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5年的多哈世乒赛上,中国混双组合王楚钦和孙颖莎打败巴西强敌成功晋级,但是赛后却被曝王楚钦的球拍出现问题,这引得大家议论纷纷。
就在王楚钦的球拍问题还没平息,孙颖莎轻描淡写一句,她第一场单打的球拍也有问题,直接让这场比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央视都下场质问了国际乒联。
孙颖莎的球拍遭遇了什么?这场风波该如何收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谁都知道,孙颖莎和王楚钦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王牌搭档,哪怕对手再强他们都有把握把胜利拿下,但谁也没料到,一场原本顺风顺水的混双比赛结束后,话题全都不在比分上,全场最热的词条居然变成了球拍坏了。
孙颖莎在女单首轮面对实力平平的斯佐科斯,比分一边倒,4:0结束战斗,可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她今天打得有点别扭,她一贯凌厉的正手进攻像是被拴上了绳,打出去的球软绵绵的,连教练邱贻可在场边都看得皱眉头。
赛后莎莎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那个拍子下面有点问题,但就是这句轻飘飘的话瞬间让人警觉起来,要知道专业球员对球拍的依赖程度,几乎是肌肉记忆级别的,稍微一点重量变化胶皮粘性不同,都能瞬间影响整场节奏。
而现在的问题是,孙颖莎的球拍在赛前经过官方检测是合格的,并且按照规定密封保管,那么问题来了,她是用合格拍子打的比赛,为什么比赛中却感觉异常,最后又在拍子上发现了泡状起鼓像被扎了一针?
这不是小问题,拍子在封存后,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拍子被检测后装进袋子交给裁判,由裁判统一保管,再由选手上场前领取,这中间流程不复杂,但关键就在于密封和监管,但很显然,现实并没有那么严密。
因为就在检测通过之后的短短两小时,拍子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如果不是选手感知敏锐,比赛又顺利结束,恐怕连这个破损都不会被发现,这种神秘鼓包是怎么出现的,如果说是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材料膨胀,这种解释实在牵强。
而如果是人为操作,那么整件事就从意外变成了事故,甚至可以说是蓄意破坏,并且接下来的事情,让这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混双比赛当天,王楚钦拿着主拍准备比赛,结果却发现胶皮居然在拍头位置脱胶了,整块胶皮像是被谁用力撕开了一块,现场裁判起初还坚持说这不影响比赛,态度十分轻描淡写,直到教练肖战拿出拍子检测前的照片做对比,这才说服裁判更换副拍。
这已经不是王楚钦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了,早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的主拍就在比赛开始前被意外踩断,当时很多人还以为是场边混乱不小心踩到,但这一次没人踩没人碰,拍子却像是被预谋性破坏。
而这次比赛使用的拍子和孙颖莎一样,是经过国际乒联检测并由裁判统一保管的,也就是说,检测之后这块拍子是处于封存状态,理论上外人接触不到,那么问题来了,怎么会有人在真空包装中动手脚?
难道拍子自己脱胶,那拍子厂商得背锅吗,还是说这背后真的有人趁你不备给你一刀,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但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个检测流程是不是足够严谨,密封容器是不是足够安全。
而最关键的是那段裁判背对镜头短暂停留的录像,是不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王楚钦是职业选手,他的每一击都必须建立在对拍子性能的熟悉度上,就像舞者需要穿合脚的鞋,司机得用顺手的方向盘。
如果拍子出问题,那就是直接从根源上瓦解了一个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副拍虽然也能用,但打球就像开车换车,你说副驾驶坐着舒服,真开上路你敢一脚油门到底吗?从孙颖莎到王楚钦两块拍子的意外损坏,这里面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这场风波之后,中国乒协火速行动,主席王励勤连夜出面与国际乒联展开正面交涉,提出了三项诉求,句句戳中问题核心,第一,检测流程必须有第三方全程监督,不能只靠几个裁判说了算。
第二,密封容器必须更换,确保检测后的球拍不会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被人动手脚,第三,整个流程必须实现全程录像,让所有操作都能追溯有据可查,有人可能会好奇,不就是几块拍子,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其实职业竞技的世界,哪怕一毫米的误差都可能改变胜负,一场国际比赛的背后不只是金牌和荣誉,更代表国家形象,孙颖莎和王楚钦是站在世界顶尖位置的选手,如果他们都不能保障器材安全,那其他选手呢?
那些靠努力打上来,却可能被一块出事的拍子葬送梦想的运动员,他们怎么办?国际乒联的回应却显得有些敷衍,他们说会让裁判更小心,会换个更大的纸信封,还说录像这件事以后再说,这种态度就像医院里出了医疗事故却说以后医生注意点谁能接受?
而央视的记者这次也罕见发声,节目里直接播出了裁判背对镜头的监控片段,甚至质问,一个主裁能否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下接触器材?为什么整个检测过程没有外部监督?这些问题不回答,就等于默认可能出事。
不少网友也翻出了旧账,说2024年奥运会的球拍事件还没个交代现在又来了,有人调侃说:王楚钦的拍子简直命途多舛,一年被踩一次,一年被撕一次,但背后却是沉甸甸的不安——我们最信任的赛事机构,真的做到了对所有选手公平对待吗?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一次必须打赢的制度之战,中国乒协这次出手,不只是为了自家选手讨说法,更是在为整个乒坛立规矩,毕竟规则的意义不是惩罚谁,而是让所有人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
据说国际乒联在重压之下,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式密封容器,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检测过程的录像化管理,这场风波也许真的能成为一场改革的契机。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