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江苏连云港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反诈大片”。
惊心动魄,充满反转,看得网友们直呼:真痛快!
李女士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拿手机看消息。
忽然,一个好友申请跳了出来,李女士没多想,顺手就点了同意。
谁料,正是这一简单操作,令她一步步走向骗子的陷阱。
加上好友后,对方很热情,先是和李女士话家常,后又声称自己有个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
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事不方便操作,就想请李女士帮忙,到时候带着她一起发财。
对方这番话说得天花乱坠,李女士也起了疑心:天上哪能掉馅饼。
然而,就在她疑惑之际,对方一番操作,令李女士卸下了防备。
两天后,李女士的账户上收到一笔50万元的转账。
对方说,这钱是真的,不信你去银行柜台取4万试试。
李女士来到银行,果然取出4万块钱,但恰恰是这个节骨眼上,她意识到有问题。
“事情也太顺利了,赚钱也太简单了!这不合常理。”
随后,她一边稳住骗子,一边向银行人员说明情况,第一时间将这50万元冻结。
随后,她拨打了报警电话。
经过警方调查,那50万元是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赃款,企图用李女士的账户进行洗钱。
骗子用此骗术,得逞过很多次,但这次碰上谨慎敏捷的李女士,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如今,就像网友开的那句玩笑: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
信息爆炸的网络,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以辨别。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但李女士的经历,却告诉我们:
无论现实多复杂,人只要有自己的“保命法则”,人生也不会陷入困境。
来源:视觉中国
抵得住诱惑,降得住欲望
前几天,听同事说起一件事。
某跨国公司香港分公司的财务人员,收到一则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的消息。
对方神神秘秘地说,经过层层筛选,总公司打算给该分公司安排一项机密交易。
倘若事成,不仅分公司,就连这位财务人员,都能狠狠赚一大笔。
起初,财务人员一听,感觉这太像钓鱼诈骗了,就不再理会。
但接下来的一幕,令财务人员彻底迷惑了。
对方邀请他参加高管的视频会议,会议上正式任命他为机密交易的领头人。
任命结束后,这位首席财务官要求他先把分公司几千万利润转过去。
财务人员一听,心里起了疑:视频会议也可能是AI技术合成,不可尽信。
但一想到机密交易带来的分红,以及自己的前途,财务人员竟然打算赌一把。
最后,他分15次,先后给首席财务官汇过去7000万元。
5天后,发现被骗,他幻想的金钱与权力,统统落了空。
纵观整件事,这位财务人员并非没有警惕之心。
怪只怪,这份警惕最终输给了内心的欲望,使得他在诱惑面前,乱了阵脚。
其实,这种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
见人送礼品、送鸡蛋,送会员,就留下联系方式,一步步陷入骗子的掌控;
听说了什么投资项目,就头脑发热跟风投钱,结果赔得倾家荡产。
有时候就很疑惑,那么明显的骗术,怎么会有人信?
