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可到了一座山前扭头就走,刘伯温:保命要紧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洪武三年,长白山南麓的林间突然刮起狂风,刘伯温勒住马缰,眉头紧锁地望着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就是他此行的最后一站。

按朱元璋的旨意,要斩断这处传闻中的龙兴之地,可没等手下人拿出铁锹,天空中突然一道闪电劈在不远处的树干上,树干瞬间燃起明火。

大人,这天气太邪门了,要不先撤吧,随行的校尉哆哆嗦嗦地说。

刘伯温没应声,只是盯着脚下微微震动的地面突然翻身下马,对众人喊:收拾东西,立刻下山!

刘伯温会踏上斩龙脉的路,全因朱元璋登基后的心病。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可坐稳龙椅后他总觉得江山不稳,

元朝残余势力还在北方盘踞,南方有陈友谅、张士诚的旧部隐于民间,更让他不安的是天命之说。

朱元璋曾经问过刘伯温龙脉的事,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其实是怕民间有人借龙脉之说聚众谋反,于是他顺着话头说:

若有别处龙脉聚气恐生变数,若想稳固江山,需将非大明的龙脉斩断。

这话正合朱元璋的心意,他当即下令让刘伯温斩断可疑龙脉。

当时的明朝刚经历多年战乱,百姓对风水、龙脉的说法深信不疑,

朱元璋此举既是为了消除潜在的反贼借口,也是为了通过斩龙脉的行为,向天下宣示大明天命所归。

刘伯温心里清楚,龙脉本是堪舆学的概念,指山脉的走向、起伏。

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它成了象征,斩断龙脉就是斩断他人称帝的可能,他不得不领命。

只是没料到这一路斩下来,会遇到让他不得不退缩的异状。

刘伯温的斩龙脉之路先从中原开始,第一站是陕西秦岭,这里被堪舆师称为天下龙脉之祖,传闻有多龙聚首之势。

刘伯温带着人在秦岭深处勘察了半个月,最后选定一处形似龙首的山峰,下令在此挖一条深沟,切断龙颈。

挖沟时当地村民赶来阻拦,说挖山会遭天谴,刘伯温没硬来,只是对村民说:

此山藏凶龙,若不斩断,将来会有战乱,百姓更苦。

他还让人给村民分发粮食,承诺挖完沟后帮村里修水渠,村民们半信半疑地退去。

这条深沟挖了二十多天,据说挖到底时流出的土是红色的,随行的堪舆师说这是龙血,龙脉已断。

这一路走下来,刘伯温斩断了二十多处龙脉,每一处都留下了对应的建筑或地名。

秦岭的断龙沟、徐州的锁龙井、扬州的龙头关,这些痕迹至今还能在当地找到,可每斩一处,刘伯温心里就多一分不安,

他知道这些不过是安抚朱元璋的手段,可民间对天命的敬畏,却在一次次斩脉中被强化。

洪武三年,刘伯温带着人来到长白山脚下。

在此之前他已听说长白山藏龙脉,将来会出真主的传言,朱元璋特意嘱咐他务必斩断不留后患。

刚到长白山南麓时天气还好好的,可一靠近那处传闻中的龙脉,天气突然变了,

先是刮起狂风,接着下起暴雨,闪电一道接一道劈下来,像是要把人劈碎。

刘伯温一开始还想硬撑,让手下人冒雨开挖,可刚挖了不到三尺,脚下的地面突然震动起来,像是有东西在地下翻滚。

这时候刘伯温突然意识到,再继续下去可能会出人命。

更重要的是,想起了之前斩脉时的一个细节,每次斩中原的龙脉虽有小波折,却从没有过这样的异象。

他心里犯嘀咕:难道这长白山的龙脉,真的是天命所归动不得?

他又想起朱元璋最近的举动,登基后朱元璋对功臣的猜忌越来越重,

之前建议他斩龙脉是为了稳固江山,可要是自己真的逆天而行,将来朱元璋会不会把天谴的罪名算到自己头上?

思来想去,刘伯温觉得保命比遵旨更重要,于是他下令撤退,临走前对众人说:

此脉有天护佑,强行斩断会遭报应,咱们回去复命时,就说长白山龙脉深潜地下,无法可断。

后来见到朱元璋,刘伯温果然这么说,朱元璋虽有不满却也没再追究——毕竟天命之说,他也不敢轻易违逆。

其实,刘伯温在长白山的退缩,不只是因为异象,更多是他的政治智慧。

他知道斩龙脉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事,朱元璋要的不是真的斩断龙脉,而是天下人相信大明天命不可违。

长白山就算不斩,也不会对明朝造成威胁。

更重要的是刘伯温也在给自己留后路,朱元璋对他虽信任,却也处处提防——

之前朱元璋想让他当丞相,他坚决拒绝,就是怕功高震主。

要是自己真的把天下龙脉都斩了,将来朱元璋一旦遇到不顺,很可能会说是你斩龙脉惹了天怒,到时候自己难逃一死。

后来的事情也印证了刘伯温的担忧,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去看他,之后反而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有人说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也有人说是朱元璋默许的。

至于长白山龙脉出女真灭明朝的说法,更多是后人的附会。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后期的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与龙脉无关,但却让人们记住了那个在长白山前认怂的军师。

龙脉见证了古人对“天命”的敬畏,也见证了权力游戏中的智慧与无奈,

而刘伯温则成了这个故事里最清醒的一个人:在皇权与天命面前,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懂得进退,才能保全自身。


参考资料:

[清] 张廷玉等:《明史・刘基传》,中华书局 1974 年版

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一・奏疏),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斩龙脉》,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地理志・秦岭》,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历史   山前   要紧   天下   长白山   天命   秦岭   明朝   大明   堪舆   江山   深沟   中华书局   将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