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 日至 2 日,荣昌区政府食堂累计接待游客近 2 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 7000 人,蒸 1200 斤米饭、炒 1500 斤猪肉,连免费加饭的餐盘都供不应求,游客甚至坐在路边就餐,上演现实版 “吃货的力量”。3 元的猪油泡粑、5 元的黄凉粉、18 元的两荤两素套餐,20 余道 “荣昌味道” 小碗菜,让游客花小钱吃遍当地特色,性价比之王实至名归。
当政府食堂放下 “高冷” 身段,以平价惠民的姿态迎客,瞬间成为网红打卡点。食堂经理亲自下厨帮厨,公务员变身 “服务员”,机关大院飘出的烟火气,打破了公众对政府机关的距离感,让游客直呼 “来了就是自家人”。免费停车、志愿者指路、爱心车队接送等配套服务,更是让游客体验感拉满,妥妥的 “别人家的政府食堂”。
荣昌区政府提前规划,在五一假期开放机关食堂,既是缓解旅游旺季游客用餐压力的务实之举,更是服务理念的创新突破。区委书记高洪波现场调研,强调严把卫生关、丰富菜品种类,用实际行动践行 “以游客为中心”。这种主动打破围墙、开放公共资源的做法,展现了政府亲民为民的形象和精细化治理的智慧。
面对游客高峰,荣昌本地市民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错峰用餐,将有限的餐位让给外地游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好客之道”。这种全城上下一心的默契,让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归属感,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包容与大气。
在旅游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荣昌的爆火绝非偶然。从 “卤鹅哥” 网络爆红带火当地美食,到政府借势推出系列宠粉举措,每一步都踩在流量的 “鼓点” 上。但真正让游客记住荣昌的,是 3 元起步的良心价格、机关人员全员上阵的服务态度、市民主动让渡资源的暖心举动,这些细节里藏着对游客的真心实意,也藏着城市发展的密码。
面对火爆的人气,荣昌没有 “昙花一现”,而是宣布未来国家法定假期机关食堂继续对外开放,将临时的宠粉举措变成长效的服务机制。这一做法不仅持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更向外界传递了荣昌开放、包容、热情的城市形象,为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荣昌的实践证明,政府机关食堂等公共资源在节假日的合理开放,既能盘活闲置资源,又能有效缓解景区周边餐饮压力,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治理创新。这种 “餐桌共享” 的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让公共资源真正惠及于民。
从 “封桥宠粉” 到 “食堂开放”,重庆的系列操作不断刷新公众对政府服务的认知。荣昌的案例更是说明,服务型政府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一顿饭、一个停车位、一次贴心服务等细节中。当政府愿意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用烟火气连接民心,自然能赢得百姓的口碑和游客的青睐。
荣昌政府食堂的爆火,是一场偶然中的必然。它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出了政府的诚意、市民的热情和城市的温度。在文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或许这就是城市破圈的终极密码:把游客当家人,用真心换真心,流量自然会 “滚滚而来”。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