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2025年下半年,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掀起了全球供应链的巨浪。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打破了国际投资规则,也点燃了中国的反制怒火。
短短几天,全球车企陷入芯片恐慌,欧洲制造业乱了阵脚。而中国只用一纸稀土出口新规,就让荷兰的科技巨头阿斯麦陷入困境。
当中国亮出底牌后,荷兰还敢继续这场“技术豪赌”吗?

故事要从2025年9月底说起。美国商务部突然推出所谓的“50%股权穿透”规则,要求被列入管制清单企业的控股子公司一并受到制裁。
紧接着,荷兰政府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
看守首相斯霍夫领导的过渡内阁,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启动了一项上世纪50年代制定、从未使用过的“战时工具法”,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控制权。
这个决定在国际法律层面上几乎站不住脚。

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花300多亿元人民币从德国英飞凌手中全资收购的企业,产权清晰,合法合规。
荷兰作为欧盟国家,本应尊重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但他们却一夜之间撕毁了投资协议,不仅解除中方派驻的高管职务,还将公司托管给所谓的“第三方”。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打着安全的旗号抢资产”,比殖民时代的掠夺手段更赤裸。

荷兰的算盘很简单:有美国撑腰,吃下安世这块“肥肉”不但能赢得华盛顿的欢心,还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多占一席之地。
可他们忘了,安世的核心生产能力并不在荷兰,而在中国。
公司80%的封测、制造环节都设在中国苏州、上海和无锡,一旦中国断供,荷兰手里的那点“壳公司”根本运转不起来。

果然,事件爆发不到一周,全球汽车行业开始连锁反应。
宝马、大众、福特、本田等车企纷纷报告芯片短缺,部分装配线被迫减产甚至停工。
远在南美的巴西政府也紧急出面,因为本国汽车制造业严重依赖安世的逻辑器件。
一个小小的政治决定,竟然牵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神经。
荷兰政府这下是真正“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更糟的是,荷兰国内的政治环境也不稳定。
斯霍夫政府早在6月就已倒台,属于临时过渡性质,却在权力交接前做出如此重大决定,显然是“临走前的疯狂”。
此举不仅激怒了中国,也让欧洲盟友深感不安。
欧洲媒体评论称,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投资信任,还暴露出荷兰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面对如此挑衅,中国没有多说空话,而是迅速亮出硬手段。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及其分包商实施出口管制,暂停向荷兰出口关键半导体部件。
这一步棋打得极其精准,安世的核心生产线全部在中国,这意味着荷兰政府接管的公司从那一刻起,实际上成了“空壳”。
真正让荷兰慌了神的,是中国随后推出的稀土出口新规。

12月1日起,中国将对涉及稀土的特定产品实行出口许可与终端报备制度,其中最关键的两条规定震动了全球科技界:凡是含有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光刻机类设备,无论产地在哪里,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
凡涉及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与测试设备,一律实行逐案审批。
这两条新规直击荷兰的命门。

因为荷兰的“国宝级”企业阿斯麦,是全球光刻机唯一的EUV供应商,而这些光刻机的镜头抛光、磁体、电机几乎都依赖中国稀土材料。
数据表明,阿斯麦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占中国全球稀土出口总量的26.4%。
其中,仅高纯度铈基抛光粉就占了他们生产成本的近20%。
新规落地后,阿斯麦的生产线几乎被“卡脖子”。光刻机的良品率下降、交货周期延长、成本飙升。

更致命的是,中国大陆市场占阿斯麦订单的20%,一旦无法正常交付,不仅损失数亿欧元,还可能被竞争对手趁机取代。
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因此陷入恐慌,欧洲多家供应商开始呼吁“荷兰政府必须纠正错误,否则整个欧洲制造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荷兰本土经济也迅速受到冲击。

安世和阿斯麦这两家巨头支撑着荷兰约6%的工业出口,一旦它们出问题,荷兰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据统计,光是安世半导体供应中断导致的损失,荷兰每天就要付出230万欧元的代价,此外还要面临来自欧洲车企的违约索赔。
面对这样的现实,荷兰国内舆论开始转向,许多议员公开批评斯霍夫政府的“盲目附美”政策,认为是其“政治赌博”引发了这场经济灾难。

而中国的反击远不止经济层面。
通过稀土新规,中国实际上掌握了对全球高端制造产业的主导权。
稀土是电机、芯片、激光器等关键设备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90%的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这一次的出口许可制度,不仅是对荷兰的回应,更是对那些试图以政治手段打压中国科技的国家的一次警告:想与中国做生意,就要遵守规则。

经济的连锁反应最终演变成政治危机。
10月29日,荷兰举行了拖延四个月的众议院大选,斯霍夫领导的看守政府终于黯然下台。
新上台的六六民主党虽然在选票上占据微弱优势,但要收拾这场“安世烂摊子”绝非易事。
因为此时的荷兰,已陷入国际孤立:美国的支持有限,欧洲盟友心怀怨气,中国态度强硬,国内舆论则一边倒地要求新政府“恢复对华关系”。

接下来的几天,局势进一步升级。
11月3日,荷兰最高法院开庭审理闻泰科技的紧急撤销申请,法官罕见地表示需“等待外交层面的磋商结果”。
这意味着案件已超出司法范畴,成为外交问题。
而欧洲各国也开始采取行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荷兰在11月10日前解决芯片供应问题,否则德、法、意三国将联合启动“欧盟芯片法案第十七条危机豁免”,绕过荷兰直接与中国沟通合作。

这一消息一出,荷兰政坛彻底炸锅。斯霍夫政府被指“亲美反欧”,新内阁还未组建完成,就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欧洲媒体评论称:“荷兰一心讨好美国,结果让整个欧盟为其行为买单。”而中方则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任由国际舆论发酵。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已迅速实现独立运营。
根据闻泰科技最新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近一半。

安世中国团队全面接管供应链、研发与销售体系,生产正常,订单稳步上升。
换句话说,荷兰抢到的只是一个空壳,而真正的核心资产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闻泰科技的业绩表现更是亮眼。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5.13亿元,同比暴涨265%,扣非净利润增长近10倍。
公司成功剥离低毛利业务,半导体成为主要利润引擎。

可以说,这场危机反而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一次加速器。
全球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供应链风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倾向于,与中国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对他们来说,政治风险远比成本更可怕。
安世事件让世界看到:一个国家若以政治为借口干涉市场,最终只会被市场抛弃。

安世半导体事件,不仅是一场企业层面的纠纷,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脆弱与真实。
荷兰以为在美国的支持下能轻松夺得利益,却低估了中国的韧性与反击能力。
事实证明,面对无理强夺,中国不再忍让,而是以实力与规则回应挑衅。
稀土新规让全世界明白,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更是产业链安全的“掌舵者”。
这场博弈的胜负,其实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它关乎国家尊严,也关乎全球合作的未来。
合作与尊重,才是现代文明真正的底线。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