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NBA的“闪电侠”韦德,你脑子里肯定浮现的是那种球场上如风掠影的身影:三冠王、奥运冠军、退役球衣,光环一身。可你打开现在的社交平台,会发现另一个画风:他的两个孩子,一个谈恋爱被说“重口味”,一个变性成了“火辣女孩”,热搜一波接一波。
风评扑面而来,但韦德始终没说什么狠话,也没甩锅谁。他做的事很简单——陪着孩子往前走。看上去最“放任”,其实是最有定力的父亲。
扎伊尔一直被寄予厚望。
13岁那年,詹姆斯在一次训练营后说,“他是全美这个年龄段里天赋最好的后卫之一”。这句话从老詹嘴里说出来,不亚于一纸状元签。
韦德当然高兴。孩子天赋好,跟着自己练,按部就班,进NBA是时间问题。
可篮球这东西,天赋只是起点,走到最后的是意志。扎伊尔的履历不算差——在Sierra Canyon读高中,后来去了G联盟打球,又辗转到中国澳门打职业联赛。但一直没打出“闪电侠儿子”的预期——没进NBA,也没成CBA头牌。
这时候媒体开始换镜头——不再拍他场上的助攻和三分,而是拍他身边的女朋友。
每一任都风格一致:肤色黝黑、身形丰腴、热情外放。
你可以说这不符合主流审美,但问题是——这是他的选择。
有段时间他被拍到和一个比自己还壮的女朋友十指紧扣,舆论哗然。有人说他“口味重”,也有人调侃“是不是被带节奏了”。
可扎伊尔眼里全是柔情。那种眼神,不是炒作出来的。你看得出,他是真的喜欢。
韦德也没干涉。他只说一句话:“他爱谁,关我什么事?”
这是韦德教孩子的第一课:别拿别人的尺子衡量自己的爱。
如果说大儿子的爱情引争议,那小儿子的选择,就是直接让“观众席炸了锅”。
扎雅,原名宰恩,是韦德和前妻的第二个孩子。从小他就对女孩子的衣服、妆容有浓厚兴趣,小时候穿裙子、涂口红,学校老师都不敢管。
一开始韦德也没反应过来。他以为这只是小孩子“玩玩而已”。可到孩子10岁那年,有一次在晚饭桌上他说:“我不是男孩,我是女孩。”
韦德没说“你疯了吗”,没说“别给我丢脸”,他愣了两秒,点了点头:“OK,那我们慢慢来。”
洛杉矶法院批准了她的变性请求,她合法地成为了“扎雅·韦德”。
如今的扎雅,身材高挑,打扮大方,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也有了自己的伴侣——一位跨性别的白人男孩。是的,他们都经历过性别转换,然后选择彼此。
这段关系让外界更不淡定了。但韦德依旧没出面澄清什么。他带着扎雅走红毯,出席公益活动,说:“我不能决定孩子怎么活着,但我能决定我是否站在她身边。”
一位退役篮球巨星,在公众视野里最男性化、最阳刚的角色,如今成了一个把变性女儿护到极致的爸爸。
这不是“放纵”,是边走边学的共情能力。
有人说他两个儿子“毁了闪电侠的脸”,但真了解韦德的人知道:他的退役,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父亲角色的全职上岗。
这几年他很少上热搜,除非孩子的新闻带着他。他自己爆出的“切肾”消息,也是在2025年1月无声公布:2023年查出右肾肿瘤,切除40%,恶性,正在治疗。
但你看他的状态,采访时还能笑得出来。陪扎雅走秀、去看扎伊尔比赛,病情只字未提。
他明白这个世界很吵,所以他选择安静地当盾牌。
韦德小时候跟继母长大,童年混乱,他早就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没人站在前面挡风,会走得多累。
如今他是父亲,他不想重演历史。他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扳回正轨”,而是守着他们自己认定的“正轨”。
在今天这个年代,孩子的性别认同、感情倾向、职业选择越来越多样。父母的角色,也从“决策者”变成了“同行者”。
韦德做得不完美,也不是圣人。但他有一种少见的“安静的理解力”。
他不追问、也不阻止。他做的,就是在孩子自我表达的每一个瞬间,说一句:“我还在你身边。”
扎伊尔选了爱情,扎雅选了身份。而韦德,选了一种少有人走的父亲路径——不干预,但也不放手。
在这个爆点满天飞的世界里,真正的“重口味”,不是孩子的选择;而是你明知道他们走的路不一样,还愿意陪着他们走到底的勇气。
那是最硬的“闪电侠”。球场下的那一个。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