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新考古发现:一代倗伯!

铜爵(M3250∶33)局部


NEWS

发现


4月17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3250的发掘资料。


该墓出土17件有铭文的铜礼器,

墓主,

可能为西周早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际的一代倗伯。

墓葬位置示意图

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北村以北约800米处,于2004年被盗后发现。2004~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绛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墓地保存较完整,分三个发掘区,共发掘西周时期墓葬1299座。发现车马坑33座,仅发掘了其中1座。绝大多数西周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头向以西向为主。据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显示,横水墓地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古倗国的墓地,并不见于先秦史料记载。

此次公布的,是其中一座编号为M3250的墓葬发掘情况。

墓葬平面图

墓室(上为西)

M3250位于墓地南部中间,第三发掘区中部近北端,曾被盗扰。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大,墓口面积12.8平方米,墓底面积约16.6平方米,深达9.9米,二层台上部有壁龛。

墓主人骨架因盗扰无存。墓内发现3名殉人,均为头向西,单棺,性别、年龄不详。2人位于南侧二层台上,1人位于北侧二层台上。位于南侧二层台上的一个殉人为仰身直肢,有随葬器物8件。其余两个殉人分别为侧身屈肢和俯身直肢,无随葬器物。根据葬式和随葬器物的有无,推测3个殉人之间可能存在地位差异。

一号殉人(上为南)

二号殉人(上为南)

三号殉人(上为北)


虽然墓葬被盗,仍残存随葬器物385件(套),种类齐全,数量丰富,有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玉器、漆木器、骨器、蚌贝器共七类。


其中包括青铜礼器25件,有鼎、甗、簋、觚、觯、斗、爵、尊、卣、提梁壶、盘、盉等;


兵器3件,有矛、鞘和镦;


工具4件,有錾和凿;


车马器56件,有镳、衔、当卢残块、节约等;其他饰件22件,有衔环泡饰、珠、铃、泡。


原始瓷器有豆2件。陶器3件,有鬲、罐、簋。玉器有管1件;


骨器有卜骨、骨板,均残碎较甚。蚌贝器有蚌鱼、毛蚶、货贝;


漆木器有豆12件、器形不可辨者3件,胎质均腐朽,仅存镶嵌蚌片及蚌泡。


壁龛局部(上为西北)

出土器物(上为西)


随葬的25件青铜礼器中,17件有铭文,作器者有倗姬、太保、南宫姒、盟狈等,还有族氏铭文“五”。“太保”“南宫”为王朝显贵,不论这些器物是属于赗赙之物,还是来源于婚姻关系或战争所得,均突显出倗国在此时已具有较强的实力。墓中出土3件与太保家族有关的器物,说明倗国与太保家族关系密切。但较为特殊的是,出土器物中未见倗伯作器。


铜器铭文拓片

1.方鼎(M3250∶18)内底 2.方鼎(M3250∶18)内壁

3.圆鼎(M3250∶58) 4.圆鼎(M3250∶22)

5.觚(M3250∶21) 6.甗(M3250∶48)

7~9.簋(M3250∶35、39、20) 10.爵(M3250∶32)

11.觯(M3250∶37)内底 12.尊(M3250∶47)

13.提梁卣(M3250∶17)(均为2/3)

铜器铭文拓片

1.提梁卣(M3250∶54) 2.提梁壶(M3250∶34)盖内

3.提梁壶(M3250∶34)内底 4.盉(M3250∶40)内壁

5.盘(M3250∶38) 6.盉(M3250∶40)盖内

(均为2/3)


通过随葬器物与已知年代的器物比较,可知M3250的年代为西周早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际,早于横水M2158,可能与M2158墓主是父子关系。


2019年《考古》发表了M2158的发掘简报,当中提到,该墓的体量较大,墓主为35~40岁的男性。墓内有殉人6名,殉狗2只,有腰坑。随葬品种类丰富,青铜器除没有乐器外,种类基本齐全,数量多,特别是随葬了大量有铭文的青铜礼器,铭文有“伯”“倗伯”“倗姬”,还有“鲁侯”“芮伯”“太保”等。墓葬东部还有一座较大的陪葬车马坑。综合各种因素,考古人员认为墓主是西周王朝分封的倗国一代国君——倗伯。倗为媿姓,其为商代鬼方的后裔,属文献记载的赤狄族群之一。


