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冯主任,我爸不抽烟也不喝酒,饭也不乱吃,可体检查出来脂肪肝、转氨酶高,我就不懂了,这肝到底是怎么搞坏的?”
说这话的是一位在医院挂号的中年人,穿着宽松西装,神情不解。
他父亲年近七十,从不沾酒,平时饮食清淡,血脂也还稳,却在查体时发现肝酶异常。
反复查,脂肪肝指标也越来越重。
医生一句“这不是喝出来的”,让他彻底迷糊。
很多人都认为,最伤肝的东西是酒。
但近些年的数据和临床发现反过来了——那些没喝酒,却肝越来越差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而他们身上,有些共同的生活方式,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在长期消耗肝功能。
肝病,不光靠毒物伤,更常见的是靠坏习惯拖。
真正最消耗肝脏能力的,不是毒素本身,而是反复“加班”不让肝脏休息的行为模式。
肝是代谢的主力器官,每天要处理脂肪、糖、蛋白质、药物残留、激素、微量毒素等上百种成分。
如果一个人经常让肝处在“高负荷+不间断”状态,就算没碰酒,肝功能也迟早失衡。
第一个让肝过劳的行为,是反复熬夜。
不是说偶尔晚睡,而是习惯性凌晨不睡、晚起、昼夜颠倒。
肝脏的代谢酶系统有昼夜节律,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酶修复、合成、排毒的高峰。
如果这个时候血糖还在高位、肠胃还在运行,肝脏得不到修复空间。
研究显示,长期熬夜人群ALT、AST平均值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28%,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也高出35%。
这些变化在体检早期只是轻微偏高,几年后就可能变成典型脂肪肝、肝酶异常、肝功能波动。
最可怕的是,它没痛感,拖着拖着肝细胞数量就降下来了。
第二个问题,是长期吃药不换结构。
不少中老年人血压高、血脂高、糖尿偏高,每天固定吃三五种药。
有些药物本身肝毒性不强,但代谢路径靠肝酶系统。
如果几十种药每天叠加使用,不做药物监测,不调整用药方案,就会在肝脏里形成累积负担。
特别是含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类、某些降糖药、长期服用的保肝片、中成药制剂,这些成分一旦搭配使用,肝酶代谢途径发生竞争,容易形成“酶抑制”效应,毒性积累。
有研究指出,60岁以上的多药联用人群中,超过20%的人在连续服药一年后出现肝酶升高,有些甚至出现肝脏回声改变。
第三个隐藏最深的肝损伤行为,是“天天吃高糖主食”。
很多人对油脂避之不及,却天天拿红薯、糯米、年糕、面条、米饭当主餐,三顿不离。
听起来是低脂、天然、营养,但这些高碳水、高升糖负荷的食物,最容易诱发“内源性脂肪堆积”。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力器官,过多葡萄糖会通过脂肪酸转化储存。
当肝细胞连续被迫合成脂肪、无法排出时,脂肪滴在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而这种由碳水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慢、症状轻,不容易被察觉,等到指标异常时,肝细胞已经被挤压坏掉不少。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中老年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占全部脂肪肝比例已达82%,而其中70%的人日均糖摄入超过推荐量30%以上。
不是油害了肝,是糖把肝撑垮了。
第四个常见但被忽略的行为,是吃饭速度太快。
听起来没啥关系,但这个细节却直接影响肝脏负担。
饭吃太快,肠胃不能充分消化,食物被大块推进小肠,吸收节奏混乱。
血糖升高得太快,胰岛素反应强,肝脏被迫调动能量储存。
久而久之,血糖波动频繁,代谢压力加重,肝功能调节能力下降。
更重要的是,吃太快还会导致咀嚼不足,唾液酶分泌不够,胃肠工作量增大,肝脏跟着加班。
有人测过,正常咀嚼每口30次和只咀嚼10次对餐后血糖、胰岛素反应影响非常明显,后者血糖峰值高出15%,胰岛素反应提前释放。
这个过程,肝是主力操作手。
第五个破坏肝脏稳定性的,是“情绪压抑+长时间焦虑”。
这个因素很少被当成肝病诱因,但它的作用比吃药还猛。
长期情绪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升高,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稳定性下降,肝细胞处在紧张状态。
久了,肝脏慢慢形成慢性炎性反应,细胞修复能力跟不上,结构出现纤维化。
研究对比了焦虑评分与肝功能的关联,发现重度焦虑患者ALT水平平均比正常人高出32%,肝脏血流灌注减少,脂肪堆积风险提升一倍。
精神压抑并不是“心理问题”,它在身体层面真实损伤器官,尤其是那些在代谢中枢位置的器官,肝就是首当其冲。
很多人觉得情绪影响是虚的,实则最伤的就是这种看不见的压力。
白天压抑、晚上睡不着,睡不着又血糖波动、激素紊乱,一圈下来肝就耗空了。
讲了这么多,不难看出,真正最伤肝的,不是酒,而是那些天天都在做却不自知的生活方式。
这些习惯加起来,比短期饮酒更稳定地拖垮肝功能,而且难察觉、难反应。
肝病不在剧烈,而在日积月累。等到有症状时,肝细胞已经损伤过半。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霞,庄佳荣,汪博兰,等.包被丁酸钠对肉鸡小肠消化吸收性能以及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山东畜牧兽医,2025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