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现在网购时,不少人都碰见过“先用后付”,听着“先拿商品后给钱”挺方便,很多人顺手就用了,没太当回事。
直到央视把它的黑套路扒了出来,好多人这才惊觉,自己没主动开通,却收到一堆没买过的快递;明明没刻意花钱,账单却越积越多,甚至还悄悄影响了信用。
你手机里的“先用后付”,是不是也在你没注意的时候悄悄开着?
那些看似省心的支付选项背后,藏着超额消费、信用受损的坑,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没在不经意间,已经掉进了这个陷阱呢?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糟心事,自己明明没主动开通“先用后付”,可某天突然收到一堆没买过的快递,想关掉这个服务吧,翻遍手机设置都找不到入口,折腾半天也没弄明白。
有时候买东西没感觉,等账单出来才发现花超了,甚至还会牵扯到信用问题。
投诉平台上关于“先用后付”的投诉也不少,里面有不少让人吃惊的事。
比如有13岁的孩子用家长账号下单,一下子买了200多件东西,花了不少钱;还有更离谱的,孩子居然通过这个功能买到了成人用品。
这事儿特别不负责任,平台连谁在下单都没搞清楚就随便让买,太不应该了。
时先生就因为没及时还款吃了亏,之前买狗粮的时候余额不够,系统自动用了“先用后付”,他自己没注意忘了还款。
等接到催款电话才知道,不仅信用分被扣了,还多出来一笔逾期费,本来没多少钱的东西,最后反而多花了冤枉钱。
其实“先用后付”本质上跟贷款差不多,只是换了个说法。
有些平台给的额度最高能到两万,开通起来还特别容易,几乎没什么门槛。
可一旦忘了还款,平台里的信用会受影响,以后想办贷款、申请信用卡,都可能因为这个事儿被卡住。
平台为了让更多人用“先用后付”,经常用“零元下单”这种说法,听着就像不用花钱就能拿东西似的。
老年人本来就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也看不懂那些绕人的专业术语,很容易就信了这话,稀里糊涂就点了开通。
这简直就是故意玩文字游戏,明着欺负老人不懂。
付款界面设计也藏着小心思,每次付款的时候,“先用后付”几乎都排在第一个选项。
大家买东西急的时候,谁会仔细看每个选项啊,往往点一下就过去了,等反应过来已经开通了,这明显就是钻了大家图省事的空子。
开通的时候还有个大漏洞,很多平台看的是第三方的支付分,可这个支付分根本没规定用户年龄。
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只要支付分够,就能轻松开通,而且开通后买东西不用输密码,一键就能下单,平台完全没尽到审核的责任。
更气人的是“开通容易关闭难”,开的时候可能点一下就成,可真要关了,就得费大劲。
在设置里翻来翻去,找半天才能找到“先用后付”的入口,有时候还得完成一堆操作才能继续。
在“先用后付”的受害者里,老年人占了不少。
像吴先生的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开通了服务,短时间内买了好多用不上的东西;还有80岁的孙老伯,明明把服务关了好几次,可过段时间又自己开通了,钱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老人自己都懵的。
加上“免密支付”之后,老年人的消费风险更大了,买东西不用输密码,也不用确认,手指一点就下单了。
老人根本没感觉自己在花钱,有时候收到账单才知道欠了钱,本来老人的退休金就不多,这么一来经济负担一下子就重了。
就连年轻人也躲不过这个坑,比如南京有位女士,上次买东西赶时间,付款时没细看,直接点了第一个选项,结果开通了“先用后付”,等反应过来想关掉,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还有些年轻人,买东西的时候高兴,看着喜欢的就下单,没注意“先用后付”的额度,最后账单出来才发现花超了,只能自己想办法凑钱还。
家里的小孩也可能惹出麻烦,现在的孩子接触手机早,有时候拿父母的手机玩,不小心点到“先用后付”就下了单。
不管是不会用手机的老人、粗心的年轻人,还是不懂事的孩子,都可能被“先用后付”坑。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受害者,说明这不是偶然情况,每个家庭都得提高警惕,别一不小心就“被负债”。
要解决“先用后付”的乱象,平台得先扛起责任。
技术上得好好改进,比如对接身份验证系统,确认是成年人在操作才能开通,别让小孩随便用;开通的时候也得明确提醒用户,告诉大家这不是免费的,逾期会有什么后果。
关闭流程也得简化,别再让用户找半天入口,也别搞选关闭原因、反复挽留那一套,用户想关,点几下就能完成,这才是尊重用户的选择。
咱们自己也得提高警惕,别稀里糊涂就开通服务。
得记住怎么关“先用后付”——进平台的设置,找到支付相关的选项,里面就能看到“先用后付”,点进去选关闭就行。
平时也得多看看支付设置和订单明细,定期检查一下,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
社会层面也得帮着普及这些风险,可以在社区里开点亲子消费的小课堂,告诉家长们“先用后付”的坑,教大家怎么管好自己的手机,别让孩子乱操作。
也可以通过小区公告、短视频这些简单易懂的方式,给老年人讲讲怎么辨别平台的套路,别再被“零元下单”骗了。
同时也得推动出台行业规矩,明确平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开通必须经过用户明确同意,不能默认开通;
逾期的惩罚也得透明,不能随便加费用,有了规矩,平台才不敢乱搞。
另外大家也得理性看待“先用后付”,别觉得方便就随便用。
它不是免费福利,本质是先借钱再花钱,得看看自己的经济能力,能还上再用,别被“先享受”的感觉冲昏头,最后花超了钱、影响了信用,反而得不偿失。
别再被“先用后付”、“先拿东西后给钱”的表面方便迷惑,央视曝光的那些黑套路,就藏在日常支付的细节里。
可能是你没注意时悄悄开通的服务,可能是翻半天找不到的关闭入口,也可能是不知不觉积起来的账单,甚至悄悄影响信用。
赶紧拿起手机,去各个购物平台的支付设置里查一查,没主动开的“先用后付”赶紧关掉,已经开了的也及时处理。
别等收到莫名快递、看到欠账单才着急,多上点心检查,才能躲开这些不经意就会踩中的坑,守住自己的钱包和信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 光明网 2024-12-16 0元购后背上“贷款”?你被“先用后付”坑了吗
2. 经济参考报 2025-04-01新模式滋生风险 警惕“先用后付”“套路”消费者
3. 新闻晨报 2024-11-12 “差点没了600元?!”双十一刚过,众人吐槽先用后付带来“惊吓”,实测取消不太容易
4. 电商平台搞“先用后付” 诱使未成年人屡屡“被负债”,2025-06-10,北青网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