而本次公布的M3250墓葬明显非同寻常。据发掘该墓葬的考古人员介绍,除了丰富的随葬品外,M3250墓葬东部也陪葬一座较大车马坑,可见墓主非一般贵族,具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从随葬铜矛等兵器也可看出,墓主可能是男性,当为一代倗伯。


部分出土器物


铜方鼎(M3250∶18)


铜方鼎(M3250∶18)内底


铜方鼎(M3250∶18)右侧面


铜方鼎(M3250∶18)背面


铜方鼎(M3250∶18)外底


铜圆鼎(M3250∶19)


铜圆鼎(M3250∶19)内雉骨


铜圆鼎(M3250∶19)内底


铜圆鼎(M3250∶19)外底


铜圆鼎(M3250∶23)


铜圆鼎(M3250∶23)修补痕迹


铜圆鼎(M3250∶58)


铜圆鼎(M3250∶58)内鱼骨


铜圆鼎(M3250∶58)内底


铜圆鼎(M3250∶22)


铜圆鼎(M3250∶22)内猪骨


铜圆鼎(M3250∶22)外底


铜圆鼎(M3250∶43)


铜圆鼎(M3250∶43)外底


铜圆鼎(M3250∶42)


铜圆鼎(M3250∶42)外底


铜圆鼎(M3250∶41)


铜圆鼎(M3250∶41)外底


铜圆鼎(M3250∶44)


铜圆鼎(M3250∶44)外底


铜甗(M3250∶48)


铜甗(M3250∶48)外底


铜甗(M3250∶48)隔箅


铜甗(M3250∶48)嵌铸痕


铜甗(M3250∶48)之鬲内底


铜圈足簋(M3250∶35)


铜圈足簋(M3250∶35)外底


铜圈足簋(M3250∶39)


三足簋(M3250∶20)


铜三足簋(M3250∶20)内底


铜三足簋(M3250∶20)外底


铜觚(M3250∶21)


铜觚(M3250∶21)圈足修补痕迹


铜觯(M3250∶37)


铜觯(M3250∶55)


铜斗(M3250∶56)


铜爵(M3250∶32)


铜爵(M3250∶33)


铜尊(M3250∶47)


铜尊(M3250∶47)外底


铜提梁卣(M3250∶17)


铜提梁卣(M3250∶17)盖


铜提梁卣(M3250∶17)局部


铜提梁卣(M3250∶17)盖内铭文


铜提梁卣(M3250∶17)局部


铜提梁卣(M3250∶54)


铜提梁卣(M3250∶54)盖内铭文


铜提梁壶(M3250∶34)


铜提梁壶(M3250∶34)盖


铜提梁壶(M3250∶34)外底


铜盘(M3250∶38)


铜盘(M3250∶38)外底


铜盉(M3250∶40)


铜盉(M3250∶40)局部


铜盉(M3250∶40)盖内铭文


铜盉(M3250∶40)颈内铭文


铜盉(M3250∶40)外底


铜矛(M3250∶8)


铜鞘(M3250∶1)


铜镦(M3250∶62)


铜錾(M3250∶51)


铜凿(M3250∶52)


铜马镳(M3250∶63-1)


铜马镳(M3250∶63-1)侧面


铜马镳(M3250∶70)


铜马镳(M3250∶71)


铜马衔(M3250∶61-1)


铜节约(M3250∶67-1)


铜节约(M3250∶67-1)背面


X形铜节约


铜衔环泡饰(M3250∶3-1)


铜铃(M3250∶60-1)


铜铃(M3250∶60-8)


原始瓷豆(M3250∶31)内底


原始瓷豆(M3250∶31)


原始瓷豆(M3250∶31)外底


原始瓷豆(M3250∶46)内底


原始瓷豆(M3250∶46)


原始瓷豆(M3250∶46)外底


陶鬲(M3250∶5)


陶罐(M3250∶13)


陶簋(M3250∶36)


玉管(M3250∶69)


蚌鱼(M3250∶30-2)


毛蚶(M3250∶45-1)


毛蚶(M3250∶45-1)内部


货贝(M3250∶7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绛县   提梁   礼器   山西省   铭文   墓葬   器物   西周   山西   墓地   原始   历史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