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伤肤,中医调养正当时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护理组 蒲继红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 钱方

霜降已过,秋意渐浓

随着天气转凉,空气湿度下降

许多人开始出现皮肤干燥

紧绷、脱屑甚至瘙痒等问题

这在中医学上称为“秋燥伤肤”

正如《素问》所言:“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秋季燥邪当令,最易损伤肺脏,而“肺主皮毛”,故而皮肤问题在秋季尤为突出。很多人开始感到皮肤紧绷、口干舌燥,甚至出现脱屑、瘙痒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在作祟。

皮肤科医生和大家聊聊

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

帮我们的肌肤安然度过

这个“多事之秋”

为何中秋前后皮肤特别容易“闹情绪”?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秋季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肺脏相对应。“肺主皮毛,其华在毛”,肺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津液输布到体表,温养肌肤,润泽皮毛。 而秋燥之气,最容易损伤的就是肺。

肺脏喜润恶燥,一旦被燥邪所伤,其宣发功能就会失常,则输布津液的功能失常,肌肤失于濡养,就会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因此,秋季的所有皮肤问题,其核心病机往往在于 “津液耗伤,肺失宣肃” 。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经皮水分流失增加有异曲同工之妙。

针对秋燥伤肤的特点,我们的护肤策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补水,中医防治讲究“三润”法则,即润肺、润脾、润肤。

01润肺:护肤之根

肺是水的上源,只有肺源充足,皮肤才能得到深层灌溉。

饮食建议: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银耳、山药、百合、莲藕。经典的冰糖炖雪梨、银耳莲子羹都是中秋时节润肺养颜的绝佳甜品,胜过任何昂贵面膜。

生活建议:早晨可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肺宣发清气。避免大声说话、过多言语,以免耗伤肺气。

02润脾:生津之源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津液和气血。健脾就是为身体“造水”。

饮食建议: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南瓜、红枣、蜂蜜。早餐喝一碗小米南瓜粥,既能温暖脾胃,又能滋生津液。蜂蜜是秋季润燥的“明星”,早晚一杯温水蜂蜜水,润肠通便,皮肤自然光洁。

重要提醒:中秋佳节,月饼虽美味,但多为高糖、高油、腻滞之品,易加重脾胃负担,生湿生热,反而可能引发痘痘。浅尝辄止,品尝团圆之意即可,切勿过量。

03润肤:固表之标

在内部调理的同时,外部护理要为皮肤建立一道“保湿屏障”,锁住水分,防止外燥侵袭。

清洁: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皂基类产品,选用含氨基酸等温和成分的洁面乳,水温不宜过高。

护肤:护肤品可更换为以保湿、滋润为主的功能性产品。成分上可关注透明质酸(玻尿酸)、神经酰胺、角鲨烷等。中医里,许多药妆品牌也会添加灵芝、沙参、麦冬等滋阴中药提取物。

沐浴:减少沐浴次数和时间,忌用力搓澡。浴后趁皮肤微湿,立即涂抹身体乳,锁住水分。

一杯秋日润燥茶

取百合10克、麦冬10克、北沙参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此茶能滋阴润肺、生津止渴,从内部缓解皮肤干燥,堪称“可以喝的保湿水”。

一碗滋阴润肺粥

银耳百合粥:将泡发的银耳、百合与大米同煮为粥,出锅前加入适量冰糖。早晚食用,润燥效果极佳。

一个安神养肤的习惯

“中秋”之名本就寓意着“昼夜均而寒暑平”。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原则。熬夜最伤阴血,保证在子时(晚上11点)前入睡,就是最好的“美容觉”,能让肌肤在夜间得到充分的阴血滋养。

一份舒畅的心情

秋对应七情中的“悲”,易使人产生悲秋之情。情绪低落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对皮肤的濡养。多与家人朋友团聚,保持心情开朗,气血调和,面色才会红润有光。

秋天是收获和团圆的季节

也是我们呵护肌肤

为健康储蓄的关键时期

让我们顺应天时

用传统中医的智慧

以内养外,由表及里

在这个金秋

不仅收获团圆的甜蜜

更能收获一份如水月色般

温润皎洁的健康肌肤

【科室简介】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养生   中医   皮肤   津液   肌肤   银耳   秋季   气血   肺脏   滋阴   百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