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上10位著名的外交官

两汉四百年,外交如利剑,既劈开匈奴铁幕,又凿穿西域屏障。从张骞“凿空”万里丝路,到班超“不入虎穴”定天山;从终军弱冠请缨血染南疆,到冯嫽巾帼持节威震乌孙……这群外交官以舌为刃、以命为注,在蛮荒与文明之间架起帝国的权柄。他们或孤身陷敌营,或联姻化干戈,用谋略与胆魄将汉室的威仪烙入西域三十六国,更以鲜血与忠魂铸就“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权铁律。本文细数十位青史留名的汉使,揭开他们如何以一人之力撬动天下棋局。

1、舌辩安南越,新语定汉家—陆贾

陆贾是西汉初年政治家、外交家,楚地人。早年追随刘邦,以辩才著称,官至太中大夫。汉初主张“行仁义、法先圣”,著《新语》十二篇劝谏刘邦重儒治国,奠定“文景之治”思想基础。后参与平定诸吕之乱,拥立汉文帝,晚年归隐著书,成为汉初儒学复兴的关键人物。

秦末天下大乱,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自立为“南越武帝”。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为稳定南方,派陆贾携印绶出使南越,迫使赵佗归附。

陆贾

陆贾至番禺(今广州),以“文化同源”与“武力威慑”双策并施。他先斥赵佗“弃冠带、效蛮夷”乃忘本之举,又警示汉军“掘烧王祖坟,夷灭宗族”之危。赵佗慑服,去帝号称臣,受封“南越王”,并赠陆贾千金。汉文帝时,陆贾二次出使,化解吕后时期汉越交恶危机。

陆贾以非武力手段收服南越,使其成为汉朝藩属近百年,避免大规模南征损耗国力;推动中原农耕技术、礼制传入岭南,加速汉越融合;更开创“以辩止战”的外交范式,为后世班超等人效仿。直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内乱,汉廷方以陆贾奠定的法统名义将其彻底纳入版图。

2、凿空持汉节,丝路启星槎—张骞

张骞是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时受命出使西域,初任郎官,两次出使后因功擢升中郎将,晚年官至九卿之一的大行令(主管外交礼仪)。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开拓丝绸之路的官方使节,被司马迁誉为“凿空西域”第一人。

张骞

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首次奉使西行,穿越匈奴控制区,经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康居(今哈萨克斯坦)抵达大月氏(今阿富汗),虽未能促成月氏共击匈奴,但带回了西域地理、物产及军事情报。元狩四年(前119年),他二次出使乌孙(今伊犁河谷),分遣副使联络大宛、康居、安息(波斯)等国,正式打通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

张骞的探险使汉朝掌握了西域诸国与匈奴的关系网,促成汉武帝“断匈奴右臂”战略:汉军据此夺取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等四郡),并在西域轮台屯田。他引入的葡萄、苜蓿、汗血马等物种,极大丰富了中原农业与军事资源。司马迁评其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影响力贯穿两千年中西交流史。

3、请缨平百越,南冠殉赤霞—终军

终军是济南人,西汉著名少年外交家。十八岁以博学善辩举博士弟子,历任谒者、谏大夫等职。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主动请缨出使南越,以“弱冠请缨”典故闻名,却在南越政变中殉职,年仅二十余岁。其短暂一生浓缩汉武盛世锐意进取之风,司马迁称其“锐志于功名,不避斧钺”。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欲和平收服南越,终军以谏大夫身份随使团赴番禺,力主通过联姻和内附政策促成南越王赵兴归汉。他凭借文采与胆识,说服赵兴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并协助汉使安国少季与南越太后樛氏(汉朝宗室女)推动汉化改革。然而,丞相吕嘉恐失权柄,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发动政变,终军与汉使团全员遇害,头颅被悬于番禺城门。

终军

终军之死成为汉武帝南征的正当化理由。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攻灭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岭南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其殉职强化了汉朝“使节不可辱”的权威原则,树立“犯汉者必诛”的政治威慑,后世司马光评其“以一少年之血,定万里疆域”。终军的“弱冠请缨”更成为文化符号,王勃《滕王阁序》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喻少年壮志,其名与张骞、苏武并列为汉使精神象征。

4、锦车驰乌垒,巾帼靖胡沙—冯嫽

冯嫽是西汉著名女外交家,汉武帝时期随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今伊犁河流域),任公主侍女兼外交使节。虽无正式官职,但以“冯夫人”之名代汉廷行使职权。她通晓西域语言、熟谙权谋,曾多次代表汉朝调解乌孙内乱,促成汉乌军事同盟。甘露元年(前53年),汉宣帝特召其回长安,授锦车持节,成为史上首位获皇帝钦封外交权的女性。

