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经济靠什么支撑?曾经立下赫赫功劳的城镇化和大基建真的到头了吗?
最近几年,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债务负担沉重,中国的制度性优势非常明显。过去10年,中国的布局让很多人都看不透,2025年也是一样的。
最近,全世界都被美国和特朗普吸引了,中国不为所动。那么,中国在做什么呢?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曾经说,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是在跟美国竞争,实际上中国专注发展自己,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他说,中国经济及科技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重大成果,无论是数亿人实现脱贫,还是中国能够为世界市场提供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风力涡轮机,都是无与伦比的成就。
我们认为,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当中,对中国经济思维和模式最精准的概括。
很多时候,美西方看到的是威胁,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完美和进步空间,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以及可以做得更好,永不止步才是中国精神底色。
美国人永远也理解不了中式思维“打铁还要自身硬”的逻辑,他们信奉丛林法则,所以他们总是喜欢通过遏制别人的发展,来保持自己的优势。
更重要的事情,永远是发展自己。如果要正确理解2025年的中国经济,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今天要讲一个大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已经超过惊人的20万亿元,其中相当大比例都是基础建设项目。
这20万亿的项目是什么?我们简单列举几个,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北京市发行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等领域。
湖北省集中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46个、总投资1.5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9亿元。
浙江省第一批拟安排重大项目1364个,总投资7.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万亿元。
广东省公布了2025年省重点项目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1500个,总投资约9.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最近几年,不少专家唱衰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特别是基建项目,大家都认为,随着我们的基建越来越完善,投资的边际效应在衰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不仅中国的基建远远没有完成,城镇化进程也远远没有完成。
当然了,如果你仅仅把基建理解为城市扩张和修路架桥,那么前些年我们确实已经做得够多了。
如果你把城镇化仅仅理解为城镇人口比例提高以及农民工进城,那么这事也取得很大进展了。
但是,长达40多年的大基建,我们从几乎一穷二白,非常薄弱的基础设施,发展到今天世界一流水平,速度太快了。
速度太快了,就容易粗糙,例如城市面积是扩大了,但很多配套工程还没有完善,很多人居环境还没得来及精雕细琢,很多城市还遗留了大量城中村和老旧房屋。
换句话说,过去我们大干快上,大面上铺开了城市扩大了,在民生工程和城市环境上投入不足。
在过去追求GDP的时代,某些城市甚至存在过度建设和大量浪费的情况。
即使在修路建桥方面,我们很多高速公路、高铁和地铁还没有修完,有些地方还没有连通。
这两年,很多人都在曝光美国的基建多么老旧,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七八十年前完成的基建,在完善程度上也超过了我们。
总之,在大基建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但是,三年疫情时期,很多事情都耽误了。疫情过后两年经济复苏,我们又遇上了挑战,还有各种风险因素,特别是房地产和地方债,所以很多基建工程也被搁置或停工了。
过去两年,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化解风险和债务压力,特别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去年年底的大化债行动。到2025年,是时候重新加大投入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拉动经济,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建设我们的国家,完善民生,把城市变得更宜居更漂亮,把中国变得更美,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中国的体制优势,我们拥有大量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金融体系跟国家力量也是绑定在一起的,这使我们不仅能更快地从经济挑战中走出来,而且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果仅仅从政府资金的角度来讲,我们跟负债累累的西方政府相比,其中一个优势就是:钱多得他们难以想象。
所以,2025年,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