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行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现在却不流行了呢?过时了吗

在中国,名字从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背后藏着家族的根、文化的光,还有老祖宗的期望。

过去,按辈分取名——也就是“字辈命名”——特别流行,名字里带个固定的字,就能看出你是家族第几代人,跟谁一辈,跟谁沾亲带故。

可现在呢,尤其在大城市里,这种老规矩几乎没人用了。咋回事呢?是这传统过时了吗?还是有啥别的原因?

一、按辈分取从哪来的?

按辈分取名,简单说就是在名字里加个“辈分字”,让家族里每一代人有个统一的标记。这习惯在中国挺老,最早能追溯到唐朝(618-907年),到了宋朝(960-1279年)、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的时候最火。

咋弄呢?一般是家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写一首四言或者五言的诗,每个字管一代,子子孙孙按顺序用。比如孔子家,孔子的后代到现在还用着一套字辈诗,明朝万历年间加长过一次,清朝同治年间又改了改,一直传下来。

古代社会讲究宗族,按辈分取名不只是家里的事,也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那时候家族是个大单位,血脉得理清楚,谁高谁低、谁近谁远,都得有个说法。

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代,用了首42个字的字辈诗,分三组给太祖和他的兄弟们后代用,名字一取,皇室血脉就清清楚楚。

字辈命名在过去真不是摆设,它有好几个实打实的功能:

理清家谱:名字里带个字辈,一看就知道你是第几代,祖上是谁,家谱乱不了。

分清辈分:老辈小辈一目了然,见面不用猜,礼数上也好拿捏。

辨别亲疏:大家族人多,字辈就像个标签,直系旁系一看便知。

尤其在农村,这玩意儿特别实用。交通不发达那会儿,亲戚散在各地,靠名字里的字辈,就能知道跟谁是一家子,血脉联系靠这个维系着。

而且,字辈还带着点家族的期望,像“永绵奕载”这种词,意思是家族要永恒、兴旺下去。

字辈命名不光是个规矩,还挺有文化味儿。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讲究尊卑有序,也寄托了对品德和操守的重视。

字辈诗一般都挑些寓意好的字,写得工整讲究,有时候还带点儒家思想的味道。比如韩愈给韩氏家族弄的字辈诗,就很有文化底蕴。这不光是取名,还是一种对文字和家族传承的尊重。

二、为啥现在不流行了?

字辈命名这么有历史有意义的东西,咋就慢慢没人用了呢?其实,这跟社会变了、观念变了、技术变了都有关系。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人开始往城里跑,农村人少了,城里人多了。过去一个村子可能住着好几代同姓人,现在一家人可能天南海北,家族的凝聚力自然就弱了。城里人更看重个人奋斗,家族背景没那么重要,字辈这东西用处就小了。

现代社会讲究个人主义,核家庭(爸妈加孩子)成了主流,年轻人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不太在乎家族的传承。名字更多是自己的标志,不是家族的符号。

而且现在小学中学都普及了,大学生也一大堆,父母文化水平高了,取名不靠老规矩,翻字典、查网络,甚至找专家起个有个性、有寓意的名字,比死守字辈诗灵活多了。

全球化一来,西方文化、流行文化都进来了,年轻人觉得时尚、新潮的名字更酷,像“子轩”“雨欣”这种听着洋气又好听,谁还稀罕“永字辈”“德字辈”啊。

以前靠书信联系,字辈是认亲的线索。现在手机一打、微信一聊,谁还靠名字里的字判断亲戚关系啊。高铁飞机一坐,亲戚见面也容易,字辈这功能基本没用了。

咋加上现代人忙得要命,工作996,回家还得带娃,哪有心思研究字辈诗、开族会取名啊。名字简单点、好听点就行,繁琐的传统谁爱搞谁搞。

1949年后,户籍制度把人绑在一个地方,家族还算稳定,字辈用得顺手。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大了,家族分散,字辈的意义就淡了。

8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好多家庭就一个孩子,家族传承直接打折扣。以前字辈是给一大堆兄弟姐妹分的,现在就一个娃,还分啥辈啊。

除了这些,字辈本身也有毛病。字辈诗就那么几十个字,人多了不够分,要么加长,要么循环,麻烦得很。战乱、搬家、灾害一折腾,好多家谱没了,没了参照,字辈咋取?

字辈固定一个字,剩下俩字随便起听着自由,其实还是框死了选择,跟现在追求个性化的潮流不搭。

三、现在还剩多少影子?

虽然字辈命名不流行了,但它还没彻底消失,尤其在一些地方和家族里还有点存在感。

在偏远农村,家族观念没那么容易散,有些地方还按老规矩办事。比如湖南有些村子,每年祭祖时,族长还得拿家谱给新生儿定名字,字辈诗照用不误。还有些家族,近年来开始修家谱,想把这传统捡回来,觉得这是根,不能丢。

字辈是家族历史的活化石,研究家族变迁、社会发展,都能从这挖出不少东西。中国文化五花八门,字辈命名是其中一朵花,保留它也是保护文化的丰富性。

对在乎传统的人来说,字辈是条线,把过去和现在连起来,让人有归属感。

现在还有些跟现代结合的新玩法,有些家族一边用字辈,一边加点现代元素,比如“永浩”“德宇”,既有辈分又有新意。

还有家族把家谱搬到网上,建个数据库,查字辈、取名字都方便,传统也能跟上技术。

字辈命名到底过没过时?其实得看你咋想。说白了,字辈命名现在不是主流,但也没完全没用。在农村、在重视传统的家庭里,它还有生命力。

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就是个老故事,但在特定圈子里,它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过不过时,因人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辈分   孔子   明朝   老规矩   家谱   血脉   讲究   名字   家族   传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