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问
理,总会越辩越明
【面对众口一词的“干成都”,成都需要理解,并给出正确回应/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
当“川B到川Z”在绿茵场上合力围剿“川A”,这已非简单的足球赛,而是一场关于文化话语权与资源分配权的隐喻战争。它与“十三太保”混战的苏超南北呼应,共同揭开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两面:一面是“单极虹吸”下的集体反弹,另一面是“多极散装”中的身份焦虑。足球,于此成为地方认同最激烈的表达。
采写+主编/王千马;
图片/网络;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咿呀丫
川B到川Z,排队干川A。
如果不是这样的“同仇敌忾”“剑拔弩张”,刚开始几天的川超或许只是较高水平的省级联赛;但正因为有了这近乎“以下犯上”的集体情绪,它才升华为一场可以媲美苏超、甚至更具社会观察价值的足球嘉年华。
比起其它省份,参加川超的各个城市,都是自带流量:开赛前,自贡代表队牵着恐龙模型、雅安代表队带着大熊猫玩偶、广元用机器人装扮成“侍女”形象,乐山队员则手持钵钵鸡道具……
【封面新闻镜头里的“川超雄起”,让人想起当年的四川全兴和今天的成都蓉城/来自网络】
各具特色,其乐融融。所以,这些城市之间的比赛,一定都是带梗的。
在这里,“吾球商业地理”不妨做一下猜想。比如,泸州VS宜宾:长江上游的“白酒德比”。无疑,这是川南两座因酒而兴、隔江相望的兄弟城市。宜宾有五粮液,泸州有泸州老窖,两者同属“中国白酒金三角”,既是战友,也是彼此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这场“白酒德比”是川超最具“含酒量”的对决。提议宜宾球迷齐呼:“五粮汇聚,灌醉泸州!” 泸州球迷则可回应:“千年老窖,后劲更足,宜宾小心‘上头’!”
当然,四川是白酒之乡,这个长江上游的“白酒德比”也许还要加入遂宁——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也是陈子昂家乡的城市,有沱牌和舍得。建议遂宁以此为口号:舍得从容,射得精准;或者,舍我其谁,得偿所愿!
还比如,乐山VS眉山:“文旅天王山”之战。这对邻居共享着峨眉山、三苏祠等顶级文旅IP。乐山拥有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是老牌旅游重镇;眉山则以东坡文化为核心,打造“东坡故里”城市名片,是文旅新贵。这场比赛是“资源禀赋”与“文化软实力”的碰撞。乐山队的战术可以形容为“大佛坐镇,稳如泰山”,而眉山队则可以采用传控打法,称作“苏东坡的笔墨,行云流水”。
此外,还有南充VS达州:争当“川东北一哥”。作为同处川东北,是人口大市、农业和劳务输出大市的两者,在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竞争中互不相让。这场比赛的激烈程度,堪比“卡位战”。相比较达州拥有丰富资源,为“中国气都”,南充则是丝绸之都,亦是四川省支持打造的全国汽车汽配生产基地——我知道的是吉利就在这里布局了商用车生产线。它们之间的胜负,在球迷口中将被赋予“决定谁才是川东北足球代言人”的象征意义。
还有攀枝花VS德阳:“阳光钢城”与“重装之都”的硬核对话。攀枝花因钢而立,德阳以重大装备制造业闻名。两座城市的性格都打上了深深的工业烙印:务实、坚韧、充满力量感。想必它们之间的较量,身体对抗一定格外激烈,全场最佳应是扳手和螺丝刀……
不过,川超的最大看点,也许还得看成都和其他城市的单挑。或者,成都挑一群,或者,一群挑成都。但显然,想一个一个排着队挑成都,肯定力有不逮。第一场遂宁对成都,就净吞六蛋。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新梗:海内存知己,天涯6比0?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前赴后继。
【遂宁当地媒体称颂遂宁舍得干队用全场未熄的拼劲,将遂宁“舍得干”的城市精神刻在了绿茵场上/来自网络】
外人也许不理解,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为啥会被省内兄弟伙们如此合伙“欺负”?
