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18天后中荷半导体“脱钩”,一家公司两套指令,荷兰急求谈判

中荷掰手腕升级!

安世半导体会闹到“分裂”这步,核心还是它在行业里的分量可不一般。

从卡脖子到公司"一分为二"

作为全球分立器件领域的“隐形大佬”,这家公司一年能造1000多亿颗二极管、晶体管这类基础芯片。

别看单个才几毛、几块钱,却是工业圈的“刚需组件”。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每辆车要用的安世芯片都从以前汽油车的300颗涨到800颗以上了,手机、家电的核心电路更是离不了它的ESD保护器件。

更特殊的是它的布局:德国汉堡的工厂造核心晶圆,中国东莞的基地要负责70%的封测环节。

这种“欧美造芯、中国封装”的模式,以前是全球化省钱又高效的典范,现在反倒成了最容易被拿捏的致命弱点。

这场博弈可不是突然爆发的,美国那步棋走得相当有针对性。

9月29日美国出了个新规,把“实体清单”的范围扩大了。

只要被列进清单的公司持股超过50%,它的子公司也得跟着受限制。

这一下就精准打在了闻泰科技身上,毕竟安世是闻泰100%控股的。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靠自己的技术优势,把中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给掐断。

有意思的是,美国新规刚出第二天,荷兰就借着《商品可得性法》把安世给接管了,嘴上说“为了欧洲经济安全”,实际根本藏不住。

荷兰的ASML光刻机靠美国技术,安世买的生产设备也有美国专利,被技术绑着只能跟美国站一队。

从荷兰法院很快就维持“暂停张学政职务”的判决,到10月18日安世中国发公告说“只听国内的,工资我们自己发”,短短20天,一家公司就变成了“两边各管一摊”的局面。

之后中国直接禁止安世中国出口特定元器件,这场博弈算是彻底摆到了台面上。

芯片战逼得全球重新洗牌

安世这一“脱钩”,整个产业链都跟着紧张起来,这也说明芯片战早就不是只盯着高端芯片了,已经钻进了产业链的骨子里。

对全球行业来说,博世、比亚迪这些车企的车载芯片库存撑死了也就3个月,要是安世断供,欧洲汽车厂可能又要重现2021年“缺颗小芯片就停整条生产线”的惨状。

现在丰田、苹果这些大公司都急着调整策略,要求供应商必须搞“分区域备份”,在不同地方建独立生产线,哪怕成本高、质量暂时差点也得干。

这么一来,直接让生产成本涨了上去,全球化的好处也打了折扣。

对咱们中国来说,这场危机既是提醒,也给了转型的机会。

花252亿买的公司,最后抓不住控制权,这让国内企业彻底明白:“手里有股权不代表说了算”,以后再搞海外收购,肯定要更看重吃透技术、扎根本土运营。

更关键的是,“断供反而逼出了创新”,闻泰科技立马联合中芯国际搞国产晶圆替代,东莞的封测厂也赶紧升级了自己的生产系统。

国内的长电科技、士兰微这些公司,最近分立器件的订单都涨了30%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博弈已经从高端芯片下探到基础器件了,这倒逼着咱们加快搞基础材料、设备的国产化。

从全球来看,安世这事儿算是打破了“技术无国界”的幻想,各国都开始忙着建自己的产业链“安全网”。

芯片战早就不是单纯卡技术了,而是逼着全球产业格局重新洗牌,这局棋怎么走,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圈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荷兰   半导体   指令   天后   公司   芯片   美国   全球   中国   器件   产业链   技术   欧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