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CC系”是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政治团体,全称是“中央俱乐部”,这个团体是以中统和国民党组织部为基础,然后向商界、教育、文化等领域发展,来推广国民党的影响力。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桂系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而支持蒋介石的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等人,为了帮蒋介石重返政坛,于是就联手组建了“CC系”。后来蒋介石重新上台,戴季陶前往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丁惟汾调往北平政治分会,因此“CC系”就成为陈氏兄弟的天下。
丁惟汾是同盟会的元老人物,在清末的时候就到处参加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丁惟汾又跟着孙中山反对袁世凯,负责党纲党章,和创办革命报刊。孙中山去世后,丁惟汾又倒向了蒋介石,和陈氏兄弟、戴季陶一起组建了“CC系”,毕竟丁惟汾是国民党元老,刚开始蒋介石还是挺重用他,任命他为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长、中央党部秘书长等职务。
随着蒋介石地位的稳固,蒋介石渐渐冷淡了丁惟汾,最后丁惟汾退出政坛,选择当寓公。
丁惟汾
1874年,丁惟汾出生于山东日照,父亲丁以此是一个读书人,非常有才华,但由于清末官场黑暗,使他的才华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当一个私塾先生。丁维汾从小在父亲的私塾读书,父亲对腐朽清王朝的不满心理,深深影响到丁惟汾。
1903年,丁惟汾考入保定师范学堂,在学校的时候接触到了很多革命新思想。
1904年,丁惟汾取得赴日留学的机会,进入日本明治大学的法律科。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丁惟汾成为第一批同盟会成员。
1906年,丁惟汾在日本发展山东籍的同盟会成员,被推举为同盟会在山东的负责人,他和蒋衍升一起创办了《晨钟》,在上面刊登革命文章,批判清政府的腐败。
1907年,丁惟汾从日本返回国内,在山东法政学堂当校长,他把学生王乐平等人发展成同盟会员,并且在山东建立了同盟会的联络处。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打响推翻清王朝第一枪,丁惟汾虽然只是一个文人,但他还是在山东联合革命党人,起草山东独立大纲,然后联合各界有威望的人物,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不久在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压迫下,山东被迫取消独立,丁惟汾等人被迫逃往南京投奔黄兴。
孙中山在南京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丁惟汾等山东同盟会员,向孙中山建议让胡瑛担任山东都督,但胡瑛要去和袁世凯谈判,所以孙中山让杜潜到山东当都督,丁惟汾、蒋衍升、张传一等人跟随前往。
1912年4月,民国成立后,丁惟汾成为山东省议员,前往北京在众议院当议员
宋教仁
1913年,同盟会元老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起兵反袁世凯,袁世凯下令解散众议院,还杀了丁惟汾的好友徐镜心,丁惟汾就返回山东老家。
1914年,回到老家的丁惟汾也没有闲着,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在暗中支持外甥薄子明暗中参与反袁活动。亲戚们劝他不要再参加反袁活动,丁惟汾说自己是一个革命党人,不反对袁世凯,难道在家里种田。
1916年3月,“护国战争”时期,丁惟汾去往上海,联合其他省的前议员,一起反对袁世凯称帝行为,并且去拜访西方列强驻上海的办事处,希望能得到支持。6月,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民国总统,北京恢复了国会,丁惟汾返回北京继续当议员。
黎元洪
1917年,北洋总理段祺瑞,强行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非常国会”。当时黎元洪劝丁惟汾,说以他的才华,只要稍微巴结下段祺瑞,肯定会得到重用的,丁惟汾说自己不屑与段祺瑞为伍,于是去到广州投奔孙中山。
1918年,丁惟汾奉命去往上海,创办了一家报社,发表《建设杂志》、《北方周刊》等革命刊物。
1919年10月,国民党正式成立,孙中山任命丁惟汾为山东支部负责人。
1921年2月,丁惟汾去往广州开会,以北京议员的身份,拥护孙中山担任非常大总统。
1922年9月,丁惟汾赞成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还帮忙审查国民党宣言和党纲党章。
李大钊
1923年2月,丁惟汾在孙中山身边当参议,负责辅助工作,联系北方的革命党人。10月,曹锟当上北洋总统后,丁惟汾在国民党内部,开除了一些支持北洋军阀的人,然后吸取了很多进步青年。
1924年1月,丁惟汾当选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之后去往北京联系李大钊,担任工人部部长和秘书处常委。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国民政府内部开始夺权,丁惟汾和国民党其他元老,一起痛斥夺权行为。
1926年1月,丁惟汾在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他当选主席团七位成员之一,同时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他返回北京。3月,丁惟汾和李大钊一起带人向段祺瑞请愿,结果北洋军警开枪射杀请愿队伍,造成了两百多人死伤,为了躲避军警的抓捕,丁惟汾和李大钊只好带人躲进苏联大使馆。
7月,丁惟汾离开北京到广州,参与讨论北伐的事情,丁惟汾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青年部长等职务。
1927年,丁惟汾担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
陈果夫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李烈钧等人组建了“中央特别委员会”,这时候丁惟汾、戴季陶、陈果夫三人,为了支持蒋介石复出,在广州成立了“中央俱乐部”,也就是“CC系”,为蒋介石摇旗呐喊。12月,蒋介石重新上台,戴季陶到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丁惟汾调往北平政治分会,因此“CC系”由陈氏兄弟负责。
1928年,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丁惟汾和陈果夫一起提出《中央党部改组方案》,并且担任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部长。
1929年夏,丁惟汾担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
1930年,丁惟汾的学生王乐平参加反蒋活动,蒋介石派特务去刺杀王乐平,丁惟汾知道这件事后,跑去向蒋介石求情,希望放王乐平一次,但最后王乐平还是刺杀,这让丁惟汾对蒋介石有了芥蒂。
王乐平
1931年6月,丁惟汾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12月,丁惟汾兼任监察院福院长。
1935年此后,丁惟汾两次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委。
虽然蒋介石表面很重用丁惟汾,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会叫丁惟汾七哥,但这都是因为丁惟汾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还想利用他的威望帮自己,等蒋介石权力稳固后,就冷淡了丁惟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丁惟汾辞去所有职务,只要了一个国防委员会委员的虚职,一直在重庆居住,开始淡离政坛。
1949年,丁惟汾去往台湾,担任国民党监察委员、评选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54年5月,丁惟汾在台北去世,终年八十岁。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