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王大爷晚饭后,总喜欢在小区院子里转一圈,再邀三两老友下棋、小酌一杯。这种习惯维持了二十多年。
可最近,一次健康讲座上,听说“老年人突然戒酒,相当于慢性自杀”,他一时心中打鼓,开始怀疑多年的微醺是否成了“命门”。
老伙计们也议论纷纷:“高血压不喝行不行?”、“戒了是不是会不好?” 誰都说不清利弊,反倒让这个看似简单的生活选择,变成一道让人纠结的人生题,年纪大了,还能不能戒酒?
医生究竟怎么说,背后还有哪些你容易忽视的健康风险?

特别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戒酒的方式、时机,以及每个人的基础健康状况,都会让答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要不要戒酒,到底该怎么做,是时候好好聊聊了。
多数人认为“小酌怡情”,尤其在年纪大了之后,喝点小酒似乎成了生活的调料,但事实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据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一项针对中老年人饮酒与健康关联的流行病学调查,34.8%的60岁以上居民存在长期饮酒行为,70%以上自述依赖‘适度饮酒’缓解压力、助眠。
但医生反复提醒:戒酒绝不是慢性自杀,更多时候恰恰相反,但“一刀切”式的突然戒酒,确实可能带来风险。

酒精作用全身,其对肝脏、血压、睡眠、记忆、心脑血管等的影响,远不只是“喝没喝”这么简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公布的国人健康调查显示,长期饮酒者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高出非饮酒人群近49.2%,并发高血压、心律失常、胆固醇升高的概率分别增加28.7%、21.4%、35.2%。
但这些风险,并不会因为年纪大了就打折。有些人确实存在“戒断反应”,如手抖、出汗、心慌、失眠,但只要科学干预,这些很快能得到缓解,远远小于继续饮酒的危害。
你可能想不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多项指南都明确建议:60岁之后,慢性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脏疾病)患者,“适量饮酒”根本不存在获益,越早戒酒越能降低心脑血管和肝癌等重大疾病风险。

医生们在临床发现,坚持戒酒6周以上,肝酶水平下降16.3%,血压均值降低约7.2mmHg,夜间睡眠改善率提升至53.6%。 尤其是高血压、心衰、脑梗病人,坚持戒酒后三个月内二次发作风险下降20%-33%。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重度酒瘾患者,突然完全戒断可能诱发焦虑、震颤、甚至癫痫发作,这正是被谣传为“慢性自杀”的诱因,其实,这些症状绝大多数可通过专业干预在7天-14天内获得改善。
医生建议,首先应评估自己的基础健康状况,尤其是有无长期大量饮酒、精神依赖,如有必要建议先至正规医疗机构制定“渐进戒断”计划,循序渐进,并保持良好生活作息。
此过程中,多数人会经历1-2周的轻度戒断症状,如轻微失眠、食欲下降、心绪波动等;但如果出现持续恶心、极度焦虑、幻觉、持续手抖等,务必尽快就医。

对于既往无明显酒精依赖的老年人,想戒酒时无需太多顾虑,只需日常健康饮食、适当锻炼、规律睡眠,身体状态通常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专家也提醒:切忌以“晚上喝点更容易睡着”、“少喝没关系”当作自我安慰,其实酒精不但会扰乱深睡眠,还可能增加夜间跌倒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在戒酒过程中,可以同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来减少不适:多喝水、避免油腻重口味饮食、适度午休、与亲友沟通情绪变化、坚持轻度运动(如广场舞、早晚慢步走)。

可适当食用新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弥补酒精停用后的新陈代谢变化。发现身体异常时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到,切莫拖延。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酒精与老年健康关系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
《中老年人饮酒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
《老年期饮酒行为干预研究进展》(健康研究,2023)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