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白发是岁月留给每个人的礼物,可我只觉得碍眼。”60岁的王阿姨无奈地扶了扶新染的头发。自从头顶一片片白发悄然爬上来,她便成了理发店的常客,每两个月固定一次,想着能多留住点年轻的模样。然而,每次坐在染发椅上,她心里都忍不住嘀咕:“染发真的会致癌吗?电视上、网上天天都在说,可到底是真是假?”
最近,美国一项历时36年、涉及超11万人的研究引爆了染发圈。“长期染发真会增加癌症风险,尤其是女性!”这样的消息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让无数爱美的朋友陷入纠结。难道说,今后真的要和“染发自由”说再见?
染发,真有那么可怕吗?美国权威大数据到底揭示了什么?还有哪些人该慎重?如果实在放不下颜值,又该如何健康染发?别急,这就为你解疑释惑。
染发剂安全性一直是大众关注焦点。很多人以为,染发不过是“变美小事”,其实隐患并不简单。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12万名女性,持续追踪36年。研究通过详实随访问卷,记录了染发频率、染发品种与健康情况的详细对应。
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人群,部分癌症风险确实升高。具体如下:
皮肤癌(基底细胞癌):长期使用者中,头发本色较浅的女性发病率增加6%,虽然风险不会随次数大幅递增,但确实呈现正相关。
卵巢癌:对比未染发者,使用者风险增加21%,而且使用次数越多,风险越高。
乳腺癌:染发次数每增加50次,乳腺癌风险增加1~2%。
霍奇金淋巴瘤:女性用户风险增长高达289%,令人警觉(特别是深发色人群更需注意)。
许多人关心:“那只要染得少一些,或者换成‘安全’植物染发剂,就万无一失了吗?”事实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除了癌症威胁,染发剂的化学成分对身体别的系统也有影响:
皮肤刺激与过敏:染发剂中的苯胺、对苯二胺(PPD)等成分,是常见过敏原。敏感体质者容易出现头皮红肿、瘙痒、水疱,严重时可诱发面部水肿。
肝脏负担加重:某些物质通过头皮渗透,“偷走”健康,增加肝脏代谢压力,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
发质变差、毛囊损伤:反复刺激可致毛囊萎缩、脱发,头发变薄易断,变得毛糙无光。
中毒风险:重金属、部分有害化学物质在体内蓄积,会损伤多脏器,小到头昏乏力,大到影响神经系统。
现实生活中,不少女士在染发后首发症状都被误认为“小过敏”,殊不知长此以往,可导致隐性伤害日积月累。
专家表示,染发并非人人不宜,但“不看体质、不分滥染”隐患极大。想要安心染发,务必做到以下4点:
减少染发次数:控制在每年1-2次为最佳,绝不能像“换衣服”那样频繁变色。染发频率与风险成正比,尤其对中老年女性影响更明显。
优选正规产品,拒绝“三无”染发剂:市面打着“天然”、“植物”旗号的染发产品,未必更安全。务必认准国家认证产品,查看成分清单,防止购入劣质染发剂。
染发前仔细检查头皮:出现破溃、湿疹、皮炎等时绝对不可染发。染发时一定戴好手套、减少染剂与头皮接触,并严格控制时间(勿超过说明书建议时长)。
特殊人群坚决回避:过敏体质、孕妇、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以及发质本身脆弱者,应避免染发。年轻人过分追求个性、频繁变色尤其危险。
染发也不是万全之道——即便火候拿捏到位,也要清楚:染发风险是概率叠加,并不是“做对几件事就永绝后患”,而是相对降低健康隐患。如果实在爱美,务必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而非追求“头发颜色的自由”。
美丽固然让人自信,但健康更是无价之宝。美国权威大数据研究确实揭示,长期、频繁染发会使部分癌症风险增加。但只要减少次数、选对产品、规范操作、区分人群,大多数人是可以安全享受染发的—“管住手,记住规矩,美才不惹祸”。
当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不同。如果近期头皮持续不适、突然掉发现象明显或有其他异常,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个体化指导。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经常染发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10万人跟踪调查发现,长期染发这四大癌症高发!》
《长期频繁染发,到底会不会致癌?哈佛分析12万人数据,给出答案》
《经常染发,真的会致癌吗?医生提出3点建议,做到了就能放心染》
《经常染发,真的会致癌吗?多久染一次好?做好3点,或可放心染》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