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说起香港乐坛,很多人只记得邓丽君,可你知道吗?有个女人,让央视春晚打破规矩,让刘德华周润发当众下跪,43场演唱会的纪录至今没人能破。
她为了国籍,放弃了七年的爱情,她叫徐小凤。
1966年的香港,17岁的徐小凤在理发店给人洗头。
那天,两个同学来剪头发,说要去参加"香港之莺"歌唱比赛,硬拉着她一起去。徐小凤推了半天,"我这破嗓子,算了吧。"同学不依不饶:"去玩玩嘛,反正有明星看。"
就这么着,她跟去了。
台上,徐小凤唱了首《恋之火》,低沉沙哑的声音传出来,评委愣住了。这嗓子,和别人都不一样,那两个同学落选了,她反倒拿了冠军。
回家后,徐小凤激动得一宿没睡,可父母泼了盆冷水:"女孩子抛头露面,像什么话?"那年代,唱歌的都被看不起,更何况是女孩。
徐小凤没放弃。她每天磨,每天说,整整劝了三年,父母终于松口:"去吧,别后悔。"
19岁那年,她开始跑场。
旺角的花都夜总会,尖沙咀的首都夜总会,一晚上跑13个场子,晚上8点开唱,一直到凌晨4点。有时候刚唱完一场,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得赶下一场。
最初那段日子,月薪只有600多港币,够干什么?连房租都紧巴巴的。
夜总会老板挑剔得很:"你这嗓子太粗了,我们要甜美的。"徐小凤被拒了一家又一家,直到有个老板说:"这声音有意思,留下试试。"
她怕唱不好,首次上台前,硬是苦练了500首歌,弥敦道那条街,她从旺角唱到尖沙咀,一天最多13场,嗓子都唱哑了。
后来客人们发现,这个穿长裙、烫卷发的女孩,声音像大提琴一样浑厚,听着特别有味道,她在哪个场子,哪个场子就爆满。
1969年,机会来了。
指挥家文就波听了她唱歌,当场拍板:"跟我去录唱片。"徐小凤飞到吉隆坡的录音棚,两天时间,12首歌,全录完了,这速度,现在的歌手听了都得傻眼。
那会儿设备简陋,单声轨录音,连乐谱都没有,可徐小凤不在乎,她把这些歌分成《墙》《秋夜》《恋之火》三张专辑,正式进了歌坛。
接下来的日子,她像开了挂。
1973年,签约永恒唱片公司,几乎每年出一张专辑。到了1977年,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她的《梅花》《猛龙特警队》同时拿奖。
真正让她火遍全国的,是1978年的专辑《风雨同路》。
这张专辑里有首《卖汤圆》,轻快俏皮,当年销量20万张,打破了香港唱片的销售纪录。内地观众第一次听到她的歌,就被这个声音迷住了。
白金唱片、十大中文金曲,奖拿到手软,徐小凤的名字,从夜总会走进了千家万户。
1989年春节前,央视春晚导演组急了。
他们给徐小凤发了邀请函,想请她来北京参加春晚,可徐小凤一看档期,摇头:"不行啊,我那天在香港有演唱会。"
换别人,事情到这就完了,春晚都是现场直播,谁敢破规矩?
