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承载着广东地域饮食文化的粤菜代表
白切鸡
意外火出圈了
厨综比拼做白切鸡被指“老”
全进华遭淘汰:评委不是广东人
9月2日,在一档厨艺综艺中,全红婵哥哥全进华以“村席大厨”身份参加,他选用自家果园养殖的180天走地鸡制作传统广东白切鸡,强调鸡需养足天数以保证皮脆肉紧的口感。
然而,评委指出他制作的白切鸡口感偏老、不够嫩滑。
岳云鹏也表示,整体口感偏硬,但也指出可能是当地的口味。
面对评判,全进华坚持广东风味的“老鸡标准”。他在节目中解释:广东白切鸡讲究用养殖180天的鸡,追求的是肉质紧实有嚼劲,要是用30-60天的嫩鸡来做,反而会被认为不正宗,在广东饭店用嫩鸡做白切鸡甚至会被客人投诉。
尽管全进华感到不理解,但评委基于通用烹饪标准对 “嫩滑” 口感的考量,最终全进华首轮遭淘汰。
节目播出后
这一片段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相关话题
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一场围绕“什么样的白切鸡才正宗”的议题
迅速展开
从白切鸡的选材、烹饪手法
到“老鸡好还是嫩鸡好”的口味抉择
眼下已到了
“谁能比广东人更懂白切鸡”
“我不信除非真给我吃到”环节
评论区意见出现分歧
嫩鸡?老鸡?
广东人的白(切鸡)月光是谁?
有广东网友力撑全进华,认为180天走地鸡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认为鸡口感老是“唔识食”。
湛江人也现身说法,称当地做白切鸡确实选用这种肉质脆而紧实的,“180天也不算老鸡”。
有网友指出,美食的评价很多是从个人经验和口味出发,而很多美食也有一定地域性。还有网友指出:“不是鸡养得久的问题,靓的白切鸡肉熟骨带红,重点是浸鸡技术没到位。”
不过,就算是白切鸡,在广东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偏好。
关于这一点,9月4日,记者采访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二星级”粤菜师傅冼伟文,其称自己也听说了全红婵哥哥上节目制作广式白切鸡一事,对此他也表示“众口难调”,不同地域的人,对鸡肉口感和风味有着不同要求。
冼伟文介绍:
像广州地区制作白切鸡通常选用的鸡种为清远1号麻鸡,“重量不要偏大,最好毛鸡在三斤二左右,还有繁育时间最好在160天到180天,它的价格也更贵一点。”在他看来,不同地区制作白切鸡的方式也不相同,湛江白切鸡口感较硬,肉质稍微要厚实些。
“另外蘸酱也不同,广州是姜葱,湛江用酱油、沙姜或者是蒜泥。”冼伟文表示,白切鸡的制作环节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要想鸡达到“皮爽肉滑,骨都有味”,就得让鸡过冷水,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鸡肉质感更加爽口。
浸鸡的汤底盐度及药材的用料都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调节,天气热盐度就会低一点,天气冷盐度就会高一点。
广东人说的“鸡有鸡味”是什么?
广东人对鸡的最高评价是有“鸡味”,粤菜的精髓在于“鲜”,对一只鸡最大的尊重,就是把它最本真的味道,也就是“鸡味”给激发出来。
这“鸡味”,就是鸡肉那种恰到好处的嚼劲,还有充满口腔的浓郁香气。
“鸡味”的来源主要和谷氨酸盐、核苷酸有关,前者是味精,后者是鸡精的关键成分。
这种迷人的风味,跟鸡的生长周期关系很大——养得够日子,风味才足。
在湛江这座北纬21°的滨海之城,不仅藏着蔚蓝的海岸与火山湖泊,还孕育了“一口入魂”的传奇美味——湛江鸡。
湛江鸡天生一副“好身板”,加上雷州半岛红土地富含营养元素,鸡农更喜欢散养,任其食虫、食草、食杂粮自然生长,养足日的鸡肉质紧实弹牙,自带“鲜气”傲走于“鸡界”。
湛江白切鸡主要采用“浸”法烹制,烹制时讲究先以猛火迅速升温,随后转小火慢浸,水温控制后,慢浸约15分钟,确保鸡肉嫩滑多汁,皮金黄带网状,骨脆髓红为佳。
一碟合格的湛江白切鸡要做到刚熟不烂,鸡肉甘、香、滑,通常配一碟本地沙姜酱油,就能激发出原始的味觉享受,吃起来弹牙有嚼劲,让人停不了口。
俗话说
无鸡不成宴
视鸡如命的广东人
可能在谈论
“到底哪种白切鸡更正宗”的同时
已经吃了起来
不仅吃
还要变着花样吃
白切鸡、豉油鸡、姜葱鸡
手撕鸡、盐焗鸡、沙姜鸡
太子鸡、虎皮凤爪……
朴实的老广
爱吃鸡爱到骨子里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
处处都不能少了它
比如,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只玉雕白切鸡。
广东地铁“羊城通”,又把这只白切鸡,做成了地铁卡。
交通工具有三脚鸡、电鸡;钱是一蚊鸡,十蚊鸡;形容词有静静鸡、走鸡、执死鸡、偷鸡……
一句话,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逃离广东!
来源:湛江日报、九派新闻、广州广播电视台、广东非遗、科普广州、槽值、网友评论
编辑:宁宁
责编:李君伟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