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一场飓风;而一场关税大战,足以掀翻无数“伪中产”们的安稳餐桌。”
大家好,我是毯叔。
最近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事,莫过于美国掀起的关税大战,老美像疯狗一样对各国加征关税,尤其是对中国,把关税直接加到了245%,中国一开始还对等反击,后来干脆理都不想理了。
其实,关税战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懂王第一次上台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年中国对美出口受到显著冲击,比如2023年中美贸易额较2022年下降了约10%。
今年懂王二次上台,关税战愈演愈烈,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国家大事和自己无关,看似遥远的宏观经济数据,最终都会变成影响普通人的“蝴蝶效应”。
而在这场博弈中,被收割最严重的,并不是穷人,更不是富人,而是那些看似光鲜体面、实则危机重重的“伪中产”们。
先给我说的“伪中产”下一个定义,这并不是一个官方词汇,而是一类人群的总称。
简单来说,伪中产是指那些表面上符合中产阶层的某些标准,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群体。
虽然“伪中产”里有个“产”字,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有产者”,本质上还是打工人。
图源:网络
典型的伪中产有4个显著特征:
1、收入高,但支出更高:他们年收入通常在30万到80万之间,但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医疗等支出占据了收入的很大比例。
2、资产脆弱:大多数资产集中在房产里,而房产的价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还有一部分中产的资产以期权、股票等形式存在,一旦市场波动,资产可能迅速缩水。
3、高负债、低储蓄:为了维持“中产”生活,他们往往选择超前消费,背负了较高的负债。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平均负债率已超过50%,而部分中产家庭甚至达到70%以上。
4、抗风险能力弱:表面上看,伪中产的收入不错,但一旦遇到经济波动或失业,他们的生活就会迅速陷入困境。
图源:网络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一些互联网大厂、金融、外贸等行业的高级打工人。
比如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他在一线城市拥有高薪的工作,房贷、车贷每月占据收入的60%以上。为了维持“中产”形象,他还要支付子女的国际学校学费、高端医疗费用,以及定期的奢侈品消费等。
表面上,他是光鲜体面的中产,但实际上他的现金流非常有限,扣除房贷、教育、医疗后,实际可支配收入捉襟见肘,一旦收入下降或失业,就会迅速陷入困境。
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升级的关税大战,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在经济层面产生非常多的变化。
对穷人来说,他们本来收入就低,这些变化对他们来讲区别不大;
而富人群体呢,又有多种财富通路和资源来解决面临的难题。
只有伪中产们,生活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滑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有句话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而关税战,这场国家间的经济博弈,落在伪中产头上,确实是对生活的全方位冲击。
第一个冲击,是就业。
要知道,中产是没有产的,他们的收入都是随着行业起伏波动的。行业好,收入就高;行业差,收入就下降。
就像金融圈一样,以前二十年黄金时代,金融人的代名词就是精英大佬。如今金融圈降薪潮,大家连酒店差旅费都掏不起了。
图源:网络
近几年的关税战,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出口产业,尤其是电子制造、芯片、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而这些产业的从业者,往往是伪中产的主力军。
外贸行业的情况更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外贸行业将有超200万人面临降薪或转岗。
前几天还有一个新闻,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因美国订单取消,直接裁撤30%研发团队。
还有上海某芯片工程师,年薪50万,因企业出口受阻,利润下降,必须接受30%降薪,否则只能面临被裁员的命运。
我认识的一个外贸公司员工跟我说,他们公司业务已经停止,连续三个月没发放全额工资了,有同事甚至被要求“无薪休假”,在家呆着等通知上班……
行业地震下,没有一个“伪中产”能独善其身。
第二个冲击来自消费的涨价。
这次关税战,势必会影响一些进口商品的成本提升。
从牛油果到高端电子产品,价格都在上涨。
就拿伪中产们最爱用的iPhone手机来说,美国宣布加征关税之后的没几天,iPhone就开始涨价了,还上了微博热搜。
图源:网络
其他产品也都在涨价,比如美国大豆关税导致食用油价格上涨12%,抗癌药价格涨幅超20%。
不止进口商品涨价,国内商品也在涨价,尤其是基础公共服务商品,像水电燃气等。
2025年3月21日,深圳自来水涨价,上涨13.05%;
图源:网络
只要知道,深圳是一线城市,已经很有钱了,他都要给自来水涨价,其他城市早在深圳之前,像广州、长沙、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都已经涨过价了。
水费广州涨了34%,南京涨了26%,北京一吨水也快要5块钱了。
燃气也在涨价,过去一年,全国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基础居民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
图源:网络
我最近坐高铁,原本一等座价格是九百块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1060元/张。
就连学费都在上涨:
图源:网络
为啥这些基础公共服务产品会涨价?
