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汽车圈的洗地新套路又翻新了。
不知道大家刷到没,有品牌放出拆车视频,镜头对着防撞梁、铝合金结构一顿猛夸,字里行间都在传递一个逻辑:“用料扎实”=“车辆质量无敌”。但这套说辞,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从不否认这车的用料有可取之处,过去不少测评视频也客观肯定过这一点。但关键问题是:二三十万的车,用料本就该比十来万的更强,这是行业基本共识,而非值得炫耀的“亮点”。
不信你去拆一台十多万的奇瑞,说不定它的钢结构、防撞梁用料,比某些二三十万的车型还厚道。在中国制造业卷到极致的今天,铝合金、高强度钢梁这些硬件,成本早已大幅下降,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价位车型的“基础配置”,拿基础配置当“王牌”吹,实在没说服力。

新能源车能打破燃油车的垄断、杀进主流市场,靠的从来不是“堆料”。它的核心优势很明确:一是省油省钱,降低用户用车成本;二是契合产业政策支持,顺应环保趋势;三是踩中智能化浪潮,这也是新能源车真正的竞争力所在——三电系统的稳定性、主动安全的可靠性、自动驾驶辅助的实用性,这些才是拉开车型差距的关键。
可现在某些品牌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了。最初宣传时,满屏都是“智能驾驶”“AEB自动紧急制动”,结果实测下来,和头部企业的差距一目了然;眼看智能技术吹不动了,画风立刻突变,转头开始狂吹“堆料”“外观设计”“氛围灯数量”。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返祖”,当核心智能技术跟不上行业节奏,就只能拿“我们用了好材料”来转移视线、掩盖短板。

必须承认,用料扎实是车企的良心,也是被动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如果车辆本身的刹车系统、牵引系统、控制系统存在缺陷,再硬的车身也可能变成“移动攻城锤”——不仅撞别人时破坏力更强,还根本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近期网上流传的不少车型撞树、撞护栏、冲上绿化带的视频,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一辆好车的评价维度,从来都是立体且全面的。用料只是其中一环,智能驾驶是否可靠、底盘调校是否稳健、刹车反馈是否线性、三电系统是否安全……这些维度缺一不可。只盯着“用料”这一个点反复强调,试图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本质上就是车企对自身产品的“不自信”。
别再拿“我们都用铝合金”来糊弄消费者了。大家买新能源车,要的不是车身有多“硬”,而是行驶过程有多“稳”;不是追求“撞不坏”的被动防护,而是“少撞甚至不撞”的主动安全。
这,才是新能源车本该坚守的发展方向。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