差变化,他们的调节系统反应慢,血压、心率、血糖容易波动。如果再有基础病,本来控制得还可以,一到冬天就不稳定了。这个季节能安稳过完的,往往都是防护做得细致的人。

保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事,但年纪大了之后,很多人反而忽略得更多。有些老人怕穿太多行动不便,有些觉得自己一辈子耐寒,不需要多穿。
冷空气会直接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危象。心脏要用更大力量把血液压出去,心肌耗氧增加,就更容易心梗。有些本来血压不算高的老人,天气一冷,血压就窜上去,医生都说要注意保暖,但还是有人不当回事。

还有的人不爱戴帽子、不围围巾,头部和颈部一冷,脑部血管收缩更严重。研究显示,冬天早晨气温骤降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比平时高出30%以上。
尤其清晨六七点,气温最低,很多老人早起晨练,一出门就直接接触冷空气,等到感觉不对已经来不及了。在笔者看来,这种时候保暖绝对不是怕冷的问题,而是保命。

除了冷空气刺激,地面湿滑也是个大问题。下雪、结冰、湿滑路面,尤其对老人来说特别危险。骨质疏松的人跌一跤可能直接骨折,髋部骨折之后很多人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骨折后的康复期长,卧床时间一久,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甚至增加猝死概率。数据也说明问题,冬季老年人因跌倒致骨折的住院率比夏天高两倍多,而且多发生在早上起床或户外活动时。

家里的地砖如果太滑,老人穿着袜子走动也是风险。建议最好在地上铺防滑垫,卫生间、厨房尤其要注意。有的家庭给老人换上了防滑拖鞋,这是不错的细节动作。其实老人不怕走得慢,就怕走得不稳,一不留神就摔倒,有时候一摔就是人生的转折点。
天气冷,很多人容易感冒,本身不是大问题,但对老人来说,感冒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危险。普通人感冒可能三天好,老人一感冒可能直接演变成肺炎。

免疫系统本来就老化了,病毒一入侵,身体防线支撑不住。特别是慢阻肺、哮喘这类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人,感冒就可能让症状加重。医院的老年科医生都清楚,冬天感冒不严重,但“感冒后肺炎”是最常见的入院原因。
病毒感染后,呼吸道黏膜受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高龄老人咳嗽能力弱,痰液排不出,容易阻塞气道,引发缺氧、心衰、意识障碍等。对本身有糖尿病、肾病、心衰的人来说,肺部感染带来的影响更明显,不仅是肺的问题,甚至会牵连多个系统功能。

所以预防感冒远比治感冒重要,注意室内通风、戴口罩、减少聚集、多洗手这些细节老年人也不能忽视。
天气一冷,大家伙儿胃口也好了,想吃点热乎的、香的,火锅、油炸、烧烤成了桌上常客。有些老人平时节制,冬天放松了警惕,一顿吃下去比年轻人还多。
吃得太猛、太杂,对消化系统是种压力。尤其是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脂、高热量食物,容易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诱发急性胰腺炎。胰腺炎不是简单的腹痛,它属于消化科里比较危险的急性病之一,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有医学统计显示,在寒冷季节,因节日聚餐引发的胰腺炎病例明显增多。暴饮暴食还容易造成血糖和血脂的剧烈波动,影响药物吸收。
特别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老人,一顿大餐可能让之前的血糖控制功亏一篑。吃饭这件事,对老年人来说从来都不是“想吃什么吃什么”,而是得根据身体状况调整。

说到冬天,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健康误区就是剧烈运动。有些老人喜欢早上出去锻炼,想着出点汗对身体好。问题是很多人控制不好强度,打太极也好、快走也罢,一旦超过心肺承受范围,不但达不到锻炼效果,还可能出事。
冬季低温下运动,血管收缩更厉害,血压上升更快,心率容易乱跳。如果不热身就上强度,一旦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就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专业的建议是老年人运动要选择在气温较高的上午九点以后,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中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憋气为宜,不推荐爬山、冲刺、跳跃这类高强度动作。
建议步行、慢走、舒展的操类活动。运动完别猛喝凉水,也不要马上脱衣服,要注意让身体慢慢降温。冬天运动不是不能动,而是不能乱动。
冬天对老年人确实不太友好,从气温到路面、从饮食到运动,每个环节都藏着风险。但这些风险并不是不能防的,只要知道哪几样东西是高危,提前应对,还是可以比较稳妥地过完这个冬季的。

有些事听起来老生常谈,比如穿厚点、多喝水、别贪凉,但偏偏就是这些最基础的操作,能帮很多人避开不必要的病痛。
冬天是全身代谢速率下降的季节,老年人身体各系统本来就老化,在这个季节里更需要被“保护”而不是被挑战。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让老年人摔跤、感染、暴食、过劳的场景,都不值得。能平稳、安稳地过冬,才是真正的“健康底气”。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心血管病冬季发病特点及干预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15-19.
[2]冬季低温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12):958-962.
[3]老年人跌倒与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3):201-206.
[4]感冒后老年人继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呼吸杂志,2023,44(5):422-427.
[5]暴饮暴食与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10):812-816.
[6]低温环境下运动诱发心血管事件的机制及预防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4):298-302.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