究其根本,还在于人心中的欲望,难以降服;对外界的诱惑,难以抵抗。
保命第一法则,便是克制欲望,摒弃赌徒心理。
来源:视觉中国
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驶得万年船
我真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
朋友丽丽(化名),原本是我的同事,去年生二胎后就辞职了。
自从当了全职宝妈,她就没了收入,天天想着做点啥买卖。
也是在去年,她老家的一个表姐来看望她和孩子,顺口说起在网上“刷单”的事。
表姐还给丽丽看了银行卡收款明细,一笔笔返现,几百元,几十元,每天都打进来。
表姐还说,这活简单,玩手机的同时就能干,特别适合宝妈。
丽丽一听,心动不已,虽然她听过刷单骗局,但自家表姐肯定不会坑自己。
于是第二天,她就正式加入表姐的团队,开启了刷单的兼职。
通过购买指定商家的商品,完成任务就能返还垫付的钱,还能拿到一笔不定额的佣金。
比如,“刷”一个价值2万元的家电单,交易成功后会得到300元的返佣。
后来,表姐给出的任务,不仅仅是刷单。
有可能是注册一个新媒体账号,给10块钱;有可能是去指定银行办银行卡,给100元。
最开始的几个月,丽丽的确赚到了钱,对表姐更加信任。
所以,当表姐劝她“干单大的”,刷个十几万的,丽丽才没有犹豫。
结果就是这次,表姐收网了,之后直接失联,丽丽十几万元的垫款,就这样被骗走了。
我们听闻了丽丽的事,心里都不好受。
她家庭条件一般,拉扯着两个孩子很不容易。
而十几万块钱,几乎是她家的全部积蓄,要是追不回来,她的日子可怎么过。
她说,要是她一开始就不信表姐的话该多好,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为人处世,还得时刻谨记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凡事多长个心眼,才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来源:视觉中国
遇事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回到开头李女士的故事,整件事的反转是在哪一刻发生的呢?
就在她取出四万元,迅速冷静下来之后。
她加骗子好友,同意提供账户,盼着分一杯羹,都是头脑发热的表现。
倘若继续糊涂下去,取出4万元后再开心地再找骗子谈合作,那等待她的怕是法律的制裁。
所以你看,碰上急事的保命法则,正是冷静、冷静、再冷静。
我还看过一则报道。
75岁的李阿姨,接到骗子电话。
对方谎称自己是教职人员,说她孙子在学校打架,把人打成重伤。
如果不及时拿出10万元私聊,受伤者父母就要把李阿姨孙子送去公安局。
对方语气严厉,咄咄逼人,吓得李阿姨出了一身冷汗。
但几分钟后,李阿姨镇定了下来:“我孙子要是打了人,学校不应该第一时间联系他爹妈吗?怎么联系我这个老太婆,再说,哪有老师帮着人私聊的,正常情况都及时报警了。”
这时,李阿姨想起社区的反诈宣传,基本确定对方就是骗子。
随后,她假装着急,又说自己不会转账,约骗子出来给现金。
而后报警,和警察一起,当场将骗子抓获。
《弟子规》有言:
事勿忙,忙多错。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欲速不达,求速则凶。
遇事别急躁,就不会轻易落入骗子的骗局。
来源:视觉中国
关键时刻,学会向外借力
李女士的事,我还注意到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她取钱后,先向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情况,立刻冻结了账户;
一个是,她向警方报警,将骗子绳之以法,不给骗子打击报复的机会。
这两点,都是关键时刻,向外借力。
这就提醒我们,凡事不要逞强,不要自己一个人硬撑。
该求助求助,该公开公开,涉及安危的事,千万别犹豫。
继续说我朋友丽丽的事。
被骗后,她不敢声张,怕家人责骂,怕外人笑话。
更不敢报警,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做的蠢事。
她的办法就是拼命联系表姐,找各种理由从亲戚那打听表姐的去向。
表姐早就跑没了影,丽丽的这番操作,只会让她失去了资金的最佳追回时机。
那段日子,丽丽内心的压抑、焦虑、害怕,可想而知。
直到她再也承受不住,一下子病倒,家人才发现了这件事。
这世界上,人人都在负重前行。
有人喜欢单打独斗,哪怕步履艰难,也不愿向外借力。
但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尤其碰上狡猾的骗子,一个人根本搞不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遇事一定学会变通,才不至于让自己落入独木难支的境地。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法学教授罗翔老师曾感慨:
人做出什么事来都不要震惊,这不就是人嘛!
现实复杂,人心叵测,再奇葩的骗局,都可能出现。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愤怒,而是退回到自己的阵地,守卫好自己的生活。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不要盲目轻信任何人。
碰上什么事,一定先冷静下来,着手解决时,也一定多借力。
只要咱们树立防范之心,骗子便没有可乘之机。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沐晴。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