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的iPhone:Air系列销量滑铁卢下的苹果“战略固执”

2025年11月,iPhone Air的市场表现与苹果的战略定力形成鲜明反差。一边是首周激活量仅5万-5.5万台、不足iPhone 17 Pro Max单周销量1/10的“滑铁卢”,第三方平台开售5天即降价700元,供应链更是削减超80%产能转产iPhone 17系列;另一边却是摩根大通与TD Cowen报告显示,苹果坚持2026年推出iPhone Air 2、2027年迭代第三代,并维持2025年Q3/Q4 300万/700万部的产量预期。这种“销量遇冷不改节奏”的操作,将苹果的“战略头铁”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象:销量与战略的“双重分裂”

iPhone Air的市场颓势远超预期。据第三方数据,其预售订单占比仅6%,远低于苹果内部15%的预期;国行二手残值比海外版低20%,美版卡贴机一个月内跌价1500元,渠道价格体系濒临崩溃。郭明錤等分析师指出,供应链已将2026年Q1 iPhone Air产能缩减80%以上,部分定制化组件甚至提前停产。

但苹果的战略定力丝毫未减。投行报告显示,苹果不仅未暂停迭代,还为iPhone Air系列规划了清晰的三年路线图。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财年Q4电话会议上,库克对iPhone Air销量问题避而不谈,仅强调“长期看好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这种“选择性回避”进一步强化了外界对其“头铁”的认知。

底气:苹果“不回头”的三重逻辑

品牌溢价的“护城河执念”是核心动因。苹果历来拒绝为短期销量牺牲品牌定位,即便iPhone SE系列曾面临类似困境,也未采取大幅降价策略。对于定价4999元起的iPhone Air,苹果担心降价会冲击iPhone 17标准版(5999元起)的市场空间,更可能削弱整个产品线的高端形象。“苹果宁愿接受短期亏损,也不愿打破‘从不贱卖’的品牌惯例。”行业分析师张博指出。

产品矩阵的“卡位需求”支撑其坚持。在安卓阵营中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苹果需要iPhone Air填补4000-5000元价格带空白,与小米17 Ultra、华为Pura 9等机型抗衡。尽管当前失利,但苹果认为该价格段的长期价值不可放弃,计划通过iPhone Air 2改进续航(当前机型因超薄设计削减电池容量遭诟病)、升级影像系统来挽回市场。

供应链的“弹性缓冲”提供操作空间。瑞穗证券报告显示,苹果将iPhone Air削减的100万台产能转产至iPhone 17系列后,全系列出货预期反而从8800万台提升至9400万台。这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供应链调度能力,让苹果无需为单一机型的销量波动调整整体节奏。

摩根大通与TD Cowen的乐观基于“技术迭代论”,认为iPhone Air的当前问题源于“为薄牺牲体验”的产品设计,而非市场需求本身。其报告预测,iPhone Air 2若解决电池短板并搭载A19芯片,销量有望回升至千万级。

但郭明錤等分析师提出“需求本质论”反驳:“中端市场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苹果在该领域缺乏安卓阵营的硬件堆料传统与价格灵活性。”数据显示,同价位的小米17 Ultra首周销量达32万台,是iPhone Air的6倍,其1英寸主摄+5000mAh电池的配置组合更契合中端用户需求。

风险与机遇:“头铁”背后的生死局

苹果的“战略固执”暗藏两大风险:一是若iPhone Air 2仍未达预期,持续投入将导致研发资源浪费,拖累整体利润率;二是安卓阵营可能借机巩固中端优势,进一步压缩iPhone的市场份额。

但机遇同样存在。若苹果能在迭代中平衡“轻薄”与“体验”,并在定价上做出小幅让步,凭借iOS生态优势,iPhone Air仍有翻盘可能。“毕竟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不合适的价格。”某电商平台手机品类负责人表示。

对于苹果而言,iPhone Air系列的“头铁”坚持,既是对自身产品哲学的捍卫,也是一场与市场规律的豪赌。2026年iPhone Air 2的表现,将决定这场“战略固执”究竟是远见卓识,还是决策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数码   销量   固执   苹果   战略   系列   市场   产能   阵营   价格   机型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