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2025 年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司长范海林指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国家战略、民族素质和教育综合改革。科学教育要以STEM教育为牵引,以培养体系建设为轴心,协同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构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良好生态。做好科学教育工作要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工作方向,完善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强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数智化赋能,把握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核心影响,通过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为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AI课程和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在致辞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李为介绍了省科协推动科技服务创新的核心优势;湖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玲从课程、评价、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行动方案;湘潭市副市长陈若杨介绍了湘潭市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打造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先行区的经验。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湖南大学国家超算中心副主任彭绍亮详细阐述了国产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新技术、新生态和应用场景。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中心主任、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院长黄晓分享了其团队十余年来对科学本质的实践探索成果。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生物学北京教研基地常务负责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文军分析了新时代新课程新评价体系下科学教师素养提升与科学课程实施的实践问题。
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与骨干教师、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通过交流探讨,推动在科学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形成共识。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