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280亿美债,美财长当面威胁,加税500%,中方10字通报不简单

中美第三轮谈判落下帷幕,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谈判桌上全程参与,并直接要求中国不要进口俄罗斯石油,否则可能面临最高500%的关税。

面对威胁,中方态度坚定,毫无摇摆,10字通报掷地有声,怼的贝森特哑口无言,羞愧难当!

经济“类通胀”

作为美国财长,也是美国财政一把手,贝森特比任何人都明白关税战给美国带来的后果,也更能明白,美国现有筹码不能迫使中国让步,美国也不能再对中国加征关税!

2025年6月 ,美国CPI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率已经回升至2.7%,核心PCE物价指数也很顽固。什么意思呢?

这两数值表现出,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上升,且通胀的下行趋势较为缓慢,具有较强的持续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持续对经济产生影响。

24%对等关税再延期。

与其说是战略有所缓和,其实对于美国而言,心里的算盘依旧是寻找机会制造谈判筹码,迫使中国让步。

贝森特在谈判结束后的采访中说道,在与中国的会谈中,他直接要求中国不要进口俄罗斯石油,否则可能面临最高500%的关税。

完全是耸人听闻的说法,细想下,500%根本行不通。贝森特的真正目的,或许是通过舆论极限施压给中国,妄图中国松口。

中国慢慢退出美债市场

美国政府最关心的无非三个要素——关税、稀土和美债。

值得关注的是,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三个月里,中国已连续减持 280 亿美元美债,这一举措与中国坚决反对美国霸凌行径的立场相呼应。

尽管 280 亿美元的减持对美国而言影响有限,其盟友也在积极承接,但这背后释放的信号却意义重大。

中国正逐步退出美债市场,美国盟友虽在填补空缺,可关键问题在于:这些盟友能否成为美债的核心持有方?倘若中国将手中近 7600 亿美元的美债全部抛售,美国盟友真的有能力接盘吗?

自2022年以来,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便一直未能突破1万亿美元,并且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到了2025年,虽然年初小幅增持了253亿美债,但从3月开始,减持的步伐就加快了,3月抛售了189亿美元,4月和5月分别减持82亿和9亿美元。

加起来,整个季度的减持量达到了280亿美元,令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降至7563亿美元,创下了16年来的新低。

最大盟友没有了,美方怎能坐的住?其他盟友或将成为更大“接盘侠”。与其说盟友是在接盘,不如说是战略层面的配合。

2025 财年前六个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突破 1.3 万亿美元,换算下来每天新增债务超 70 亿美元。比近 37 万亿美元债务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巨额利息负担。

每年超 1.2 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不仅超过美国国防预算,更成为联邦预算中增速最快的支出项。这些支出不产生任何价值,也不用于未来投资,唯一的作用就是为不断滚动的旧债延续生命。

尽管六月的美债风波中,美国财政部通过腾挪操作暂时过关,但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每一次 “借新还旧” 都如同饮鸩止渴,成本正急剧上升。

更具戏剧性的是,在债务高筑的困局下,美国财政部竟开通线上捐款渠道,号召民众捐款偿还债务,试图以此缓解巨额债务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盟友难道就不担心特朗普政府赖掉利息吗?

答案显然是担心的 —— 毕竟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更何况,正因为有 “盟友” 这层身份,美国反而更容易下手。但对如今的盟友而言,比美债危机更先到来的,是特朗普挥起的关税大棒。

在此背景下,中国减持美债并非对抗之举,实则是战略层面的有序退场;日本选择增持,并非源于信任,更多是利益交换的结果;英国进行补仓,也无关忠诚,不过是策略上的配合。

但一个核心问题不容忽视:若美元想继续称霸全球市场,真的能脱离中国吗?

赤裸裸地挑衅

美债相关争议尚未平息,美军在南海的动向又一次引发关注。7月17日,“卡尔・文森” 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一同前往的还有 “斯特雷特” 号驱逐舰与 “瓜达卢佩” 号补给舰。

尽管此类行动并非首次,但其时机却颇为微妙 —— 美债减持的消息刚发布没多久。美方宣称此次行动是为了 “自由航行”,而中国则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消息,这支舰队已在外部执行任务超过 240 天,基本处于高强度作战状态。

美方的意图很明显 —— 通过展示军事力量来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然而其效果正逐渐减弱。

中国的立场同样清晰,坚决不容忍任何挑衅行为,海警船一直在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美军飞机虽有盘旋,但双方并未发生直接冲突。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这一事件显得格外敏感。

也是在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加征 93.5% 的初步反倾销税,这让原本就已处于高位的关税进一步攀升至 160%。

石墨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特斯拉等企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尽管美国声称中国存在不公平补贴,但这一举措实际上更像是借机会填补财政赤字,同时对马斯克展开 “打压”。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的矛盾由此进一步加剧。

这一税收政策无疑会使电池成本上升,特斯拉股价随之出现下跌,全球供应链也将受到波及。亚太地区的电池材料股虽有上涨,但总体而言,这一行动更多是为下一轮谈判积攒筹码。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之间仍有阶段性成果,但核心分歧并未得到解决,稀土问题和关税问题依旧处于拉锯状态。

我们,随时奉陪!

作为世界工厂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凭借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与优质商品供应,为美元霸权奠定了重要的历史根基。长期以来,中国向全球输送海量低价商品,不仅有效平抑了美国的通胀,还支撑了美元的实际购买力与全球流通性。

正因如此,当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美国政府便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

从这一角度而言,美国财长贝森特三次登上谈判桌,必然会提出让中国增持美债的要求。

然而,中方在第三轮谈判后一句 “反制措施如期延续”,让全球都松了口气,美国却也从中读懂了警告 —— 若其耍小动作,中国的反制必将随时到位。

中美合作则双方受益,对抗则两败俱伤。中方重视与美国的合作,但正如《人民日报》所言:“诚意不等于无原则妥协,磋商有底线,合作有原则。”

中国是否增持美债,主动权完全在中方手中,美国并无干涉的权利。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李成钢:中美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标签:财经   财长   中方   美国   中国   关税   盟友   美元   中美   债务   美方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