可徐小凤不一样。
导演组开了个紧急会,最后拍板我们去香港录。
就这样,摄制组扛着设备飞到香港,专门为徐小凤录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心恋》两首歌。春晚当晚,全国观众看到的徐小凤,是录播画面。
这是春晚历史上头一回,也是唯一一回。
有人说,这算什么特殊待遇?你得知道,那时候能上春晚,是多少歌手梦寐以求的舞台。徐小凤不是没时间,她是真的排不开,可春晚愿意为她打破惯例,这本身就说明了她的分量。
同年,她拿到了金针奖,香港乐坛的最高荣誉,更关键的是,她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的女歌手。
到了1992年,徐小凤创下一个神话。
红磡体育馆,连开43场演唱会,这数字什么概念?谭咏麟最多38场,张学友后来虽然全球巡演233场,但那是分散在不同地方。在同一个场馆连续开43场,这纪录到现在都没人打破。
每场演唱会,徐小凤穿着标志性的波点长裙,一开口,台下全是泪,她的歌不靠花哨的编曲,就是那把声音,唱进人心里。
梅艳芳当年翻唱她的《风的季节》,拿了新秀歌唱比赛冠军,从此出道,梅艳芳一直说,徐小凤是她的恩师。
刘德华在演唱会上,看到徐小凤,直接双膝跪下,周润发更夸张,五体投地磕头,徐小凤赶紧也跪下还礼,场面一度失控。
你想想,这些人是谁?香港娱乐圈的顶流。他们对徐小凤的尊敬,不是装出来的,是真心的。
1973年,徐小凤认识了商人廖晖。
那时她刚开始走红,廖晖对她很好,两人感情稳定,谈了七年,到了该结婚的时候。
1980年,徐小凤对外宣布:"我要结婚了。"歌迷们都替她高兴。
可没过几天,消息又变了,分手了。
怎么回事?
原来,廖晖要去美国发展,他希望徐小凤跟他一起走,还要改成美国国籍。
徐小凤听完,沉默了很久,她问:"一定要改国籍吗?"
廖晖点头:"对,这样我们在美国生活方便。"
徐小凤拒绝了。
她说得很直接:"我是中国人,不会改国籍。"
廖晖劝了好几次,徐小凤态度没变过,最后,两个人分手了。
七年感情,说散就散,外人看着可惜,可徐小凤心里清楚,这事没得商量。
采访里,她说过一句话:"国籍这件事,对我来说不是选项,是底线。"
从那以后,徐小凤再也没谈过恋爱。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笑着说:"不后悔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她说自己不喜欢耽误别人,所以也劝过追求者:"不要等我了。"后来她苦笑着补了一句:"他们就真的都没再等。"
1983年,徐小凤在伊丽莎白体育馆开演唱会,唱了一首《勇敢的中国人》,台下观众听着,很多人眼睛都红了。
那时候香港还没回归,这首歌唱的是老一辈香港人对回归祖国的期盼,徐小凤用歌声表达了她的立场,比任何话都有力量。
从那以后,她一直单身,没结婚,没孩子,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几十年。
可她活得清醒,也活得漂亮,演唱会上,她总说"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别人,自己却不强求。
1995年,徐小凤在红磡开完15场演唱会,宣布暂别歌坛。
这一歇,就是十年。
十年里,她干什么去了?买楼。
早在1980年,她就在沙田买了复式单位,后来又陆续买了好几套。到后来,她名下有16处物业,包括住宅、商铺、别墅,光收租金,一年就够她花的了。
有人说她精明,徐小凤倒是看得开:"我妈说,把钱换成房子,心里才踏实。"
2005年,歌迷等来了好消息徐小凤复出了。
这一次,她在红磡又开了演唱会,票刚一开售,瞬间抢光,十年时间,歌迷的热情一点没减。
2014年,65岁的徐小凤,在红馆连开8场演唱会,香港两任特首都来捧场。台上的她,穿着亮片长裙,大波浪卷发,红唇依旧,一开口,还是那个声音。
2023年,74岁的徐小凤参加"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她穿着粉色礼服,唱了《明月千里寄相思》《风的季节》《顺流逆流》。台下的吴京、汪明荃,都跟着她轻轻哼唱。
她的歌,唱了50多年,同龄人很多都不在了,她还是那个徐小凤。
她说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我已经70岁了,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是啊,活到这个岁数,还能站在舞台上,唱自己想唱的歌,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她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可她有侄子侄女,有无数爱她的观众,每次演出,她都说:"只要你们在,我就舍不得离开。"
徐小凤的人生,从来不是完美的,她辍学、跑场、被拒绝、失去爱情,可她从没抱怨过什么。
她用歌声证明了自己,也用选择守住了底线,这个女人,值得所有尊重。
参考资料:
华西都市报《歌坛"常青树"徐小凤"宝刀未老"》(2023年7月4日)
百度百科《徐小凤》词条(权威音乐资料)
维基百科《徐小凤》条目(香港乐坛历史资料)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