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内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这家在2023年刚突破百亿营收的行业龙头,仅一年时间便跌出“百亿俱乐部”。
营收净利润双跌
4月17日晚,华致酒行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营收94.64亿元,同比下滑6.49%;净利润仅剩0.44亿元,同比暴跌81.11%。
分季度来看,华致酒行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单季营收持续下滑,同比分别下滑14.77%、20.84%、12.62%,颓势贯穿全年。
分品类看,2024年其白酒营业收入87.6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6.35亿元,下滑幅度约6.77%。进口烈性酒营收腰斩,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0.81亿元,同比减少43.75%。葡萄酒业务持续萎缩,2024年营收4.2亿元,同比减少13.68%。
从37亿元到突破百亿元营收,华致酒行仅仅用了5年时间。2023年,华致酒行营收突破百亿,也是国内酒类流通行业诞生的第一个“百亿级”酒行。这家曾以“五年狂飙60亿”创造行业神话的企业,如今却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狠”的怪圈。
处境艰难的不止华致酒行
2024年年报显示,怡亚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6.17亿元,同比下滑17.8%;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24.92%。旗下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深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5.52亿元,同比下滑15.21%;同期净利润181.1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2.80%。
同样的,作为酒行业的百亿大商,歌德盈香,陷入欠薪、闭店风波,昔日“囤酒大户”被迫收缩战线,营收处境也非常困难。
另一大酒类流通品牌酒便利也是处境艰难。酒便利2024年上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酒便利归属净利润1136.63万元,同比下降48.77%。2024年11月,酒便利实控人余增云被立案调查,其大股东河南侨华所持股份被冻结。今年1月6日,酒便利发布公告称,拟以接近400万的价格将驻马店酒便利的股权全部出售。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酒类流通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180天以上,较疫情前增长超50%。一位资深从业者直言:“过去靠囤货涨价就能躺赚,现在仓库里的酒却成了定时炸弹。”
酒类流通的三重大山
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渠道的崛起,正在重构酒类流通格局。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渠道营收逆势增长72.87%,但这恰恰暴露了其线下渠道的溃败。
截至2024年末,华致酒行存货高达32.59亿元,占总资产的45.81%。按当前动销速度测算,其库存消化周期已超过18个月。更严峻的是,存货跌价风险持续累积:飞天茅台批价从2900元高位回落至2200元,五粮液、国窖1573等主力产品批价倒挂幅度达15%-20%。
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酒企为保市场份额掀起价格战。华致酒行全年促销投入增加45%,但毛利率反而下降1.8个百分点。“现在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亏得少。”某省级经销商坦言。
酒类流通的未来在哪?
过去十年,酒类流通商通过“囤货-涨价-套现”的资本化运作快速扩张。但随着白酒金融属性弱化,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华致酒行存货周转率从2020年的2.1次降至2024年的1.2次,资金效率腰斩。
酒商转型也在进行时,华致酒行砍掉30%低效门店,转向定制酒、老酒鉴定等增值服务;怡亚通押注供应链金融,试图盘活上下游资金链;酒便利探索“即时零售+社区仓储”新模式,将配送时效压缩至15分钟。
华致酒行跌破百亿,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库存积压、消费降级、竞争加剧、价格倒挂,这些困扰众多酒类企业共同的难题。目前囤货套利、渠道垄断的旧模式也许已经走到了尽头。
转自酒经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