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军胜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跨越,产业升级的浪潮激荡着神州大地。当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划出精准弧线,当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当量子计算机在微观世界书写新的可能,技能强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扎根于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车间、每一座实验室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国家发展巨轮破浪前行的强劲引擎。
技能,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从古老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高铁飞驰、5G领先,从传统手工艺的精湛绝伦到现代制造业的精密高端,技能始终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力量。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更蕴含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谁掌握了高超的技能,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发展主动权。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正迈向制造业强国,这背后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他们用精湛技艺雕琢出一件件大国重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筑牢根基。
技能,是劳动者成长的阶梯。在技能的世界里,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无论出身如何、学历高低,只要肯钻研、肯付出,就能凭借一技之长开启精彩人生。技能人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以匠心铸就非凡,用双手书写辉煌。他们中,有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年轻选手,有在工厂车间里攻克技术难题的资深工匠,有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的“土专家”。他们用行动证明,技能是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梦想的金钥匙。
技能强国,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在培训对象上,聚焦最急需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 ;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些领域,比如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增加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在培训模式上,推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联动贯通,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多方参与,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强化技能等级评价,全方位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就坦途。
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搭建技能提升平台,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提升技能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要转变观念,摒弃对技能职业的偏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让技能人才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享受技能提升带给的荣光。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技能强国建设既是应对全球产业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当更多青年才俊选择技能报国的人生道路,当“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我们必将迎来人才红利与创新动能交相辉映的崭新局面。这是属于技能人才的黄金时代,更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铿锵足音。让我们以技能之光点燃创新引擎,共同铸就民族复兴的强国之路。
(本文首发于《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2025年4期)
编辑|李嘉欣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