因为之前这些产品是国家补贴的,价格其实比较低。
国家的钱从哪儿里来?大头是房地产卖地收入,另外一个是产业税收收入。
现如今,地产熄火,产业受关税影响备受打击。
这些成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到全民承担。
当政府收入减少,公共支出受到限制,水电燃气等费用上涨,就会进一步挤压伪中产的生活空间。
我一个朋友就跟我吐槽,他家因为燃气费上涨40%、娃上的私立学校学费提高15%,每月刚性支出增加了5000元,只能被迫削减旅游、聚餐等非必需消费了……
图源:网络
但其实对伪中产影响最大的,是资产缩水。
关税战一打起来,一定会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
伪中产的核心资产,像股票、房产都会全面贬值。
中概股早在2023年就经历了多轮暴跌,纳斯达克中概股市值累计缩水4万亿人民币,许多伪中产的资产严重缩水。
而在今年的4月份,中概股指数又暴跌35%,像某中概互联网公司股价,就从300美元跌至80美元,员工期权价值一路蒸发了90%。
前两天跟一个芯片行业的朋友聚会,他和我吐槽,最近他的股票在关税战中损失了近8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止中概股,像国内的A股,在这波关税战中也是起伏不定,大幅波动。
图源:网络
到最后受伤的还是散户,而且不是那种投入几千、几万的小散户,他们面对的损失还不算大,最怕的就是那些手里有点钱的伪中产,动辄就损失万把块,相当于一个月工资了。
收入的下降,也会影响伪中产的债务雪崩。
给大家讲个我身边的案例,我一个大厂的朋友,2019年在北京买入了一套800万的学区房,当时年薪50万,背了500万贷款,现在房贷仍然要每月偿还3万。
前两年他的收入已经下降不少,今年更是惨不忍睹,整个部门差点被裁员,月薪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月供已经块还不上了。
我问他怎么办,他说考虑要把房子卖了换个郊区小房住……
这样的事情,这几年已经或正在无数伪中产身上发生。
这些年,许多伪中产因为高收入的幻象,选择在高房价的时候“加杠杆”买房,而房价的加速下跌加剧了他们的困境,导致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
有个数据,某新一线城市2025年法拍房数量同比激增50%,其中70%原业主是伪中产。
图源:中指数据
伪中产的高负债率让他们在收入下降时显得格外脆弱,犹如死亡螺旋,一旦陷进去,多年苦心经营的收支平衡毁于一旦,只会坠入生活的深渊不可自拔。
无论是收入、消费、还是资产,这场关税战对伪中产的打击都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再这么下去,无数伪中产将要被彻底收割……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伪中产”就没有退路了,危机一直都存在,关键看你如何应对。
相比于手里什么都没有的穷人来说,伪中产手里的牌还有很多。
在我看来,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改变:
首先就是心态上要调整,需要认清现实,告别“伪精英”心态。
与其追求虚荣的“中产”标签,不如专注于提升生活质量。对消费祛魅,识别哪些是“伪需求”,哪些是“真刚需”,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改善。
中产的真正底气,不是账面数字,而是抗风险的能力。
图源:网络
在投资上,也要提前做好防御。
在当下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大家一定要调整投资策略。
比如,优先配置避险资产,降低高风险投资的占比。
也要降低负债的比例,慎碰高负债房产。
只有建立好一套资产防御系统,才能为生活树立安全的防火墙。
最后还有一点,一定要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培养和打造“关税免疫型技能”。
在主业上,拥抱国家战略红利,向新兴领域转型。
这次关税战,国家一定会在战略上扶持某些产业发展,比如“一带一路”的跨境电商项目,为了打造内循环,消费类品牌也会崛起,可以多关注这类岗位的发展。
图源:网络
另外就是要提早培养副业突围,不在一个岗位上吊死,比如开创自己的自媒体IP,还有AI副业,这些都是在利用新兴技术,开辟自己的第二曲线收入。
关税战的本质,其实是全球化秩序的重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场变局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但我们不要把关税战当成末日,而要当成一个压力测试。让自己从‘一个脆弱的伪中产’,进化到一个‘有韧性的中产’。
正如那句话说的,“凡是杀不死你的,将会使你更强大”。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伪中产头上就是一座山,但翻过这座山,我们总能看到新世界的入口。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