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证明了董明珠说的没错!国产芯片监管需加强,堵住“后门”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核心技术的案子终于有了了结,7月28日上海人民第三法院对张琨等14人做出了判决。

这件事也再次证明了,董明珠在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那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当时她的这句话引起了网上很大的争议,不过也说明了国产芯片的监管需要加强。



那么,董明珠说了什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堡垒从内部开始塌陷

张琨,一个曾在高通、华为海思十余年的技术老兵,本该是国家芯片版图上的关键棋子,可谁能想到,2021年,他竟怀着对老东家核心技术的贪婪,悍然自立门户,他创办的尊湃通讯,从坠地那一刻起,就沾染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血腥味。



张琨深谙华为海思的痛点,也摸透了人心的弱点,他祭出高薪、股权的诱惑,在极短时间内,就从海思挖走了多名研发人员,更让人不齿的是,这些被挖走的骨干,不少还处在竞业限制期内。

他们被幕后指使,在离职前使出浑身解数——拍照、截屏,甚至用笔手抄,系统性地将华为内部Wi-Fi6芯片的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测试数据,一寸不漏地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不是简单的跳槽,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精准定位的技术搬运。


后来尊湃通讯推出Wi-Fi6芯片,一经专业机构鉴定,结果令人瞠目:与华为耗资九亿多元人民币研发的项目,存在超过90%的同一性。这几乎就是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把别人呕心沥血的成果,轻而易举地据为己有。

偷来的技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25年7月28日,法院一纸判决,让这场闹剧尘埃落定。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六年重刑,并背负高额罚金,五年内不得踏足相关行业。其余同伙也悉数获刑,尊湃公司被勒令解散,所有非法所得资产冻结,那些沾染着原罪的技术资料,也尽数付之一炬。


华为将此案称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但这胜利的滋味,却也带着一丝苦涩,金钱赔偿,远不足以弥补华为在国际市场话语权与技术领先地位上所遭受的无形损失。

这场内部风波残酷地揭示了一个现实:对核心技术的威胁,有时并不来自外部的铁壁封锁,而是源于内部人才的背叛,源于职业道德的溃不成军。



诱人的礼物

这件事与近期的英伟达事件放在一起看则更令人不安,芯片巨头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在华盛顿政坛摸爬滚打数月后,终于为公司争取到了一个“口子”——可以向中国市场出售特供版的H20芯片。

此前,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曾让英伟达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吃尽苦头,如今禁令稍有松动,黄仁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急于修补裂痕,更急于弥补此前巨大的商业损失。



可这份“苦尽甘来”的喜悦,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就在英伟达摩拳擦掌,准备大举重返中国市场时,其算力芯片却被曝出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

更让人警惕的是,一种传闻甚嚣尘上:这些芯片,或许被植入了“追踪定位”乃至“远程关闭”的技术后门。这并非捕风捉影,早有美国议员提出过类似建议,直言要为出口芯片装上“眼睛”。



蜜糖里可能藏着毒药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中国的国家网信办迅速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安全问题给出合理解释,而《人民日报》则更是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质问:“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文章勾勒出一幅幅灾难性的图景: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动力中断,远程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支持的精密设备瞬间失联,这已不仅仅是商业信誉问题,更是关乎用户生命安全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潜在巨大威胁。



面对如潮的质疑,英伟达虽然做出了回应,但始终未能彻底打消市场的疑虑,中方的态度也异常明确:需要拿出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清白。此刻,选择权,似乎正一步步回到买家手中,送上门的“礼物”,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唯一的解药

将这两桩事件并置,一个奇特的镜像关系悄然浮现,尊湃案的核心,是对既有成果的肆意窃取,是“过去”被人釜底抽薪,而英伟达风波的核心,则是对未来系统安全的深重忧虑,是“未来”可能被远程操控的隐患。



前者是肉眼可见的背叛,后者是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敌人来自内部的蛀虫,另一个则来自外部的供应商,一个已经造成了九亿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另一个却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未来损失。

吊诡的是,两者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终极问题——自主可控。被内部人轻易窃走核心技术,暴露出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与合规审查上存在的巨大漏洞,而对外部供应商芯片的“后门”心存忌惮,则直接暴露了对他人技术依赖的根本性风险。



无论是前员工的背叛,还是外国供应商的潜在威胁,都在反复敲打着同一个警钟: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无法寄托于他人的道德或所谓的“善意”。

正是在这种内外夹击的压力下,艰难的自我拯救之路,才显得格外必要,美国的封锁,虽是巨大挑战,却也意外成了催化剂,迫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加速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琨和他的同伙所暴露的内部管理脆弱性,与英伟达芯片带来的外部安全不确定性,共同为这条自强之路,提供了最无可辩驳的注脚,未来,中国的芯片产业究竟该如何前行?决定权早已不在某个外国公司的善意,也不在某个前员工的忠诚。

它只在于我们能否建立起足以抵御内外侵蚀的坚固防线——既有严苛的法律与制度来惩戒内鬼,也有强大的自主技术来摆脱外部掣肘。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方向却异常清晰。毕竟,当堡垒内外都出现裂痕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建造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无法被轻易攻破或遥控的全新堡垒。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科技   后门   芯片   董明珠   英伟   华为   技术   达摩   堡垒   未来   中国   同伙   损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