冯嫽

元康二年(前64年),乌孙贵族内斗,大、小昆弥(王)争权导致分裂。冯嫽凭借对乌孙政局的了如指掌,游说各方势力:她先以汉朝支持为筹码,助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继位为大昆弥;又说服亲匈奴的乌就屠接受小昆弥称号,接受汉印绶。甘露三年(前51年),她持汉节主持乌孙疆界划分,确立双王并立、共御匈奴的格局,避免汉朝直接卷入战争。

冯嫽常以解忧公主特使身份,携丝绸、铁器出使龟兹、莎车等国,以“联姻赠礼”软化敌意。初元元年(前48年),她促成龟兹王迎娶解忧公主之女弟史,将汉文化渗透至塔里木盆地。其灵活务实的外交手腕,使西域诸国纷纷归附,为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前60年)铺平道路

5、北海持旌节,鸿书寄汉槎—苏武

苏武是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武帝时任中郎将,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卷入匈奴内乱被牵连扣留。匈奴单于威逼利诱十九年,苏武牧羊北海(今贝加尔湖),持节不屈。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归汉,拜典属国(主管外交与民族事务),位列九卿,后升任右曹典属国,封关内侯。其忠贞气节被班固誉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苏武出使匈奴本为缓和汉匈关系,却因意外卷入匈奴缑王与汉降将虞常的谋反事件。面对单于逼降,他断然拒绝“屈节辱命”,以雪吞毡、掘野鼠为生,坚守汉节十九年。这种“穷厄不改其志”的操守,成为汉朝维护外交尊严的精神标杆。

苏武

苏武归汉时,匈奴单于叹服“汉天子得臣若此,岂可轻犯”,其气节间接强化了汉朝对西域诸国的威慑力。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树立为忠君典范。

班固评其“使匈奴,终不得归,然名冠匈奴,功显汉室”,其节杖与张骞之凿空、班超之定远,并列为汉朝外交三大精神丰碑。

6、楼兰诛逆首,一剑镇天涯—傅介子

傅介子是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庆阳)人,西汉昭帝时期外交家、将领。初任骏马监,后因胆略过人被擢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前77年),他主动请缨出使西域,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刺杀亲匈奴的楼兰王安归,另立亲汉的尉屠耆为王,因功封义阳侯。其“一人镇一国”的事迹被班固载入《汉书》,誉为“以奇功定远”的典范。

傅介子

元凤年间,楼兰王安归屡次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阻断丝绸之路。傅介子假借赏赐之名率三十死士入楼兰,设宴灌醉安归,于席间斩其首级,宣告“汉兵方至,敢动者灭国”,楼兰贵族慑服。汉廷随即扶植质子尉屠耆继位,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并屯田伊循城(今米兰遗址)强化控制。

此役后,西域诸国震动,车师、龟兹等纷纷遣子入质,疏远匈奴。汉朝借势设立西域都护府(前60年),将塔里木盆地纳入直辖。傅介子以最小代价终结楼兰反复叛附的乱局,开创“斩首行动”式外交先例,班超曾言“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7、矫诏平莎车,孤旌定流沙—冯奉世

冯奉世是上党潞县(今山西黎城)人,西汉名将冯唐之后。汉宣帝时以良家子选为郎官,历任武威太守、光禄大夫。元康元年(前65年)任卫侯使持节出使大宛,途中平定莎车叛乱,因功擢左将军,封关内侯。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率军平定陇西羌乱,官至右将军,位列九卿。其人以果敢善断著称,班超称“大丈夫当如冯奉世立功绝域”。

冯奉世

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奉命护送大宛使团返国,行至伊循城(今新疆若羌)时,闻莎车(今新疆莎车)贵族呼屠征弑杀亲汉国王万年,勾结匈奴自立。冯奉世当机立断,未待朝廷诏令,便持节征调西域诸国兵一万五千人,急袭莎车,破城斩呼屠征,另立新王。此役仅耗时月余,未耗汉廷一兵一粮,却重树汉朝权威。

冯奉世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开创汉使临机决断的先例。战后,汉宣帝虽因其“擅发兵”争议未予重赏,但西域诸国震慑,疏勒、于阗等国主动遣子入质,匈奴势力退出塔里木盆地。

