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历史上A股真正意义上有效突破这个点位,其实只有两次。第一次是2007年,那时候经济增速飙到10%以上,股权分置改革释放了制度红利,人民币还在升值,资金哗哗往里冲,沪指一口气从3800冲到了6124,成为多少老股民心中的神话。
第二次是2015年,杠杆资金凶猛,配资盛行,指数快速突破3800之后、两个月内直接干到5178点,但泡沫来得快、去得也快,监管一收紧,市场就哗啦啦回调。而这一次,2025年8月22日,沪指收盘站稳3825点,刷新十年新高。
这一波行情,最大的特点就是“机构主导+科技主线”。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爆炒的不是以前那种齐涨齐跌的题材,而是硬核科技——算力、半导体、AI芯片,这些需要一定认知门槛的方向。
比如寒武纪,一天就涨了20%,中芯国际、海光信息这些大块头也都跟涨,就连科创50指数单日都能干出8.59%的涨幅,说明资金不是在瞎炒,而是真有产业逻辑在支撑。
再加上最近政策也在持续点火,5000亿级别的金融工具明确投向数字经济,国产算力生态也越来越成熟,就连英伟达H20可能难产的消息,都在助推国产替代的预期。
券商板块虽然也跟着动,但这一轮明显不是2015年那种纯杠杆牛,而是有真实景气度支撑的结构性行情。
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行最近都在发报告,说A股中长期还有空间。逻辑也不复杂,一是居民资产还在从存款向理财、股市搬家;二是政策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够强;三是全球流动性环境可能逐步宽松。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一旦成真,新兴市场包括A股都会更有吸引力。别看外资有时候进进出出、情绪波动大,但真遇到趋势性机会,它们从来都不愿错过。
往后看,现在大家情绪虽然热,但还不至于疯狂。
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现在大概在70%-74%左右,相比2007年的129%和2015年的113%,并不算离谱。这说明市场整体估值还在合理范围内,没出现全局性泡沫。
趋势既然已经走出来了,咱们最好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别轻易猜顶,也别逆势做空。尤其是在科技主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半导体、算力、AI应用这些方向做多元配置,筹码别太集中,心态别太焦虑,牛市里最大的风险,不是回调,而是你提前下了车。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