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飘现在是真有点难了,2025年上半年,这家曾经靠“绕地球”广告语火遍全国的奶茶品牌,净亏损直接扩大到9739.1万元,同比跌幅超过200%。
要知道,它巅峰时年销12亿杯,还成了“奶茶第一股”,现在却连半年报都连续六年亏损,这落差说出来都让人唏嘘。
曾经的“奶茶一哥”:靠3.5元一杯喝出上市神话
香飘飘的崛起,放在当年真是教科书级的快消案例。
2005年的时候,创始人蒋建琪看到街头奶茶店火,灵机一动搞出了冲泡杯装奶茶,定价3.5元一杯,刚好卡在大众能接受的价位,那时候它的营销是真敢砸钱。
2006年直接投3000万上湖南卫视打广告,“杯子连起来绕地球”这句话一出来,全国没几个人不知道香飘飘。
我记得那时候过年走亲戚,家里茶几上总摆着几杯,方便又有面儿。
到2017年,香飘飘直接冲上上交所,成了“中国奶茶第一股”,市值最高超过140亿,年销量也破了12亿杯。
那时候它哪是卖奶茶,简直是卖“便捷消费”的风口,大家没那么多时间等现制奶茶,开水一冲就能喝,刚好踩中了当时的需求点。
可谁能想到,巅峰之后就是滑坡,2019年开始,业绩就一年不如一年,2024年营收跌了9个多点,净利润也降了近10%,销量掉到9.84亿杯,比前一年少卖1.2亿杯。
本来以为2025年能缓过来,结果上半年直接亏了近亿,这下滑速度,连老顾客看了都得摇头。
内外夹击:现制茶饮抢市场,自己还“内耗”
香飘飘的问题,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外面的压力和家里的麻烦凑到一块儿了,先说说外面的“敌人”,现制茶饮这几年真是杀疯了。
蜜雪冰城开了快4万家店,古茗也破了1万家,2024年整个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都到3127亿了,还在涨。
以前香飘飘靠“便捷”吃饭,现在外卖20分钟就能送杯现制奶茶过来,比冲泡也就慢十几分钟,可人家是新鲜做的,口感差太多。
我身边的00后就说:“花5块钱买冲泡的,不如多花2块喝现做的,还能选糖度加小料。”
很显然,消费者的嘴早就被养刁了,香飘飘那套“便捷牌”不管用了,更麻烦的是它自己的“内耗”。
为了救场,香飘飘早就开始做即饮奶茶,比如Meco果汁茶,2025年上半年即饮收入占比都超过50%了,可毛利率才24.88%,比冲泡类的44.4%差了近20个点。
本来想靠即饮拉营收,结果赚不到钱,等于白忙活,销售费用更是个“吞金兽”。
2024年花了7.61亿,是当年净利润的3倍,2025年上半年又花了3.31亿,费用率高达32%。
我查了下,行业平均也就18%左右,它这是靠砸钱换销量,可钱砸出去了,业绩没起来,这不就是“赔本赚吆喝”吗,还有管理上的问题。
蒋建琪家族握了近八成股份,外面请来的高管根本待不住,2017年至今,3位高管任职都没超过一年,最近的那位原宝洁高管,2023年请来,不到一年就走了。
家族管理加职业经理人留不住,战略上就容易摇摆,一会儿想守冲泡业务,一会儿想攻即饮市场,最后两边都没做好,香飘飘也不是没自救过。
2023年推“原叶现泡”奶茶,主打“0反式脂肪酸”,2025年还请了时代少年团代言,搞虚拟IP“奶龙”做营销,甚至开快闪店吸引年轻人。
可这些动作看着多,没打到点子上,健康产品没讲清楚“适合什么场景喝”,年轻人看了也没印象,代言人和虚拟IP的热度就一阵,过了就没人提了。
现在的香飘飘,就像卡在“老品牌”和“新需求”中间,消费者觉得它还是“高糖、植脂末”的老印象,它想转型健康、年轻,却没找到核心卖点。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即饮市场还在涨,只要它能放下“绕地球”的老包袱,好好聚焦一个方向,比如把健康冲泡奶茶做透,或者优化即饮的供应链降成本,说不定还有机会翻身。
毕竟,市场永远认“好产品”,不是认“老牌子”,香飘飘要是能想明白这点,或许还能再“飘香”一次。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