这大概是成都作为政治、文化、产业、生活上的“全能冠军”,对其它地市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巨大的势能差。在川超的绿茵场上,地市州球队的每一次围抢、每一次呐喊,都是对这种势能差最直接的“反弹”。
我如果是自贡等城市,就一定要从成都手中抢回美食话语权。成都有家喻户晓的回锅肉,但自贡人会较劲:“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自贡!” 当成都的火锅店开遍全国时,自贡的冷吃兔、宜宾的燃面、乐山的钵钵鸡,同样想告诉世界:川味的版图,远不止一个成都。足球赛前,自贡球迷若打出“兔子蹬鹰”的横幅,其隐喻便不言自明。
雅安也对成都有一种甜蜜的“抱怨”。今天,一说熊猫,全球游客直奔成都。成都也把熊猫的雕塑挂在城市各处的门面上,彰示自己对熊猫的“把控”。虽说成都熊猫基地闻名世界,但雅安才是真正的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是名副其实的“熊猫故乡”。这场“熊猫IP”的争夺,让两地球迷的对抗充满了守护者的意味。雅安队若能取胜,球迷的欢呼“把熊猫‘抢’回来!”背后,是对本土文化标识被主流叙事稀释的不甘。
某种意义上,这也让大家合伙“对付”成都,带有点“反抗”的意味。
不过,除了反抗成都的“文化霸权”,在我看来,更深层次的“对抗”,则深植于近二十年来四川“强省会”战略所重塑的经济地理格局。
近些年来,成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已成为中国西部的核心引擎。然而,这种爆炸式增长伴随着强大的资源吸附能力。人才、资金、政策优先向成都聚集,导致省内其他城市在发展中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挑战。年轻人寻求发展,首选往往是成都。于是也便有了成都省四川市的说法。
今天的四川人,对成都的感情无疑是复杂的。他们为成都的成就感到骄傲(“我们四川的成都”),但同时又因自身与省会的差距而感到失落。无疑,足球场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出口,来宣示自身的存在感和尊严。当各地市州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奔赴蓉城”,这在某种程度上让留在本地的球队,更平添了一分为家乡正名的使命感。每一次对阵成都的比赛,都是一次“证明之战”:证明我们不仅有特色,更有实力;证明我们的城市活力,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书本和旅游手册里。
于是,在川超的赛场上,成都队天然地扮演了“孤家寡人”的角色。它的胜利可能被看作“资源垄断”的必然,它的失利则可能引发短暂的“全民狂欢”。成都只能选择接受。
相对 “全川伐成都” ,苏超则是“军阀混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江苏省内经济强市林立(苏州、无锡、常州等),形成了“散装江苏”的独特现象。无疑,两者的火爆,是一次深刻的地域社会经济镜像。它们用足球的语言,讲述着中国省份内部的故事:苏超反映了 “多中心格局” 下的博弈,是经济强市之间及其与省会之间的平等对话。川超则凸显了 “单核心格局” 下的张力,是“核心”与“腹地”如何协同发展的现实考题。
【苏超中,常州比南京更有话题性/来自网络】
对江苏来说,如何在保持各个地市齐头并进的同时,加强省会南京的向心力很重要。那么,对四川来说,如何在打造一个强省会的同时,让成都也能更好地担起“老大”的责任与期待,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全省,同样也很重要。
无疑,相比较一些城市的跟风赛事,苏超和川超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演化为观察中国省份内部经济地理与群体心理的鲜活样本。这两面“哈哈镜”都表明,经济发展带来的地域关系变化,需要社会情绪的表达渠道。民间足球赛,恰好以其低门槛、高对抗和本土性,成了一个绝佳的“社会安全阀”和“身份认同场”。
最终,这些梗和呐喊,与其说是“仇恨”,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它让内部的差异和矛盾被看见、被讨论,甚至在戏谑中被化解——在我看来,场上决胜负,场下寻共赢。而这,或许正是“川超”和“苏超” beyond football 的真正价值所在。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