8、郅支悬首日,瀚海净胡沙—陈汤

陈汤是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西汉元帝时期将领。初任郎官,后迁西域副校尉。建昭三年(前36年),与甘延寿矫诏发兵,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终结汉匈百年战争,因功封关内侯。其“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檄文传世,官至射声校尉。晚年因贪腐遭贬,卒于长安。

陈汤

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单于西迁康居(今哈萨克斯坦),虐杀汉使谷吉,胁迫西域诸国反汉。陈汤时任西域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未经朝廷批准,矫诏征调西域屯田军及乌孙、车师等联军四万余人,分六路奔袭三千余里,围困郅支城(今江布尔)。经半月血战,破城斩单于首级,传首长安,并释放被奴役的康居、大宛民众。此役彻底终结匈奴分裂后北匈奴对西域的威胁,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闻讯归附,汉元帝赐其“宁胡阏氏”以示安抚。

陈汤以“擅兴兵”之罪换得战略胜利,促使汉廷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前60年职权已存,此战后强化),将帕米尔以东纳入直接管辖。其“虽远必诛”宣言成为汉朝外交铁律,迫使西域诸国重新臣服,丝绸之路北道恢复畅通。东汉班超曾言“每念郅支之诛,未尝不拊手叹汤之奇策”。

9、虎帐收鄯善,麟阁勒功华—班超

班超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少时家贫,投笔从戎。永平十六年(73年)随窦固伐北匈奴,以假司马职出使西域。凭借胆略与谋略,先后收服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永元十四年(102年)病逝洛阳,享年七十一岁。《后汉书》评其“以一身系西域安危三十载”。

班超

永平十七年(74年),他率三十六勇士夜袭鄯善匈奴使团,迫其归汉;后至于阗,当众斩杀反汉神巫,震慑其王广德臣服。建初三年(78年),联合疏勒、康居等国击退龟兹、姑墨联军,逐步肃清匈奴势力。永元三年(91年),汉朝复置西域都护府,班超以都护身份统辖五十余国。

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魄,开创“外交+军事”双轨并进的边疆治理模式,其子班勇承父业编撰《西域风土记》,为后世治理新疆提供蓝本。范晔赞其“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其事迹更成华夏开拓精神的象征,至今喀什仍存“盘橐城”遗址纪念这位“西域之父”。

10、大秦望断处,西海穷波路—甘英

甘英是东汉和帝时期外交使节,凉州(今甘肃武威)人。初任西域都护班超属吏,永元九年(97年)受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官至西域长史。他率使团西行至波斯湾,因安息人阻挠未达大秦,但探明西亚海陆交通线,成为汉朝向西探索最远的使者。其事迹载于《后汉书·西域传》,被誉为“凿空西海”的先驱。

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班超之命,携丝绸、黄金自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疏勒、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波斯帕提亚帝国)抵达条支(今波斯湾头)。安息船人为垄断丝路贸易,谎称“渡海需三年,且海妖惑人”,甘英被迫折返。他详细记录沿途地理、物产与风土,如安息“以银为钱,画王面”的币制、条支“大鸟卵如瓮”的鸵鸟等,填补汉朝对西亚认知的空白。

甘英

甘英虽未抵达罗马,但其行程推动汉朝与安息直接交往。永元十三年(101年),安息王满屈遣使献狮、符拔(羚羊),开启两国官方贸易。他带回的航海见闻(如波斯湾季风规律)为后世海上丝绸之路奠定知识基础,东晋法显、唐代玄奘西行皆受其启发。范晔评其“穷临西海,虽未覩大秦,然条支、安息皆役属焉”。

小结:

两汉四百年,一代代外交使臣以舌为利剑、命作孤注,在蛮荒与文明间架起汉室权威。陆贾持辩才收服南越,以非武力拓土开疆;张骞凿空西域,让丝绸驼铃响彻万里商道;少年终军血染番禺,用生命点燃南征烽火;冯嫽持节纵横乌孙,以女子智勇定天山风云。苏武十九载北海牧羊,以忠魂铸就民族气节丰碑;傅介子孤身斩楼兰王首,演绎"一人镇一国"的雷霆威慑;冯奉世千里奇袭平莎车,陈汤"虽远必诛"终结匈奴百年霸业。至东汉班超,率三十六骑收服五十国,三十载经营奠定西域版图;甘英扬帆波斯湾,虽未抵罗马却为丝路点亮星辰。这些外交传奇,或联姻化干戈,或奇谋破铁幕,将汉家威仪烙入异域山河,用谋略与忠骨写就"强汉无疆"的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汉朝   南越   单于   楼兰   西域   陆贾   莎车   介子   外交官   匈奴   外交   著名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